近期,部分省份在新冠疫苗接种单位的环境标本(注射室、留观室和外部走廊的桌面、墙面、门把手)中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阳性。1月24日,中国疾控中心网站发布消息称,环境样本中的病毒基因组序列与检测的疫苗瓶中疫苗株一致,且与当前流行毒株的基因组变异位点组成有显著差异,初步判定,接种环境中的病毒核酸来源于疫苗液。由于灭活疫苗中的病毒核酸已没有活性,因此,并不具有传染性,公众不必恐慌

对于核酸阳性原因,中国疾控中心称,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由野病毒经过培养、灭活等工艺制备而成,病毒已失去感染性和致病性,但仍保留了相对完整的病毒核酸片段。接种过程中,开启疫苗瓶、抽取疫苗液、注射器排气、接种后注射器或疫苗瓶内的液体残留等,可能会以液体或以气溶胶方式,污染接种场所的接种台、墙壁、门把手、走廊、接种人员和受种者衣物等物体表面。此外,因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灵敏度极高,如在核酸片段被降解前进行采样,很可能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中国疾控中心表示,鉴于各接种单位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将持续开展一段时间,接种场所被疫苗核酸污染的风险较高,如对接种环境进行常规监测将对疫情监测预警带来干扰,因此,不建议对接种单位进行常规环境标本采集和核酸检测。如已经开展检测发现阳性,或在疫苗接种场所附近采集的环境样本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建议通过病毒全基因组测序的方式,明确核酸是否为疫苗株。

对如何做好接种组织工作和环境消毒,中国疾控中心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健康报记者 张磊

编辑:徐秉楠

制图:徐秉楠

审核: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