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故事就是这样可怜的,并且人的故事多半是用眼泪写起来的。”——《莫愁巷》

《莫愁巷》是我国作家施济美的作品,是她创作生涯的高峰。她是何人呢?不过是一位拒绝了到日本投资公司做高薪工作,后来做了一辈子中学教师的女人罢了。

但施济美并非无名之辈。在当时的沪上文坛中,她有“东吴女作家”之称,还是领军人物。在上世纪40年代,她的名字紧追张爱玲、苏青之后。

天公不作美,施济美的才名却和其爱情悲剧息息相关。人们都说,初恋是最美好的。施济美的初恋牺牲时,她才19岁。然而施济美却将他们的爱情换种模样写进书里,守着他们的爱情接近30年。她声称不会再嫁,便真的终生未嫁了。而今有句话是:“你有没有用尽力气爱过一个人?”对于施济美,答案是“有。”

爱上好友的弟弟

施济美出生在1920年,是浙江绍兴人。她的家庭情况十分优渥,父亲曾经留学美国,后来担任外交工作。母亲没有“无才便是德”,她精于古典文学。有这样的父母,施济美耳濡目染之下,才气渐渐生发。

施济美的童年到少女时期是在扬州祖父故居度过的,相比着后来很是安稳。人说自古扬州出美女,扬州的水土养育了她的外在,父母的熏陶培养了她的才气。就这样,少女时代的施济美出落得亭亭玉立,既是才女,也是美女。

15岁的时候,施济美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进入了培明女中高中部。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挚友兼同窗俞昭明。她们是同一年出生的,也是同一年转来这里的,还有着同样的爱好——文学。在这么多巧合之下,二人自然地成了一对好闺蜜

亲密无间的二人,交际圈自然会相互渗透。后来,施济美遇到了俞昭明的弟弟俞允明。“少女情怀总是诗”碰上“年少慕艾”,两人渐渐相知相爱,谈起了姐弟恋,而闺蜜俞昭明对此乐见其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6岁时,喜欢将感情付诸笔端的施济美便出版了《凤仪园》和《鬼月》两本小说集,这时她创作之际,是快乐的。

1937年夏,三个亲密的少男少女一同考入了东吴大学经济系,美好的大学生活看似在向他们招手。然而这年7月7日是个特殊的日子,紧接着的8月13号迫使他们不得不分离。

覆巢之下无完卵。有志青年纷纷以自己的方式保家卫国,俞允明身为热血男儿,自当赴国难。后来,俞允明将父母托付给了爱人和姐姐,便改入武汉大学。而施济美和俞昭明和各自家人们一起,逃到了上海。

战乱频仍的年代,人们朝不保夕,不知什么时候便会失去生命和呼吸,迎来死亡。施济美有感而发,在《青年周报》上发表《死的滋味》。然而,就好像人们都知道人会老,但不会轻易意识到父母也在老去的事实。施济美没料想到,死亡竟也会降临到恋人身上。

1939年,这年施济美才19岁,却惊闻恋人牺牲于日机的轰炸之下。谁料当初的生离之后,竟紧跟着死别呢?

爱到模仿你的笔迹

逝者已矣,活下来的人还是得好好活。施济美在悲痛欲绝之后想起,恋人走之前曾经将父母托付给她。世上最痛的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为免俞家父母过于悲伤,施济美和俞昭明商量之后,为了俞家父母的身体着想,决定编造一个经年累月的谎言,制造俞允明还在世的假象。

一封封“俞允明”的家书出自施济美之手,又递到俞家父母的手上。为了瞒过他们,施济美一遍遍模仿着已故恋人的笔迹,为当初的谎言编造细节,设想着俞允明如果还活着,可能在干什么。她心里泣血,却要强颜欢笑,继续安慰已逝恋人的父母。

可施济美骗过了俞家父母,却骗不过自己的内心。她没法将恋人已死的事说出口,在难以抑制的悲痛和思念之下,她开始编造小说,在小说中融入自身的爱情悲剧。文字以情动人,正是因为这些小说本身是泣血的,它们也受到了广大的年轻读者的欢迎。

爱到为你终生未嫁

即使在文学创作上成功了,施济美依然难以忘记俞允明,没法接受其他的恋情。1942年,施济美大学毕业。毕业后她仍年纪轻轻,却毅然表示,永不再嫁。

施济美不是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说出这样的誓言的。因为局势影响,她失去了父亲对家中的接济,还面临着养家的重任。都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施济美却拒绝到有日资背景的保险公司任职,哪怕工资再高。或许是因为她爱国,或许也是因为,她永远忘不了恋人死于日机的轰炸之下的事实。

在种种因素影响之下,施济美做了一名教师,收入相当微薄。但是这份工作能在战乱之中不使中国的文化断绝,能使她活下去,能让她不会完全脱离文学的环境,也能让她在课余继续写作,将自己难以排遣的那些情感诉诸于故事中、日记中

就这样,施济美成了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然而她在生活有了着落之后,作品也源源不断地创作了出来。她的《小不点儿》曾入选1944年的《当代女作家小说选》。抗战胜利之后,她的创作更加高产,各种高质量的作品相继问世,也为她带来无数读者的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段时间东吴大学和东吴附中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女作家纷纷创作,好友俞昭明也是其一,其短篇小说《玄武湖之梦》同样入选了《当代女作家小说选》。在这些作家中,施济美是最具代表性的,也成了“东吴系女作家”的领军人物。

当时的施济美,名声紧跟张爱玲、苏青之后,甚至还有人将她与巴金、矛盾等人一同提及,可见其风光。然而,施济美只是静静地教自己的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守着自己的诺言。她的教书育人水平被称作“施济美水平”,丰富生动,可见多年的兼职写作并未让她疏忽本职工作。

建国后,施济美索性淡出文坛,一直献身教育,是上海七一中学语文组的骨干教师,还做过语文教研组长。对于这样与世无争的人,命运本不该薄待她。然而造化弄人,生不如死的痛苦来到了她的身边。

在特殊时期,施济美受到了迫害,她能容忍扫地、擦浴缸之类的身体折磨,能接受大多数打击,但身为一个内心丰富的人,她受不了对于精神的摧残。1968年5月8日,施济美自尽,结束了自己48年的短短一生,终生未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