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爽父亲道歉、澄清回应弃养争议再次登上了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的是,由于前期郑爽疑似代孕弃养的事件引起的负面影响如此恶劣,再加上郑爽一家录音里的过激言论、事发之后的不知所以的道歉,已经激起了广大群众的抵抗情绪。

所以,就算粉丝在郑爽父亲回应弃养问题之后强烈要求广电解除对郑爽的封杀,这也依然改变不了郑爽张恒钻法律漏洞代孕的事实,郑爽的翻盘之路估计并不会顺利

不过,郑爽父亲的此番回应,确实也减少了部分网友对郑爽生而不养、漠视生命的不满。毕竟在他们看来,郑爽弃养比郑爽代孕这件事更让他们愤怒

在我所写的《郑爽怎么就天理难容了?为什么没人客观为郑爽发声?》文章里,进行回复的网友有相当一部分指责的落脚点是落在“弃养”问题上——孩子是如此纯洁无辜,被弃养的孩童是多么可怜啊!毕竟,对于有孩子的父母来说,“弃养”二字,简直就是在他们的雷区上蹦迪。任何爱孩子的父母,都不会有弃养孩子的打算。

比如这部2020年的塞尔维亚电影《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就让我们看到了——对于爱孩子的父母来说,钱,不会成为他们弃养孩子的借口

01

影片伊始,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来到工厂,自焚式讨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是困扰着全世界穷人的终极难题之一。没有真正经历过贫困的人是无法感受到,什么叫做“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也无法明白,那些自焚式讨薪的穷苦劳动人民,背后藏着多少走投无路的绝望。

但是现实是冷酷的,电影里的母亲点燃了自己,却没有点燃冷酷企业家的良心。最后,孩子父亲的工资和遣散费没有要到,自己反倒住了院,孩子们也被福利院带走。

一无所知的孩子爸尼古拉,接受完警察盘问后,到福利中心准备接孩子回家,却被工作人员要求,除非他证明自己有能力赡养孩子,否则不能让他把孩子带回去。

为了能够领回自己的孩子,尼古拉付出了他所能做出的最大的努力。他千方百计地想要达到工作人员要求的“有能力赡养孩子标准线”——因为没钱交电费导致家里的电被掐了,他就请求邻居家允许他能够接电借用;房子被嫌弃没有粉刷,他就拎着油漆桶自己刷;家里没有自来水,那就接上花园里的水龙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他付出的努力始终是有限的。用完了油漆没钱买新的,所以还有一个房间没能粉刷;卫生间里没有热水器;家里没有一台电脑;找不到全职的正式工作......

所以,虽然尼古拉的确非常爱他的孩子,但是福利中心的委员会还是判定尼古拉没有能力养孩子,要将他的一双儿女送去领养。

知道自己无法带走孩子后,隐忍而克制的尼古拉,选择坐在办公室门外的长椅上绝食抗议。和妻子自焚讨薪如出一辙,尼古拉也选择了一种自我伤害的抗议方式。但是除此之外他还有什么办法呢?

他再没有别的办法了。所以他只能臭不要脸地坐在门外绝食抗议,好像这样就能够让福利中心的主管回心转意。

如果还有别的路可以选择,谁不想体面地活着?贫穷,让人最绝望的并不是没有钱,而是面对困境却无路可走。对于赤贫的人来说,体面,是一种奢侈。

02

尼古拉决定去首都贝尔格莱德上诉。

他带着前同事帮忙写的诉状,装满一瓶自来水,还有一块干巴巴的面包,准备徒步走到首都。这距离不算近,但是也没有特别远,也就300公里,差不多就是从南京到上海的距离。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可能无法想象,这年头,居然还有人付不起300公里的公车费用,只能选择徒步前进;居然还有人买不起最便宜的矿泉水,只能选择喝公园里、或是路边盥洗台里的自来水;居然还有人吃不起路边的小餐馆,徒步300公里的口粮只有一块干巴巴的面包。

我们以为月薪1000已经足够穷了,却没有想到,每一天,那些因为贫穷而走投无路的人都在真实、生动地上演着跟我们截然不同的人生。

但是,贫穷,并不能阻挡他们温暖向善的心。

纵使一穷二白如尼古拉,面对一起避雨的饥肠辘辘的流浪狗,犹豫再三之下,还是将自己原本就不多的面包扔了一小块给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惜现实不是童话故事,善良并不总是拥有皆大欢喜的结局

第二天尼古拉从无人居住的破楼里睡醒的时候,看见的,却是流浪狗被撞死的尸体。

就好像尼古拉,一个人独自走了五天;

中途虚弱到昏倒在路边被送进医院;

好不容易到了贝尔格莱德,见到前台办事员,却被告知自己不能亲手把诉状交到部长手里。

就算尼古拉再怎么死缠烂打,规矩依然是规矩。

辛苦奔波300公里的尼古拉,被“规矩”二字,拒绝在光鲜靓丽的政府大楼门外,求助无门。

要不是“一个父亲徒步300里上诉寻儿”的感人故事登上了报纸,吸引了《每日新闻》的记者媒体前来采访,可能尼古拉就算在政府大楼门外等上一辈子,都不可能等来部长助理的接见。

尼古拉似乎终于迎来了转机。他的上诉有了回音,政府会建议福利中心,把他的孩子们还给他。

如果故事结束在这里,或许会是个温暖人心的结局。但是,现实,常常不是人们所期望的

03

诚如部长助理所言,尼古拉为了让孩子们回来,做出了伟大的努力,不管是尽力改变孩子们的居住环境,还是徒步上诉寻儿,没有一个善良的人能够不为尼古拉对孩子们深沉的父爱所打动。

但是,部长助理也提醒了尼古拉——贫穷也是一种针对孩子的暴力。

贫穷并不是罪过,但是贫穷,意味着没有钱、没有权力,意味着任人摆布、由人宰割

所以,就算尼古拉拿到了建议信,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只要福利中心的主管不肯把他的孩子还给他,他就永远都是“不能赡养孩子的不合格的父亲”。

就算在别人眼里,尼古拉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就算在孩子们心里,他们迫切渴望能够回到父亲身边,都没有任何作用。是否能够要回孩子们的决定性权力,握在不想把孩子还给尼古拉的福利中心主管上。

换句话说,纵使尼古拉不想弃养孩子们,但是,现实却在“逼”尼古拉接受他“弃养”孩子们的事实。对于尼古拉而言,钱不是他弃养孩子们的借口,贫穷更不是,但是现实却逼得我们认清楚事实——钱,可以“被迫”是弃养的理由。不是尼古拉的理由,而是福利中心主观的理由

还记得福利中心的保安曾经告诉尼古拉,福利中心的主管靠着寄养孩子们赚钱。

的父亲尼古拉没有为了钱弃养孩子们,家贫无以自给也要倾尽全力为能够抚养两个孩子不停奋斗;而福利中心的主管却能够为了钱,让孩子们被亲生父母“弃养”。真是令人讽刺又悲哀。

亲身

《一个父亲的寻子之路》这部电影,虽然讲述的是在塞尔维亚的故事,但是我们有一种相似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错觉”。片尾曲的一声声闷响仿佛这部影片在敲击我们内心深处后所余下的沉沉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