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译 | 王聪

随着世界各国推出新冠疫苗及疫苗接种计划,研究人员急切地关注着疫苗接种对新冠大流行病产生的影响。

最近,以色列的研究人员报告了新冠疫苗接种后的初步数据,数据表明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比接种的人新冠病毒(SARS-CoV-2)呈阳性的可能性要低约三分之一

疫苗的覆盖范围疫苗的效果,以及病毒的传播速度等等,这些因素决定了科学家们需要多久才能判断疫苗接种对新冠大流行影响。

以色列阿联酋在疫苗覆盖率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当然,这主要是由于这两个国家小,人口也少,且比较富裕,两国都已为超过200万人口接种新冠疫苗,占全国人口的约四分之一。其他国家,例如英国挪威,已将其疫苗接种计划定位于高风险人群,英国已经为超过400万人接种了疫苗,其中大部分是医疗保健工作者和老年人,包括住在疗养院的老年人。挪威为所有住在疗养院的居民(约4万人)接种了疫苗。

第一个结果

以色列第一个了报告接种新冠疫苗对临床试验以外人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辉瑞– BioNTech开发的mRNA疫苗可以预防接种者的感染或限制其持续时间。

在对20万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初步分析中,与20万名未接种该疫苗的人群相比,研究人员发现,首次注射后两周,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反应的概率降低了33%。这表明接种疫苗确实会对整个群体产生积极影响,目前该数据还未包括疫苗第二剂注射后的效果。

之前的临床试验表明,辉瑞– BioNTech的mRNA疫苗在预防新冠方面约有90%的有效性,此次以色列的初步接种数据表明,该疫苗确实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以防止感染。

目前以色列超过75%的老年人已经接种了新冠疫苗,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接种疫苗的老年人的住院率将会下降。

大多数国家/地区都优先考虑将新冠疫苗接种给罹患严重疾病或死亡高风险人群。因此,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注射疫苗是否有效的第一个证据就是看是否减少了住院人数,以及是否减少了死亡人数。

实现群体免疫

如果疫苗能有效预防新冠感染,那么只有在足够多比例的人进行了疫苗接种后,疫苗的间接利益(保护未接种疫苗的人)才会显现出来,也就是所谓的“群体免疫”。

以色列可能是第一个看到接种疫苗对整个人口产生影响的国家。这是因为通过高效疫苗实现广泛覆盖,当有足够的人对新冠病毒产生免疫,就能实现群体免疫,进一步控制不到传播

这种间接保护的最初迹象可能出现在接受过广泛疫苗接种的特定人群中,例如医疗保健和长期护理工作者及其家人。

但是目前新冠感染人数的下降,还很难将疫苗因素与其他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例如隔离和封锁)区分开来,因为传染病非常难以预测,最终需要大量数据来消除许多不可预测性。

未来的挑战

虽然现在整个欧洲疫情依然严峻,但例如挪威等国家,新冠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那么在这种地方就很难确定疫苗对减少整体新冠感染的效果。

在整个国家达到高疫苗覆盖率之前,新冠病毒的猖獗传播也使此类调查变得复杂。例如,经过疫苗接种的医护人员也许能够保护家人免受感染,但是当病毒无处不在时,还是有很多机会感染家庭成员。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流行病学家 Raina MacIntyre 表示,除了以色列,疫苗不会很快对病毒传播产生影响,因为许多其他国家正在使用效率低得多的疫苗,这些疫苗不太可能控制感染

预防感染效果较差的疫苗对人群中新冠病毒传播的影响较小。但是,即使使用效果较差的疫苗,疫苗接种人数水平对死亡的影响仍然可能很大。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0140-w

相关推荐:

剧情反转!外交部放出猛料 新冠病毒源头来自美国?

1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召开例行记者招待会,在招待会上谈到“新冠病毒”溯源与“新冠肺炎”疫情问题时,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指出:如果美方真的尊重事实,就请开放德特里克堡基地(Fort Detrick),请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进行溯源调查。不出意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请美国开放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以供国际社会核查的言论一出,举座皆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天来,大伊万在各种自媒体上看到的,全都是“终于说出来了”、“我们一定掌握了过硬的证据”、“坐等公布真相”之类的言论。比如某个富有代表性的言论就认为,我们外交部的发言“一向严谨”,这次直接“指名道姓”地指向了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那一定是咱们掌握了对方无法推卸、也无法否认的证据才能这么说的。因此,毫无疑问,从前年年底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新冠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这下算是实锤了,十有八九那就是美军的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弄出来的。

发言人提“德特里克堡”小考

而在看起来已经板上钉钉的“实锤”面前,要问大伊万怎么看,大伊万的回应也非常简单:您们都不看历次外交部例行记者招待会视频的吗?或者说最起码的,您们都不会动动发财的小手,上百度搜索一下外交部历次新闻发布会内容的吗?

只要稍微搜索一下就能发现,外交部起码在2020年5月份的一次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就已经明确提出了“要求美军开放德特里克堡基地供国际社会核查”的要求:“根据美国媒体报道,在德特里克堡基地关闭后不久,附近区域爆发了莫名其妙的‘电子烟肺炎’……不知道美方是否可以像中方一样公开透明,可不可以开放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以及美国国内和分布在世界各国,包括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等地的生物实验室接受国际独立调查?”瞧,这诉求甚至比这次外交部例行记者招待会提出的诉求还要巨大,不仅要求美国必须开放德特里克堡基地,甚至连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的基地都要一并向国际社会开放,看起来比只开放一个德特里克堡基地强势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中国外交部起码在2020年的数次记者招待会上,向美方“隔空喊话”、明确提出了“开放德特里克堡基地”的要求,而且每次的诉求都大同小异,甚至遣词造句都差不多:比如8月11日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赵立坚发言人就明确指出:“我倒真是希望美方能公开德特里克堡实验室……请世卫组织专家去美国开展溯源调查”;而10月16日的记者招待会上,赵立坚又指出:“针对国际社会一直关切的德特里克堡军事基地……美方是不是可以尽早给个说法,给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甚至在1月18日之前两个星期、在今年1月5日的例行记者招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才刚刚提过一次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的问题,说法和1月18日招待会的内容同样区别不大。

故而,从这么多次外交部公开的信息可以证明,所谓的“德特里克堡实验室”问题根本算不上新鲜事,而应该算是中国外交部从去年年初就在用、一直用到今年的一种“标准话术”。既然是“标准话术”,1月18日外交部又提德特里克堡实验室问题,只不过是把这种回应模式再重复一遍而已。俗话说话说三遍淡如水,重复了这么多次,按理说应该没啥反响才对。

那么,明明是一次“例行回复”,为啥这次外交部提出德特里克堡实验室问题引发了这么大的反响呢?大伊万认为,这可能完美地体现了信息时代某个信息在机缘巧合、多个类似因素叠加的情况下产生的“放大效应”:纵观这一次因为外交部再提德特里克堡实验室而引发的争论,同样遵循了“小爆-助爆-放大”的舆论升级模式。

先说“小爆”环节,在1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提出德特里克堡实验室问题后,大伊万最早是1月19日下午在微信群里看到了相关视频,是一个军事自媒体制作的,采用了一个比较夸张的标题,这个视频获得了将近60万次的播放量,底下的评论则堪称“一边倒”;

随后则是“助爆”,1月19日夜间和1月20日上午,央视频等一串具备较高权威性的媒体适时发布了《德特里克堡实验室暗史》之类的视频,这一动作和1月18日外交部的表态重合起来,使得广大受众再度以为二者之间具有联动效应,是有关部门在“下大棋”、是放出真相前的“预热”;

在经过了“小爆”和“助爆”阶段后,“德特里克堡实验室”话题终于火起来了,在微博上某官方媒体开设的“德特里克堡实验室”超话下,相关话题从1月18日还处于几乎无人讨论的状态,到1月20日上午已经快速攀升到了最高峰,在1月20日中午11点左右一小时的讨论量甚至高达2亿左右,从默默无闻的小透明话题瞬间成为了真正的“公众议题”。

伴随而来的,这张去年8月份一张漏洞满满的旧截图这两天又焕发“第二春”……尤其这最有一句“向全世界道歉”振聋发聩,这都半年过去了您倒是站出来道歉啊?大伙儿等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乎,在舆论各方或多或少的推波助澜下,也在大量吃瓜群众严重缺乏思考与查证能力的情况下,原本是一只蚂蚁的事情就这样变成了一头大象。话又说回来,如果这是在类似于抖音平台上看到这个消息,那么有没有想过两个问题:一是这种掐头去尾的视频,其逻辑完整的表达究竟是怎么样的?二是外交部发言人是在回应哪家媒体记者的何种提问做出的答复?(完整文字版第11条提问)

“德特里克堡”的秘密

尽管确定了因为中国外交部1月18日例行记者招待会重提“德特里克堡实验室”话题所引发的舆论风潮、大概率是一个“大乌龙”,但估计不少读者心里面依然不服气:再怎么说,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也是半公开的、由美国陆军乃至一些民间承包商主导的美国国家实验室,你敢说这个实验室里面一点儿猫腻也没有吗?既然有猫腻,咱们的外交部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说,你敢说咱们的外交部手里面真的一点儿证据也没有吗?

关于这些读者的质疑吧,大伊万必须得表明一下自己的观点,根据大伊万这半年来了解的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的情况,你说这个实验室的某些部分如同白莲花一样,那肯定是睁眼说瞎话:毕竟,根据目前已经解密的资料,德特里克堡营地(Camp Detrick)自1943年成立开始,就担负着美国陆军绝密的密集生物战研究任务。研究全局由美国陆军化学战局统筹负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已经有大约2000名美军军人和辅助人员部署在德特里克堡区域,担负生物战剂的研究使命;而战后,伴随着大量美、日等国生物战研究人员的加入,德特里克堡营地区域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50年代初期又进行了数次扩建,同时在50年代进行过多次生物战试验,且的确发生过泄漏事故,造成过人员伤亡,只不过因为时间久远都被人遗忘了。

到了1969年11月,根据尼克松总统的命令,宣布美国将根据《日内瓦公约》,停止使用一切生物和化学武器,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也被“明面上”下令停止一切生物战剂的研制工作,改为实施所谓的“防御性研究”。时至今日,德特里克堡实验室一共分为A区(主要研究机构所在地)、B区(主要测试区域)和一部分配套设施(废水处理厂、焚化炉等等),内部明面上分为多个机构,分别是美国陆军传染病医学研究所、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海军医疗后勤司令部、美国国家传染病和过敏症研究所、美国疾控中心实验室等。

乍一看,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目前明面上担负的,是正常的疾病预防与控制使命,它在诸如抗击埃博拉病毒等一些从非洲出现的、稀奇古怪的、危险的出血热方面也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正如尼克松总统所定义的那样,生物战领域的“进攻性”和“防御性”作战,本来就是个见仁见智的事情,德特里克堡作为美军最秘密的生物研究中心,没有一点猫腻咱是肯定不信的。

为什么总拿“德特里克堡”怼美国?

但是,德特里克堡实验室到底“有没有问题”、是不是正如大家猜测的那样真的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地,大伊万认为,跟中国外交部的多次表态并无太大关系,只是中国外交部对美方一而再再而三地炒作所谓“中国病毒”、坚持要搞所谓的“起源地问责”、“向中国追责”论调的反击,属于一种战术层面上的回击,这样可以避开斗争中疲于应付、别人打一拳我们挡一拳的窘境。

恰巧的是,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的高度机密性,还成为了咱们一直拿着这一实验室说事儿的助力:经过咱们上面的介绍,相信有点认知的读者都会明白,美国是绝对不可能开放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给国际社会核查的。毕竟美军在这一实验室里面经营了这么多年,而且还有各种劣迹斑斑的前科,一番核查下来即使证明了“新冠病毒”确实不是从这里起源的,估计从这里面扒拉出来的其它猛料也够美国人喝一壶、给美国的国家信誉造成毁灭性打击了。

因此,咱们针对美国炒作的“病毒中国起源论”,提出“德特里克堡实验室问题”,可以让美国陷入“无法自证清白”的窘境。和中国方面敞开大门邀请世卫组织专家入驻、不设任何障碍(除了防疫)地在中国境内自由开展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国谁才是负责任的大国、谁在抗疫大局面前遮遮掩掩地不让人看,这对比一清二楚。要大伊万来说,伴随着世卫组织专家在中国开展工作的继续和结束,估计在未来一个时期,要是美国方面某些人继续炒作所谓的“中国病毒”问题,咱们的外交部门要求美国方面开放德特里克堡实验室的呼声会愈加强烈、愈加不讲情面、还有可能拿出世卫组织专家在中国的工作进行对比,那才真的是“打人不打脸”呢。

最后,大伊万要说,尽管从国际斗争领域,咱们国家的外交部门始终揪着德特里克堡实验室说事儿的确是招不错的棋,但咱们吃瓜群众要是为此陷入了阴谋论的窠臼、相信了大量或真或假的、经过裁剪的信息,乃至丧失了信息检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像海草一样被几个标题党视频煽惑得随风舞动,这对于我们来说才是可怕的事情。故而,你要问大伊万,对“新冠病毒”起源的观点和态度是什么,大伊万就一个观点:一切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调查的结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