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宗吾先生有言:“如果认准一个目标,那么就遇事要忍,出手要狠,善后要稳。”

我们立身于这个繁杂的世道之中,想要有所成就,在任何的情况下都能如鱼得水,就必须学会在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那就是事前、事中和事后。当这三个方面你都能有所考虑,从而相互贯通之后,你会发现,你将能把控全局。

其实,这种全局性的考虑,就是一种“博弈”。

“进可攻城略地,退可安然有序,前则遇敌杀敌,后则固守一方。”

就像你下棋一样,当别人往后退的时候,你不仅要明白他的意图是什么,你还得摸清他的后招,比他先行一步。

如此,你将能完全把控全局,处于不败之地当中。

如何才能把控全局呢?那就是“攻防”相结合。用兵家的话来说,就是“奇正”相结合。

你既要懂得在明面上和别人摆开阵势进行较量,然后占据明面上的主动权,又要在敌人的后方和薄弱的地方进行突袭,直接重击对方的中心地带。

其实,这便是李宗吾先生所言的“忍狠稳”。

关于“忍狠稳”这三点,我们要如何做,如何将其贯通呢?值得我们好好地思考。

对于“忍”这种品质,老祖宗早有言论:“忍常人所不能忍,成常人所不能成。”

在一些人看来,做人隐忍过分懦弱,只会向后退,一点也没有骨气。如果是这样的理解,那就是大错特错了。

如果一个人只会向前进攻,而不会往后退却,那么这个人终究是很难成事儿的。

你要想成事儿,你就得比别人多一份忍耐力,比别人多一些耐心,耐得住一定的寂寞,在角落处等待着属于你的时机。

就像是明朝时期的朱棣一样,在他面对建文帝削藩的举动时,他虽然内心愤懑,但又不敢表露出一丁点不满的情绪,便只能装疯卖傻。

他的卖疯卖傻,让建文皇帝和北京城的守将都放松了警惕。所以,他才能在后来一举夺下北京城,然后发动靖难之役,夺得了皇位。

一个人的“忍”,就像是人在刀锋上起舞一样,看似伤害到自己,实际上却会让别人掉以轻心,给了他一个能发展的机会。

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其实“忍”的智慧是经常能够用到的。因为你要胜人,首先就得明白何为失败。

当你懂得败之后,你将能对“败”的行为毫无感觉,内心丝毫没有波动。如此,你将会伴随着强大的内心勇往直前,愈挫愈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俗话说:“人不狠,站不稳。”

尤其在《厚黑学》中,李宗吾先生谈到,那些所谓的面厚心黑者,大多都以“狠”字当先。

说到“狠”,其实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的行为就不是什么善行,而是一些较为毒辣,不善的行为。

这样的理解,其实是较为肤浅的。当你面对阻碍你的敌人时,你的优柔寡断,只会让你的一手好牌打成烂牌,最后成为输家。

在秦末楚汉争霸时期,项羽曾有无数次机会能击杀刘邦,但是,他没有去做。因为他过分妇人之仁,毫无远见。

就像在鸿门宴上,只要项羽一声令下,就能让刘邦死无葬身之地,可项羽却选择放弃。在他看来,自己能在战场上杀了他,就不需要以势欺人。

可以说,他是一个英雄,但又是一个难成大事儿的人;他是一位千古无二的勇战派将军,但却不是一位能统御六合八荒的君王。

相反,这一点刘邦做得很好。他内心足够狠辣,能够将“权谋”之术玩弄到极致。

所以说,刘邦赢了项羽。这,其实是必然的,也是无可改变的。因为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的道路和成败。

我们做人,可以冒险,但却要以“稳”为主。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靠冒险起家的人很少,但靠“稳”起家的人却有很多。

就像秦始皇在灭楚之战中,他听信了李信20万大军就能灭楚的妄言,而将老将王翦的建议置之不顾。

到最后,前者的20万大军全军覆没,成为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中最大的一次战略失误。

在深思熟虑之下,秦始皇还是认为,终究还是王翦的建议较为稳妥。所以,才重新请他出山,让他举全国之力灭楚。

其实,不管是兵家上的稳,还是做人上的稳,性质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稳”而图进,才是人最好的选择。

在现在很多人的眼中,冒险才能成事儿,而过分稳定就是胆小。

这样的看法,是有失偏颇的。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根基未稳,那他哪管冒再大的险,他也只能是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

而如果他根基稳固,那他就有更多的选择,可以稳,也可以冒险。如此,才是一个人最好的状态。

所以说,想要战胜别人,就得以“稳”为主,然后徐徐而渐进。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心软,而是要狠心果断。如此,人将会遇强则强,无往而不利。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