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都有这么一个争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苏两国谁才是击败德国的头号功臣?在当时的战火中,苏联毫无疑问地抵抗了德国大半的军力,也为之付出了最为惨痛的伤亡,尤其是在1941年6月末至1944年6月初这段时间,苏联几乎是在欧陆上独立对抗德国,通过多次大型战役歼灭了数百万的德军部队扭转了不利的战局,让自己能够对德国发动战略性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段时间里美国的表现不免有些低劣,除去在北非和意大利发动有限的攻势外,美国在很长时间里主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轰炸机轰炸德国本土的工业区,同时利用自身的工业支援了自己的反法西斯盟国,比如说苏联就通过租借法案从美国获得了大量的援助物资,从而保证了自己的能够战斗下去。最终在1944年6月初,美国抓准机会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发动了登陆,拉开了西线战场上的反攻作战。

在这样的两面夹击之下,德国注定不能坚持很久,在1945年5月8日就兵败国亡。正义得到了昭彰,但是争论却没有停止,今天我们就看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里,美国和苏联谁在击败德国的战争中功劳更大呢?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的是,苏联在抗击德国的方面确实是功不可没,在1941年6月22日德国伙同其同盟国出动了190个师的强大兵力对苏联发动了进攻,这是一支装备精良的大军,拥有4300辆各型坦克、4846架各式作战飞机和4.72万门各型火炮,且都是当时德国最新锐的装备。如此一支规模惊人的入侵部队的攻击是前所未有的,被蒙在鼓里的苏联被打的措手不及,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周里,苏军就被打的节节败退了。

可以说,当时欧洲的命运完全取决于苏德战场的胜败,如果苏联被德国击败了,那么德国人就可以利用所占据的苏联国土上的丰富资源和工业设备来加强自身的实力。如果这一情况发生的话,那么可能未来的历史就要变成美剧《高堡奇人》里所幻想的那样,德国将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因为自始至终困扰德国的资源问题和人力问题将被得到改善,德国的实力将被增幅到一个何等可怕的地步将无人能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运的是,当时的苏联确实是"牢不可破的联盟",而非是日后的"不攻自破",因此苏军也就顶住了德军凶猛的攻势。尽管在战争初期苏军的损失惨不忍睹,超过三百万官兵的损失也可以说是触目惊心,但是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高加索方向的防御战里苏军都顶住了德军的攻势。尤其是在莫斯科战役后期的反击阶段里,苏军更是击退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解除了德军对莫斯科的威胁。此战打破了德国陆军战无不胜的神话,也让苏联有了一个喘息的时间,可以接受来自美国的物资援助。

此时是1942年初,刚刚宣布加入反法西斯同盟的美国在军力上还没有完成动员,但是美国的工业能力已经发挥了出来,并可以按照租借法案为苏联提供物资上的援助。考虑苏联刚刚经历过1941年的失败,损失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其工业设施或是沦入敌手、或是搬迁至乌拉尔地区,其工业生产能力尚没有完全得到恢复,因此美国送来的援助物资就异常的重要,这些物资能够有效缓解苏联在资源和工业上的困境,保证苏联能够更好地渡过最为困难的1942年。

从美国来的物资包括了很多当时苏联急需的物资和装备,比如说在粮食这一方面,因为失去了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些重要的产粮区,苏联不可避免的在短时间里陷入了粮食短缺的问题,而美国送来的物资则大大缓解了这一问题。美国送来的物资包括了面粉、斯帕姆午餐肉、鸡蛋粉、巧克力、香肠和肉食等保证了苏联不陷入饥荒之中,对于苏军的战斗力保证也很有帮助。

武器装备方面美国的援助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帮助。在1942年初苏军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装备缺口问题,工业生产力尚未恢复的苏联在技术装备上的缺口较大,而美国则在这个时候帮助苏军解决了这一问题。在1942年里美军提供了包括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P-39战斗机、各型高射炮和重型卡车等至关重要的装备。虽然这些装备的性能有些不如苏军所装备的同类型装备,但对于此时的苏军而言仍旧弥足珍贵,极大地填补了苏军因工业迁移带来的工业产能不足问题,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苏军的战斗力。

美国对苏联的援助可以说是至关重要,可是反过来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苏联的鲜血是何等重要。在德军自1941年6月末之后就将自己大部分力量放在了东线,数百万的军队用来和苏军浴血厮杀,双方围绕着东线战场的战略主动权爆发了无数的激战,几乎就是在血水中摔跤一样。苏军在每一场战役的损失数字背后都是无数鲜活的生命,比如说被誉为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为了这场胜利前后付出了200万人的伤亡,何等触目惊心的伤亡数字?而在1943年苏军为了彻底夺取东线战场的主动权,更是付出了80万人的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付出了鲜血作为代价拖住了德国陆空军的主力,这对于美国为首的盟军在北非战场和地中海战场上的阻力变小。若没有苏军将士拼死将德军拖在东线战场的泥潭之中,则德国可以将部队调往北非战场,那么英美盟军如何保卫埃及呢?若真如此恐怕英美盟军将不得不面对一个兵强马壮的德国非洲军团,到那时不仅埃及可能保不住,作为盟军重要的石油产地的中东也将被德国入侵。这将是一个十分可怕的景象,因为德国将彻底摆脱他们最大的困境——缺乏油料。

可与此同时,美国虽然在1944年之前都无力对德国发动直接的进攻,可是美国却和英国联手以英国作为起点派出轰炸机对德国的工业区进行轰炸。需要指出的是,在很长时间里这种轰炸任务都属于一种自杀行为,因为很长时间盟军没有可以用于护航的战斗机,轰炸机群只能用自己的机枪火力抵御德国战斗机的攻击。为了削弱德国的工业能力,以美国为首的盟军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但却也削弱了德国的工业能力,让德军的"回血"速度变得更慢。

美国为首的盟军所展开的空袭行动,解决了苏联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他们很长时间里都无力削弱德国的工业能力,这导致了德国很多时候都可以迅速恢复自己的部队损失。而美国的空袭行动则极大限度打破了这一点,通过轰炸德国工业区的办法来降低德国的战争潜力,从而破解了苏联所遇到的难题。不过,若没有苏联在东线死死拖住德军,那么美国的空袭行动其实也就成了一个添油战术,不仅会达不成战略目标,还会让盟军自己损失惨重。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当时在击败德国方面的真实情况——美国和苏联是相辅相成的,虽然双方都有能力击败德国,但是如果只靠自身的话损失将大到不可接受,甚至可能在某些方面遭遇重大失败。因此美国和苏联选择了合作,尽管两国在很多方面上都存在分歧,可是在战略上却形成了一种有效的配合,为击败德国做出了贡献。完全可以说,双方的功劳是相等的,都是击败德国的头号功臣。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巨人的碰撞:苏德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