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年的主旋律电影,在商业化浪潮中,争了口气,高口碑,高票房,高人气...搁在前些年想都不想。

这些主旋律电影也有个毛病,它少了些对信仰本身的忠诚与坚守。北上的香港导演没经历也不相信,过去我们那些为了国家与人民而奉献或牺牲自我的精神与信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大多把对于生死的概念最后回归到,爱情,友情的回归,或者是生命,道德,教义,生存的救赎上。

电影,拍得好也很成熟,但在主题和内容上总是差一口气,就差那么一口气两口气就能成为经典。千禧年后,我也没见过比《横空出世》拍得更好的主旋律电影。

我不是有偏见,至少从结果来看,北上的香港电影人们在“主旋律创造”这块的确没内地导演好,只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像过去的那些内地导演们居然也消失了。

《横空出世》

1954年12月2日,朝鲜战争停战后的一年零五个月。美国和台湾岛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台湾海峡乌云密布。

1955年1月18日,我人民解放军收复依江山岛,消息传到了华盛顿五角大楼,美国的众多将军耳旁,他们提议要对中国使用强硬手段,其中包括对中国大陆几个战略城市,直接实施核打击。

1955年1月28日,我国制造原子能事业和研制核武器的重大战略决策颁布。“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的构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8年,夏天,北京参谋部。

冯石将军(李雪健饰演),是战功赫赫的共和国将领,他坐在电影放映室内,观看美国在日本投下那两颗原子弹的纪录片。

他刚被组织上派去主持原子弹的研发工作,虽然一窍不通,但是那个时候,咱们一穷二白,也没几个人懂原子弹,搞原子弹研发美国佬是会,苏联老大哥也会,可是他们不会白白送给我们。

摸石头过河,还得咱们自己人上,更何况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上级下了命令,让冯石七日必须到任,他挑了支军队出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闷热的夏天,戈壁滩,一节节铁罐车。

铁罐车里载着的是一支经过烈火淬炼的英雄部队,他们是上甘岭的英雄部队,只是这次跟以往不一样。

以前跨过雅绿江的时候,上级是有着明确的任务,但是这次没有,这支英雄连队只是被一道命令带到了戈壁滩。

他们不知道来到这里的目的,也不知道接下来等待着他们的是什么,军令的传令下,他们也不准问干什么,也不准问到哪里。

1958年,戈壁滩的秋天。

他们是来戈壁滩寻找原子弹研制的靶场的,这是军队的一级保密行动。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派来协助选址的苏联专家告诉冯石,“你不用保密,美联社早就报道了,你们的一支志愿军部队在归国的途中失踪了。这跟我们苏联一样,重大的国防部队都是由军方领导的。”

冯石笑了笑没有说话,似乎在苏联人看来,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要搞原子弹要搞核武器,但是全世界的人也都在看中国人笑话。

既没有成熟前卫的工业体系,又没有前沿的科研人员,中国拿什么来造原子弹。

苏联人也说,你们的国家现在经济困难,我们也都理解,所以你们干脆也不要造什么原子弹了,造不出来又费事,我们支持你们搞个氢弹什么的就够了,出事我们保护你。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显然,这位苏联专家低估了一颗强国富民的心和“两弹一星”必胜的决心,也低估了归来赤子心的中国人。

苏联人嘲弄声中,冯石决心要去寻找更大的打靶场地,就是要把这颗原子弹给造出来,他决定把部队撤出敦煌,一,老祖宗在这里丢下了宝贵的遗物,担不起闪失,二,敦煌太小了,还不够,要造就是要造大的。

冯石带着部队去了更大也更荒凉的罗布洛。

1959年6月,苏联中断协议撤走了专家。

送别,里面的歌舞升平,外边的苏联专家忙着烧掉研发图纸,赶紧进去跳舞,我们捡起他们未烧完的图纸。

苏联专家干脆直接和我们摊牌,你们就是拿去了这些图纸也没有意义,就算你拿计算机去算,也要两三年,两三年算一个程序,还造什么原子弹。

“请大家记住59年6月,苏联人走了,我们自己干,中央决定,我们的原子弹代号 就叫596”

“同志们,国内的仗打完了,国外的仗也打完了,一,没让披红挂彩,开庆功会,二,没让回家看望爹娘,一声令下你们跟着跑到了这大戈壁上,至今家里的亲人不知道我们在哪,不知道,我们是死是活,有的战士未婚妻,在家里等不住,跟别人跑了,有的战士,去朝鲜的时候十五六岁,还是个孩子,现在平安回国了,该不该给老娘说一声,该说,可是不能说,这是国家机密问题。”

“为什么?为什么呢,就因为在朝鲜,美国用一个小玩意,在咱们头上悬了好几年,动不动就嚷嚷着要给我们做外科手术,苏联专家也撤走了,瞧不起我们,没有这个东西,我们中国人腰杆就挺不直,就没机会,过咱们踏踏实实的日子“

1957年7月,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背景审查后,陆光达被邀请为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他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毕业,核物理专业,52年回国,博士。

时间紧迫,没有闲暇扯犊子,陆光达在北京原子能研究所大会上,上去便把难题直接写在了黑板上

“从这到这,美国人用了6年的时间,英国人用了5年,苏联人用8年,我们没有8年的时间,2年都没有”

“计算机只有一台,在科学院,别的部门也急着用,我们也没有别的窍门,就是拿算盘打,也要把他打出来”

理论模式初步建模,陆光达又被派去了基地,把测试系统先建立起来。

简单告别家人,带上四季的衣服,陆光达和其中专家团们就这样出发了,刚开始他们来的时候,就以为这里是一个实验室,一个自然的大实验,可是当他们穿过那彩环的时候,忽然明白了很多事:这人的力量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比任何科学都强大。

可是在严密的科学面前却没有那么多道理可以讲,陆光达在造测试基地的时候,要求用淡水,而不是又苦又咸的咸水,冯石跟他说,就这咸水还是还是把一大半卡车都改成水车,去几百公里外的生活区给去拉过了,整个施工工程比生活区的用水还多。

陆光达却很坚决:人喝了这水,大不了拉肚子,但是用在原子弹这里绝对不行。朦胧的清晨,驻军吹响了口号,全军一半的大卡车出去拉淡水。

洪水冲断了铁路,后勤的补给一时运不过来,尤其戈壁滩的特殊气候,近千名知识分子和指战员也得了夜盲症,3000多人拉肚子,浮肿普遍,严重的有200多人倒下。

基地领导组决定,在现有的条件下全力保障知识分子,有一粒粮要让出一粒,没有粮,让菜,没有菜,让树皮,让树叶,必须保证知识分子,只要有一口吃的东西,也要保障他们。陆光达不答应,他说,“知识分子也一样,我们应该一同接受考验,人是需要精神的”两人,成了真正的战友。

困难仅仅只是开始,陆光达被组织上带去了调查,原因是他见了一个朋友,被带走后,冯石去北京拿着脑袋也要担保他...

“那人是我的中学同学,我们两人一起从事量子物理学研究,今年他刚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提名。

“如果你留在美国,也是有可能的”

“我答应过,我愿一辈子隐姓埋名”

1964年10月15日22时,原子弹吊装上塔。

1964年10月15日7时30分,安装人员撤退。

1964年10月15日,原子弹爆炸前5分钟。

“10,9,8,7,6,5,4,3,2,1,起爆”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在新疆的罗布泊升起,“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了两弹一星的国防尖端技术,打破了当时的美苏核的垄断。

这一天,史学家把中国历史分为了两载。

中国人民真正的在世界挺直了腰杆,真理只存在于大炮的射程范围内。

作为一个业余的影评人,算不上满腹经文,也仅看过千余部电影作品,在这千余部作品里边,我始终觉得《横空出世》是中国最好的主旋律电影作品。

我一直在想如何《横空出世》放到今天的电影市场上会是怎么样的反映?我认为:在当下的中国,它会掀起一阵巨浪。

央视六台重播21年,老戏骨扎堆,人物动机单纯,没有复杂的故事线,没有搁在逻辑的脱离,拍得有点像纪录片,但是在镜头语言的张力下,虽曾风大掀车,黄沙蔽日,人的精神是随处可见的。这人的力量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比任何科学都强大。

它是一部关于理想主义的电影,没有什么哲学家和精英知识分子的道德困境,也没电影学家的人性深谙面的探索,《横空出世》无处不在彰显着人的理想主义的光辉,有些人说,他们不相信这些理想主义,可是却没有人问,为什么我们在怀疑他们的理想主义。

我不是说如今的主旋律电影就一文不值,主旋律电影最重要的是:爱国主义教育,但是正如我在前文引言的时候所说:如今的主旋律电影是好,但它也失去了朴实,没有真挚而纯洁的情感,没有人的精神。如今的主旋律电影里边,始终见不到那个年代真有信仰和精神的独立个体。

我从来不觉得的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缺乏理想主义的世界,即便是在物质化和商品化的浪潮里,始终有人带着理想主义奔赴前行,他们是守护国家疆土的边疆战士,他们是在一线守护秩序的警察,他们是远在高墙内隐姓埋名的科研人员,他们是从都市走向农村村官的大学生...

但是我觉得很遗憾的是,在这些题材上却没有愿意去探索他们的故事,鲜有人为他们发声,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我们活着的依旧是一个房子,车子,票子的真实生活。我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像过去的那些人一样,吃树皮,处处节约才是追随,而我们所需要的是他们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美国佬恐吓我们,我们不屈服,

苏联人撤走一走,我们不屈服,

戈壁滩断水断粮,我们不屈服,

生活的现实痛苦,我们不屈服。

我们大可对一切压迫着我们的说一句:“No,去你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