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网红”李子柒发布了一条视频,她在视频中为大家讲解泡菜的两种做法,这本来是一条典型的李子柒田园风的唯美视频,然而却让无数韩国网民“炸了锅”。他们表示泡菜文化出自韩国,泡菜是韩国的传统食物,还指责中国人剽窃韩国的泡菜做法,对李子柒这条视频进行毫无素质的围攻。其实关于韩国有一个“梗”,被称为“宇宙国”,很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和事,韩国人都宣称是自己的,例如说端午节是韩国的传统节日,连孔子的国籍都要强抢,这一次李子柒的泡菜视频,又撩拨到了韩国人的神经,被他们怼了一顿。还有一些韩国人,拿出韩国泡菜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事,来为韩国网民助力。那么关于泡菜的起源问题,真相又是什么呢?编者来给你说个明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泡菜与古中国的“菹”

古中国以农业立国,在男耕女织的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中,吃的是五谷杂粮配合蔬菜为辅食,穿的是布帛棉麻,中国人的老祖宗养成了一种精打细算,勤俭度日的优良品格。《汉书》中有云:“民三年耕,则余一年之畜”,这里讲的是储备粮食的习惯,《礼记》中记载:“务蓄菜,多积聚”,就是现代中国人说的越冬屯蔬菜的起源。现代人所说的咸菜、干菜、泡菜,其实都是后来起的名字,特别是泡菜这个词,到了清朝中后期才开始出现。事实上咸菜、干菜与泡菜,在古籍中都包含在“菹”中,要讲关于泡菜的一些列问题,要从菹开始谈起。菹不是一个常见字,读作“zu”,在《说文解字》中被解释作酸菜之意,指的是将新鲜蔬菜腌渍发酵,而做成的带有酸味的蔬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菹菜的古老起源

这是古代劳动人民,为了避免蔬菜腐烂的一种腌藏方法。菹法保藏蔬菜,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诗》记载公元前十一世纪,“是剥是菹,献之皇祖”,后来朱熹解释这句话,说就是把瓜类蔬菜切成小块腌制成菹,用来献祭祖先。用瓜腌制的蔬菜叫做瓜菹,但可制作菹的蔬菜并不是只有瓜一种,《周礼》还记载过大头菜、莼菜、葵、芹菜、竹笋等,都可以做成菹。此外还有一种“昌本菹”,用菖蒲根腌制而成,《左传》就曾记载过,冬天周天子派周公阅前来聘问,鲁僖公宴请他的菜肴中,就包含有菖蒲菹。《韩非子》甚至说,周天子最喜欢的蔬菜就是菖蒲菹。在后来的古籍之中,又记载过许多的蔬菜做成的菹菜,腌菹的方法与种类都不尽相同,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在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中国菹菜已经达到了130多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菹菜的两大种类

古人做菹的季节一般在晚秋与初冬,为了越冬储存蔬菜。关于菹的做法,主要就是咸菹和淡菹。《齐民要术》记载了葵、菘、芜菁、蜀芥咸菹的方法,“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即内瓮中”。引用了后魏《食经》中做咸菹的方法:“水四斗,盐三升,搅之,令杀菜”。在后魏四斗水相当于现代的1600ml,三升盐相当于1200ml,用这个比例调制浓度为42%的盐水,这比起现代四川浓度为20%的泡菜,的确称得上是极咸。淡菹泡菜盐水的浓度低于咸菹,用黍米粥清发酵而成,比咸菹口味要清淡得多。无论是咸菹还是淡菹,都是用生菜腌渍,这一方法和现代四川泡菜,利用盐的渗透性使蔬菜析出水分的方法相同,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令鲜菜能储存的更久,而且形成独特的风味。虽然在魏晋南北朝还没有泡菜这个名字,但那时的古人早已经吃惯了菹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菹早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了宋代古人用盐和醋为原料腌制咸菹,陆游在《咸齑十韵》中,就曾提到用芥齑腌制的蔬菜。杨万里也在《芥齑》中,提到过芥齑与瓜齑两种腌菜。元代与明代腌菹的方法,也都是没有太多变化,明代人还开创了将甘草,加入泡菜坛的先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甘草可解近两千种草毒和石毒,所以古人在菜坛中加入甘草,不仅能调节盐水的味道,还能解除多种毒素。其实从先秦时期到明清的腌菜,其原理都是相同的,做法也是大同小异,做法简单成本低廉,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人人都喜欢吃,并且世代相传人人也都能做,早就是中华民族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泡菜一词的最早来源

在清代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吃泡菜的习惯,特别是在蔬菜淡季更是老百姓离不开的下饭菜。大批的文人墨客,都记载过关于当时腌菜的做法,与在民间广受欢迎的盛况。泡菜这个词也是在当时开始出现,清代四川华阳才女曾懿作《中馈录》,其中说:“泡盐菜法,定要覆水坛......所泡之菜不得坏矣”。曾懿是清代的著名才女,她生活的年代处于道光年间,到光绪一朝这个时间段内,其著作《中馈录》应该成书于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之间。在光绪年间泡菜这个词早已流行天下,据《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京师,慈禧带着皇帝与王公仓皇西逃,路过怀来之时,知县吴永年前去迎驾,并安排慈禧一行人的食宿,曰:“自入厨房炊饭,煎鸡卵数枚,及泡菜等二三味”。在清代米饭、蒸馍、烙饼、稀粥,佐以泡菜、盐菜搭配,已经成了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市井百姓的共同膳食生活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的泡菜由中国传入

可见泡菜是“原汁原味、土生土长”的中国特产,古代高丽作为中国长时间的藩属国,也在与中国往来之时,将泡菜技术传到的韩国。至于韩国人将泡菜申遗的问题,也需要深入谈论一下。据史料记载韩国的泡菜技术,是在汉朝时期经由高丽半岛北部乐朗郡,从中国传到的韩国。在高丽地区最后一个王朝李氏王朝中,其风俗志记载了杂菹和冬菹的做法、吃法,在14世纪到20世纪中,韩国人也是称杂菹、冬菹、酱菹,泡菜这个词也是近代韩国开始出现。韩国泡菜是高丽以蔬菜为原料,配合水果、海鲜等辅料,发酵的腌制品,这与中国先秦的菹是基本相同的。无论是做法还是吃法,都能看出韩国菹,与古中国菹系出同源,基本上可以说,连名字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国警告韩国不要曲解非遗本意

2013年韩国人以“泡菜及越冬泡菜文化”,向联合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果成功入选。韩国国内媒体对此大肆鼓吹,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却站出来表示否认,并解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非物质实物的状态,存在于人群的生活中,且代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方式,比如传统表演艺术、口头传统、民俗活动及其礼仪等,而泡菜是一种典型的具体食物实物,截至目前并没有任何食物,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此特意警告韩国,不要曲解本意。韩国泡菜是菜菹的一种,韩国越冬菜文化,指的是腌制泡菜举行的民俗活动。联合国也是以韩国的越冬泡菜民俗文化为由,批准的韩国的申请,而不是以韩国泡菜的制作技艺着眼评选的。在这一点上韩国人说自己的泡菜,入选非遗名录,很明显偏重于“显摆”自己的泡菜制作技艺,然而他们却是将事实颠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国人的文化自卑

从这一点上来看,韩国人很无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因为韩国商业的刻意炒作。韩国越冬泡菜制作,这种全民俗的活动,如果仅从制作技艺角度评选,很容易被商业泡菜商利用。如果商家成功申报非遗名录,那么真正的泡菜民俗文化反而得不到保护了,泡菜开发商的商贸活动,并没有对泡菜民俗的传承和实践做出贡献。商家一直在的话,那这个商民俗活动就在,反之亦然。鼓吹韩国泡菜技艺的始作俑者,正是韩国的泡菜商家,打着非遗的旗号大肆敛财,而韩国普通民众,显然也是喝下了这碗“迷魂汤”,加上他们自卑的民族自尊心,连孔子、李白都敢声称是韩国的,甚至全世界、全宇宙都是韩国的,从韩国人夜郎自大的心态来看,他们“喷”李子柒的行为,也凸显出他们“抽”的是哪一根筋了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尾声

另外一个“喜闻乐见”的事实,就是目前韩国99%的泡菜,都是从中国、美国与日本进口。据韩国农林畜牧食品部的资料显示,韩国的泡菜贸易逆差达到了惊人的1.5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产的泡菜,也开始占领了韩国的各大小餐饮企业,在最近四年中,中国将28.14万吨的泡菜出口到了韩国。这也使得中国国内的泡菜厂持续增加,在东北以及山东存在着,专门出口韩国的100多家泡菜厂商。事实胜于雄辩,不仅韩国的泡菜技术,是从中国进口的,自诩泡菜宗主国的韩国,甚至连泡菜都要从中国进口,真不知道他们喷李子柒的自信来源于何处。韩国什么都要争,彰显了他们的文化自卑,独属于韩国的文化实在太少了,所以任何贴上韩国标签的东西,他们就会大肆鼓吹一番,对于韩国人的无知与狂妄,大家笑笑就好。

【参考资料:《泡菜起源考》,《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