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旦“进城”(小小说)
西安高五幸
“这社会进步得也忒好,再也不用担心贼娃子掏腰包了”!
夏天到,该买换季的衣服了。苟旦秋香清早起来,进城上了246公交,苟旦刷了卡,无不感叹道。
“山里娃,没见过个世面。这坐车无人售票都好几年了,你才知道?”秋香不以为然。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自那年进城挨了错,一回错挨得现在想起来就窝火”!
“啥事吗?”
“那时候进城只有个233,班次少坐车人多,把人能挤成肉夹馍。我上车买票时可能露了馅,到了轻工下了车,看中了电视掏钱时,发现衣袋被划了个口子,几亩地玉米卖的钱……,你知道不,当时把我气失塌了,软瘫,眼冒金星!”
“狗日的贼娃子不得好死,要娃都没尻门子!”秋香替苟旦打抱着不平,又怕苟旦生气,劝慰,“没事,财去者人安。以后攒钱可买呢!”
“哎!你知道你嫂子的脾气,要强,遇事又不敢急,一急身体就出问题,没办法,我舍下脸,步行到老同学那里,借钱解了'急'。”苟旦神色凝重,说到这里,“为这号事让我整整两年经济没缓过性”!
“你看看现在手机好不好,出门买啥不用钱,一机搞掂!”秋香趁机又卖牌开了手机的好处,“你看看,人出门身上不带钱了,公交车、商场的贼娃子绺娃子转行了!'反扒`队员下岗了!”
听到苟旦秋香俩口的说话,一位好似退休干部身份的人插嘴,“可不是,过去报上经常说的抢人、抢出租车的,现在似乎也少了,为啥呢?一般付款都是微信,因为人身上不带大钱,抢也划不着!”
“就是,就是,车上现在就是没见'扒手`咧?”
乘客们你一言,我一语,尽数社会治安环境的好转。苟旦咪着眼睛,静静的听着,看来这公交车上也是面“镜子”,不经意间的社会现象,也能折射出时代的进化和发展……。
作者介绍
高五幸:曾用笔名,高五星。陕西西安灞桥人。20多岁时开始在报刋杂志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其创作的剧本《席筒相亲》(与王韶之先生合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为陕西农村报网乡村作家;法制文萃西部网特邀作家;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会员;西安市灞桥区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我的祖母高王氏》一稿荣获陕西农村网征文三等奖;《港兴路惊闻喜鹊声》在首届“才子杯”文学作品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9年荣获《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文学杰出贡献奖》。因为热爱,所以执着。秃笔能给后人留下一些“有用”的东西,是作者余生努力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