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说过一句话:人这一生,用两年时间学说话,却要用一辈子时间学会闭嘴。

生活中,有太多人喜欢以己度人,凭着自己的直觉和情绪就随便评价别人,结果伤害到别人不说,还给自己惹来麻烦,也让彼此的关系受损害。

管住自己的嘴,不随意评价别人,才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曾国藩说过:知人不评人,方为人上人。

管住自己的嘴,不随意评价别人,体现的是一个人的修养、气度和格局。

真正修养好的人,说话都很有分寸,管得住自己的嘴,不会随意评价别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真正修养好的人,说话有分寸。

话说得好,让人舒服,话说得不好,易招惹祸端。一个人,要想混好,说话得有分寸,不能口无遮拦,胡说乱说,否则,只会惹祸上身,麻烦不断。

如何才能把话说好?最好是多说好话,别说坏话,少说废话,不明真相的话不说,不明事理的话不谈,适当的时候,要学会保持沉默。你要明白,语言是带有情绪的,是有温度的,不管面对什么人,都要把握好分寸。

一个人,只有谈吐有分寸,知道什么样的话该说,什么样的话不该说,什么样的场合可以说,什么样的场合不能说,才能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拥有更好的人缘,在人生道路上更加顺畅。

而有些人总喜欢对别人的生活和人生肆意指点、妄加评论,让人嫌烦。

为什么这类人这么招人嫌?因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缺乏必要的分寸感。

分寸感,是能分清自己是自己,别人是别人,不随意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别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个人选择。

分寸感,是对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把握,是一种推己及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对他人善意的保护。

有分寸感的人都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一个没有分寸感的人,他说的话常常会不知轻重,让人觉得这个人修养差。

反观修养好的人,他们都能做到“熟不逾矩”。

在《朗读者》节目上,一篇文章让徐静蕾想起了她的奶奶,直言:“唯一不能让我掌控的,可能还是家人。 ”

奶奶过世后,她伤心不已,连弟弟的婚礼都没有参加,就跑到国外逃避伤痛。

徐静蕾情绪有些难过,董卿对她进行安慰:“地上如果有一个人死了,天上就会多一颗星,因为它要给活着的人照亮。”

然后,董卿才接着问道:“有什么特殊的时间,你能感受到奶奶吗?”

谈到这里,徐静蕾想起记忆里奶奶的画面,在现场失控落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如果主持人趁机追问,让徐静蕾说出更多感人的故事,收视率肯定能非常高。

但董卿没有这样做,她不再谈这个话题,而是静候一旁,待徐静蕾恢复平静后,温柔地说没关系,并巧妙地转入下一环节。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所谓的“分寸感”,其实就是懂得用心里的尺子,去猜出旁人心中到底需要什么,并不露痕迹地配合。

有分寸感的人,说话办事顾及他人感受,点到为止,留有余地;他给人留出适当的空间,不越界,不探他人私隐;他懂得将心比心,与人交往知进知退。

当你不会在众人的面前故意让别人难堪,知道该怎样与人恰到好处的相处时,你就掌握了高情商的分寸。

对于陌生人,分寸感,就是不随便吐槽别人。

对于熟悉的人,你也要记得,不要轻易去谈论别人的隐私和私生活。

心直口快是大多数人的通病,但在生活中,有些话说出口之前还是要掂量清楚。

你自以为的直爽,在别人看来,很可能会是没有界限感,是为人太随意的表现。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

我们可以亲密,却不能亲密无间。有些话不能说,有些话不必说。

太直伤人,太真伤己。口无遮拦不叫真性情,知道分寸才叫修养好。

人和人之间,即便感情再好,也不要靠得太近;即便关系再亲,也要留有距离。

世界上50%矛盾源于:不好好说话,说话没有分寸。有时候,可能一句轻描淡写的指责,就会成为压垮情绪的最后那根稻草,一个看似玩笑的评论可能就是轻轻一推的多米诺骨牌。

一句没有分寸的玩笑话,足够让玩笑变成误会;一句不经意的闲言碎语,足够让一个朋友远离你;一句情急的恶语,足够让一段关系分崩离析。

自以为的幽默早已伤害了他人,不合时宜的玩笑让他人心痛。他们也许会笑笑容忍你,但心里早已疏远你。

时时刻刻把握说话的分寸,注意说话的场合、身份、谈话对象,才能让话说得有尺度。说话有分寸是一个人的高级修养,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体现着做人的尺度,也体现着一个人生活的层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修养好的人,从不随意评价别人。

《庄子》中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意思是说在不了解他人的情况下,不要按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对方,更别提随意评价议论别人了。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两人曾在一个部队里当兵。

服役期间,每次冲锋的时候,管仲都跑在后面,撤退的时候反倒冲在前头。

旁人都说管仲是个贪生怕死的懦夫,昔日的一些好友也开始嘲讽、疏远他,但鲍叔牙并不这么认为,他仍旧跟管仲做朋友,一如既往地对其友好相待。

别人问及,鲍叔牙说管仲并不是胆小鬼,本身也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只因他家有老母,他一死,母亲就没人照料了,为了日后能有命照顾母亲,他才会有那样的战场表现。

鲍叔牙的理解和体谅让管仲非常感动,他逢人便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管鲍两人的友谊也愈发深厚坚固,终成莫逆之交。

修养好的人,富有同理心,他们会试着站在别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动机,体谅他人的苦衷和难言之隐。

生活中,有些人仅仅看到整个真相的一角,就妄下结论,攻击评判别人,让别人深受语言暴力的伤害。

有些人总以为自己看到的那一部分就是全部事实,总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对别人妄下评论。

听过这样一段话:“请你不要冒然评价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却不知道我的故事。你只是听闻我做了什么,却不知道我经历过什么。”

不要轻易评价别人,因为你看见的,不一定都是事实。

许多人都会忍不住用自己的想法,去解读别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你的未必就总是对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就是错的。这个世界上,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如果一味地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难免给人不尊重人的感觉。

即便看到了对方的弱点,我们也无权理直气壮地揶揄和玩笑甚至向别人“扔石头”。这世界上有完美的人吗?恐怕没有。每个人的经历、特长、审美、生活方式都不一样,假如对方有什么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你自己又何尝十全十美?

这世界上总有和你不同的人,不一样的想法,不能交融的价值观,有时候并不需要你下很多决心,做很大的改变,不妄加评论,不随意干涉,就已经是最好的尊重和修养。

世上也从来没有两个人能拥有完全相同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可以选择豪车敞篷沙滩美女,他也可以选择蜗居一角仰望星空。

就算你有钱、有资历也不代表你就可以随意介入别人的生活,因为你永远没有和别人一样的生活经历,自然也就无法对别人的选择感同身受。

你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生活,就不要轻易对别人的生活指手画脚。不要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真相之前,就轻易做评判、下结论。

不随意评价一个人,是一种善良。

活在这个世界上,谁都不容易。

你只看到浓妆艳抹的女孩在夜店打工,却不知她辛苦工作为了远在家乡的爹娘。你只看到满身纹身的壮汉对着司机骂骂咧咧,却不知他刚刚救下了一只横穿马路差点被车撞到的小猫。

你觉得好的事情,别人未必觉得如此,而你觉得不值一提的物品,可能在别人眼里也是弥足珍贵。

也许一个人最大的恶意,便是把自己的理解强加到其他人的身上。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写道:“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不要总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在你眼中平常无奇的事情,可能需要别人费尽全力才能得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要走的方向,不要用你自己的眼光随便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因为你并不懂别人的生活,根本不了解别人有过怎样的经历。

如果总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说轻了是三观不同,说重了就是偏见、不尊重别人。

轻易评价别人,对别人的人生指手划脚,不仅很没有修养,而且还是非常低情商的一种行为。

不了解事情真相,尤其是自己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不妄加评论。没发生的事情,不要自己幻想、臆造,揣测别人的人生,造谣别人的生活。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成长经历都不同。自以为看透,说破之后才发现自己看到的不是真相的全部,但对别人的伤害已经覆水难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恰当的言论和不合时宜的说法,有时候就像一把无形的尖刀,在不经意间就刺伤了别人。

作家王小波说:“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学会看到别人长处并懂得赞美的人,会让人感到温暖。好的言行是一缕阳光,照亮自己,也明媚他人。

闲谈莫论是非,静坐常思己过。

对于别人的事,不了解,就不要随便议论,更不要妄自下结论,这才是一个人最大的修养。

就像《欢乐颂》里安迪说的那句台词一样:

你可以有不同的见解,但没有扔石头的权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和选择,作为旁观者,无论如何都不应该随意评价别人的生活和人生。

修养好的人,与人相处,说话都自带分寸感和界限感,懂得熟不逾矩,知人不评人,不会随便评价他人,深受别人欢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