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后

是一年中制作熟地的好时光

南安英都的蔡阿婆

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武荣时光》

一起去认识一下蔡阿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视频】妈妈的味道:九制熟地

*视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寒露

二十四节气

寒露后,南安英都蔡阿婆家的庭院里,往年的熟地已经在阳光下静静晾晒。另一边,蔡阿婆和家人又开始忙着制作今年的熟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蒸生地

洗净好晾晒好的生地,放入陶瓷锅中,文火蒸煮一昼夜24小时不间断,此为第一蒸。蒸制是生地到熟地转变的关键,前24小时不能停火,人须寸步不离。

晾晒

生地经过蒸煮24小时后,红酒被生地完全吸收,即可开始进行第一轮晾晒。白天翻晒,晚上吸收露水,让熟地充分汲取天地日月之精华。

晾晒过程中,还要逐个捏熟地。每年到了制作熟地的时节,蔡阿婆的女儿、外孙就会赶回来,帮忙一起制作熟地,就像年少时蔡阿婆陪着母亲做熟地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蒸、晒、露,为一“制”,这个过程须重复九次,做到九蒸、九晒、九露。整个过程,少则两个月,多则半年。以此方制出的熟地就被称为“九制熟地”。

立冬

二十四节气

老人念旧,大半辈子守着老房子、守着老手艺。制作熟地的时候,女儿必定归家,而经常远行的儿子洪宗洲,也回来了。

洪宗洲 /Hong

洪宗洲,福建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走过世界各地、阅览名山大川,大半生都在用镜头记录大好河山、异乡风物。人到中年,洪宗洲一颗游子的心反而安定下来,除了工作外出,洪宗洲更多时间都留在家乡,他开始把镜头对准家乡,对准母亲。守着老家、守着母亲的时候,洪宗洲喜欢给母亲拍照。镜头里的母亲,好像永远在做熟地。

小时候也觉得不大好玩,熟地黑不溜秋的有什么好玩的,甚至有点反感。步入中年以后,才明白妈妈守着这门手艺的苦心。

#洪宗洲镜头下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的熟地炮制已改用密封罐蒸制,24小时即能成品。耗时漫长的九蒸九制古法,已经很少应用。而在这座闽南的老房子里,一位母亲,依旧不厌其烦,年复一年。

古法熟地制作者 蔡丽英

老一辈说的道理,就是九蒸九制,我们就要跟着那个方法去做,少一次都不行,要养成习惯。上一辈人可以做到如此,我们自然也要做到如此。

蔡丽英儿子 洪宗洲

我觉得她对这门手艺已经做得很有感情了,怕这门技艺失传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也在担心她有点吃不消。

洪宗洲没有传承老一辈的古老手艺,但是就像他一生痴迷摄像,他深懂老一辈对古老技艺的痴迷与坚守。为了更好记录母亲手中的古老技艺,洪宗洲还特地邀请了同乡从事中医药研究的洪伟财,共同探讨着如何更好记录、传承这门古法。

蔡丽英儿子 洪宗洲

我每次回来就用相机拍摄记录她制作熟地的过程,我想等她以后做不动的时候,这些照片可以展现她一辈子坚守的艰辛。

冬至

二十四节气

历经九蒸九制,道地熟地制作完成。制作好的熟地,来年寒露过后,还需要反复拿出来晾晒。这样可以年年岁岁,长久保存。浓缩了岁月精华的九制熟地,珍藏时间越久,功效及价值越高,在民间有着“软黄金”之说。

冬令进补是最传统的民间习俗。每到制作熟地的季节,也是最佳的进补时节。儿女归家,蔡阿婆都要用往年做好的熟地,精心炖煮好一锅热气腾腾的熟地鸭汤,让亲人进补。

在千百年传承中,在最寻常的百姓家里,中药已融入了生活。人们用亲手炮制的中药材,传递温情,表达牵挂。一碗地道的熟地鸭汤,就是一家人彼此最深情的守护。

来源:南安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