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在公共场合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总是会习惯性地先听听别人怎么说。

如果发现别人的意见和自己是一致的,那么我们便可以放心地发言;反之,如果发现自己的意见和别人相悖,出于怕被质疑的恐惧,我们倾向于违背内心,附和别人的观点,或者沉默。这样一来,支持一方意见的声音就越来越大,形成所谓的“民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ttps://www.pexels.com/zh-cn/photo/133699/

当一方的声音彻底淹没了另一方,很多人就沉默了下去,不再发声。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有意无意地被被网络中失去理性的呼声裹挟着,忘记独立思考,我们,成为王小波所说的“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其实是一本王小波的评论集,他的语言诙谐、幽默,极具讽刺意味,同时又充满智慧。在这本书里,他规戒各种现象,穿透表象直抵本质,也给人无数启迪。

王小波是充满智慧的,从孔孟程朱到罗素柏拉图,各种名言典故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可见其知识的渊博和阅读涉猎之广泛。

王小波是个理科生,又通晓历史文学,还做过社会学工作者,最后成了一位作家。所以他懂的要比其他人多一些,对社会的关注也比其他人更密切一些,评论的角度也就更加锐利和新颖一些。如此种种,也让这本《沉默的大多数》成为经典。

有些人认为,人应该充满境界高尚的思想,去掉格调低下的思想。这种说法听上去美妙,却使我感到莫大的恐慌。因为高尚的思想和低下的思想的总和就是我自己;倘若去掉一部分,我是谁就成了问题。 我起初怀疑,一对不美的人的恋爱能是美的吗?后来的事实证明,两颗相爱的心在一起可以是美的。 在社会伦理的领域里我还想反对无趣,也就是说,要反对庄严肃穆的假正经。 罗素先生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在他生前,王小波说过,“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https://www.pexels.com/zh-cn/photo/perosn-1751597/

十多年过去了,他的愿望有一部分得到了实现。托网络发达之福,说话的人比以前多了,声音也响亮,草根阶层开始有了自己的代言人,彪悍一点的像芙蓉姐姐,美妙一点的像超级女声,都喊出了自己的声音,并且影响了公众。沉默的大多数开始觉醒,当然不是王小波一个人的功劳,但他给人们带来的思考不可忽视。

他绝不一味高蹈,总是在不遗余力地普及常识。所谓常识,其实是一种平和自由的心态,能够对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报以宽容,能够对自己不赞同的观点报以理解,能够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报以尊重。

除此之外,王小波还努力在普及“智慧”、“有趣”、“诗意”。他用轻松有趣的文字,不经意间说出了很多道理,启发人们去思考,去改变,这应该是他乐意看到的场面!

一个顽童,一颗纯正的心,拥有的是让人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想法,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