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让如今的孩子懂得学业的重要,和父母的不易,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高中班主任,我对此深有感触,有些学生学习非常主动,有些则十分被动,这一现象的背后, 是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家庭教育的效果。

孩子不爱学习,不理解父母?班主任:该反思的是父母。我想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有些孩子厌学,是家长喋喋不休地唠叨造成的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这本是好事,但是却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事与愿违——越是在孩子面前提学习,孩子越是不学习!

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 ,恰恰就是父母一个劲地强调学习,让孩子起了逆反心理。注意,这里所说的是唠叨,最常见的是:你怎么还不学习、你就考这么点分数、就不能给我学习吗?如此等等。长年累月,孩子都从小学升入初中了,父母的唠叨还是那几句。

这些话对于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形成免疫,不但没有作用,而且还让孩子反感。家长不是不能说孩子,而是要开动脑筋,能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用心引导孩子,而非完任务式的就那几句话。

2、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懂得生活,有责任心

衣食无忧,不懂衣食住行的来之不易,是现在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作为家长不能简单归咎于孩子。仔细想想,为了给孩子省出学习时间,连最简单的家务活都不让干,这样的孩子走出家门,还能干别的吗?

穷人家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太有道理了。我们当然不能让孩子故意受穷,进而变得懂事,但是完全可以创造条件,并且通过持续引导,让孩子真正走进生活,看到生活的艰难,看到所有的收获都是要通过付出换来的。

有位家长,在孩子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不停告诉孩子,你得好好努力,不然将来你都给你的孩子买不起奶粉!这样的教育值得提倡,这个家庭条件非常好,但能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心有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维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好奇心,陪伴孩子时刻充满信心

其实,对于如今的孩子,要说他们心里没有学习是不对的。如今的孩子,生活几乎就等于学习了,成绩自然也就是他们的一切;但,如果真是这样,孩子为啥又不用心学、主动学?

超量作业、家长的过于关注,简单把成绩和孩子的自尊心、成就感等同,都让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对于知识的探究丧失动力,所有的学习都是在完任务。这样的学习心态,肯定不能知难而进、也无法自觉主动学习。

因此,对于现在的孩子,与其焦虑于如何懂事、如何热爱学习,不如本着耐心、降低期望值,心平气和地鼓励孩子,发自内心地欣赏孩子,让孩子心无杂念地投入到学习中,成绩自然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