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随着各国疫苗接种工作的陆续开启,疫苗公平分配的话题再次被提及。
美国媒体1月19日报道,18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公开表示,“世界正处于灾难性道德失败的边缘”,因为目前至少49个高收入国家已接种了超3900万剂疫苗,而一个最低收入国家却只得到25剂。基于此,谭德塞还呼吁,希望各国能更公平地分享疫苗。
实际上,疫苗分配不均的问题在疫苗尚未上市时便已有了“苗头”。2020年11月30日,《自然》杂志的一项调查数据便显示,最早的疫苗产能已被欧美国家垄断,低收入国家只能等到2023年甚至2024年才有可能接种;人民疫苗联盟也曾表示,截至2020年11月,欧美国家已抢购了过半的投产疫苗,约为53%。
具体来看,欧美国家抢购的疫苗主要有阿斯利康、辉瑞、Moderna以及候选的另外6款疫苗。据《自然》杂志揭露,这9款疫苗已公开的、正在谈判中的交易总剂量达103亿剂,然而单是欧盟27个成员国和其他5个高收入国家(英、美、日、加、澳),便已“抢购”了将近51.5亿剂的产能。
更重要的是,富国“抢购”的疫苗产能已超出本国需要剂量。以加拿大为例,该国“抢购”的疫苗产能已近2亿剂,是其人口的5倍左右。
根据《柳叶刀》杂志刊登文章的观点,即便是一款有效性达100%并能终身保护的新冠疫苗,要达到群体免疫也需60%至72%的人口接种,而根据公开资料,欧盟27国及5个高收入国家的人口仅占全球人口14%左右。换句话说,富国囤积疫苗的行为并不利于全人类抗疫。
回归到低收入国家“无苗可用”上,在富裕国家“囤积”疫苗的情况下,中国疫苗似乎已成为低收入国家的“最后希望”。据悉,我国曾多次公开承诺,中国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作出贡献。
目前来看,中国对世界的承诺正在兑现。据新华网梳理,截至目前,中国已与阿联酋、巴林、印尼、巴西、土耳其等10多个国家签署了新冠疫苗订购协议,除此之外,还有超50个国家向中国提出了疫苗购买需求。其中,已有120万剂中国疫苗运抵印尼、112万剂运抵巴西。
收获多国信任后,为了更好地践行对世界的承诺,我国还在大力推进疫苗的规模生产。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保守估计,2021年,中国疫苗的产能将达20亿剂。就连美国媒体也发文称,中国正在填补低收入国家疫苗的空白。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在产能等方面“下功夫”,在安全性上,中国疫苗也有保障。据悉,截至目前,中国疫苗在全球接种已超1000万剂,未接到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相比之下,截至2020年12月23日,在全美接种不到200万剂的辉瑞疫苗,已报告了4393起不良反应事件。
按照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观点,“在安全性上,我更看好中国疫苗”。
文| 李银苏 题 | 凌明 图 | 饶建宁 审 | 李泽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