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父母那一辈,通常一个家庭有好几个孩子。不仅家里热闹,当老人生病需要照顾时,也可以轮班照顾。

但进入21世纪,我们发现,我国的人口问题出现了两大趋势,一个是老龄化,2019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数量已快速攀升至2.54亿,占总人口的18.1%。另一个趋势是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2019年我国新出生人口1465万,已经连续三年下降,人口出生率1.048%,创下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国家要想完成正常的世代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不能低于2.1,2000年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的总和生育率是1.22。这个数字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比“少子化”现象严重的日本还要低。

人口学家翟振武在2014年时曾预计,如果放开二胎,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4995万。然而,当放开二胎之后,并没有取得这样的效果,2017年新出生1723万人,远低于卫计委此前预测的2100万左右,更不用说翟振武预测的4995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扭转人口下滑趋势,刻不容缓

年轻人口下降,老年人口占比提高,根据IMF的预测,预计到2050年,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是65岁以上的老人。

到时候满大街将是老年人,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少,社会活力会下降,经济发展也缺乏动力。

而和我们每个人都紧密相关的则是养老金问题。

养老保险名义上叫保险,但本质上是一种转移支付,我们每个月上交的养老保险,基本上是在供养这个年代的老年人,如果未来没有足够的年轻人缴纳社保,那么我们的退休金来源也会慢慢枯竭。

为了应对人口出生率下降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人口红利下降、养老金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有一些专家提出放开三胎来解决问题,甚至还有人建议全面放开生育。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去掉了“计划生育”的字样,并且明确提出优化生育政策,提高生育政策的包容性。

实际上,为了鼓励大家多生育,各地也推出了一些催生措施,如延长产假、减免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建立婴幼儿照护体系等措施,但从出生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放开二胎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怎样才能让人们愿意多生孩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李伟认为,放开二胎之后,家庭养育矛盾日益凸显,老百姓关于生养经济成本高、无人照看、影响职业发展方面存在后顾之忧,要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满足群众日益迫切的托育服务需求。

按照专家的想法来看,经济因素是人们决定是否生二胎的重要原因。任泽平在《中国人口报告2020》中也认为,教育成本、养老压力、女性就业保障、高房价、医疗费用等原因,是影响人们生育决策的拦路虎。

报告指出,建议实行差异化的个税抵扣政策、完善托育措施、加强保障非婚生育的平等权利、完善女性就业保障、保持房价长期稳定。

专家的建议不无道理,面对高昂的房价,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女性在就业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以及“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逐渐消失,能养育好一个孩子,已经是力不从心了。

在过去,多生一个孩子,意味着多一个劳动力,可以帮家里干更多的农活,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了“啃老族”这样一个名词。

不少年轻人,工作要靠家里帮忙找,买房买车也要花掉父母大半辈子的积蓄。

经济压力中,房价就是很大的负担。如果多养一个孩子,就需要更大的房子,以一线城市动辄五六百万一套房为例,多增加10平方就可能增加50-80万的住房支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央行数据,中国居民部门贷款与存款的比值一直呈上行态势,2009年1月到2017年11月,居民部门贷存比从24.6%攀升至63.2%,债务负担创下历史新高。2016年开始,老百姓的负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导致居民财富增加值为负,而上涨部分主要来自长期贷款。

而我国居民70%的资产集中在房子上,不难推测,长期贷款,大部分是房贷。

如果任由房价上涨挤压人们的消费能力,生育意愿会进一步降低。所以这些年我国提出的“房住不炒”政策是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

出生人口下降,真实的原因在于结婚人数下降导致育龄妇女数量减少,“没法生”。

人口下滑,很多人将其归咎于放开二胎的无效,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数据显示,2019年出生的1465万人中,二胎占比59.5%,政策对二胎的刺激效果还是有的,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一胎。

育龄妇女人数的减少,导致了一胎数量的减少。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王培安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生育旺盛期妇女每年减少约620万。90后、00后成为生育主体,结婚意愿明显低于70后、80后。

数据来源:民政部

也就是说,育龄妇女数量不仅在减少,而且她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他们不再认为“多子多福”,对待婚姻更多的是“随缘”。现在的年轻人有不少连婚都不想结,谈何生娃?

根据201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登记结婚的有927.3万对,离婚登记470.1万对。而在2013年,我国结婚登记为1340多万对。结婚人数已经大大减少,一胎数量下滑也就不足为奇了。

受到买房、买车、彩礼、结婚费用的影响,不少年轻人只好把结婚的步伐延后,生育的年龄也随之延后,根据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数据,女性平均生育年龄已达29.13岁。

所以要想提高生育水平,真正的着力点在扩大育龄妇女数量、提高育龄妇女群体的生育意愿,尤其是一胎生育意愿。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需要从住房、教育、彩礼、养老等高成本的地方下手,减轻年轻人的负担,让年轻人结婚变容易,才能提高他们生育的意愿。

王培安也提出新建议,要推进优生优育指导和婴幼儿照顾服务工作,聚焦群众“不愿生、不敢生、生不出、生不好”等问题,探索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减轻育儿经济压力,将2-3岁幼儿托育纳入到普惠教育体系。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育龄妇女人数约为3.46亿,如果专家提出的意见成为现实,至少有3亿对夫妇要“中招”。

你如何看待人口出生率下滑这个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