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文帝虽然芒鞋徒步到了到了武定狮子山,但并非就可以从此万事无忧了

建文帝到了武定狮子山正续禅寺龙潜之后,并非就万事大吉,并非就可以闲云野鹤终老一生了。

特别是在永乐朝,朱棣直到死之前的一年,才算是真正放下了心,才算放弃了对建文帝的寻找、或者说抓捕的。

这个放心,是胡濙带给他的。胡濙,明朝初年重臣、文学家、医学家,明宣宗托孤五大臣之一,主要成就:寻访建文,历仕五朝,助稳朝局。

《明史·胡濙传》载:

遣濙颁御制诸书,并访仙人张遭遢,遍行天下州郡乡邑,隐察建文帝安在。胡滢奉旨外察,二十一年还朝,弛谒帝于宣府,帝已就寝,闻蹈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闻对,漏下四鼓乃出。先滢未至,传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内臣郑和数辈,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濙和明成祖

关于这一段,大神“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分析得已经很透彻了,大神最赞成的答案是这样的:

推论3:答案。“二十年过去了,我也不想再争了,安心做你的皇帝吧,我只想一个人继续活下去。”我相信,这就是最后的答案,因为只有这样的答案才能平息这场二十多年的纷争,才能彻底解脱这两个人的恐惧。 坐在皇位上的那个,解脱的是精神,藏身民间的那个,解脱的是肉体。我不会再和你争了,做一个好皇帝吧。我不会再寻找你了,当一个老百姓,平静地活下去吧。 这场叔侄之争终于划上了句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那些事儿》可没少化经历来说建文帝迷踪

答案有了,我们的问题来了:

这二十年,除了到处流亡的途中,相信建文帝多数时候是在狮子山的,那么在狮子山建文究竟是藏在哪里呢?

别问为什么要“藏”,在前一篇金沙江霞影4 武定狮子山秘辛(一)建文帝的“牡丹”们 一文中,已经告诉大家,为躲避搜捕,甚至是张三丰的徒弟,西平侯的妹妹都充当了报信者、保护者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狮子山牡丹

“上意”自然出自于朱棣,那么具体搜捕建文帝的人都有谁呢?至少有三方面的势力:

  • 地方官系统,在凤氏土司的领地,知府都称土知府的地方,这是最弱的的力量。
  • 锦衣卫系统,这个是他们的天职。但原因同上,天下闻名的锦衣卫,到了地方土司的地方也就不好使了。
  • 郑家势力,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找寻建文帝的除了胡濙,还有郑和,而郑和是云南人。郑和除了七次下西洋,还有两次回云南呢!于是乎,郑家似乎就有某种授权和职能:搜捕建文帝。在《大理古轶书钞》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次“马家”搜狮山、甚至烧了“白龙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和,寻找建文帝可不仅仅只是下西洋

所以说,就算到了狮子山,建文帝也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相反,在狮子山,建文帝也可谓是“狡兔三窟”,也就是建文在狮山三个隐藏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来对狮子山有个大概的了解

具体就是:龙隐庵、礼斗阁、翠柏亭。接下来,我们就一一介绍。

龙隐庵:

单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建文帝隐藏的地方。

当然,这是后人这么叫的,要不然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后来和今天叫做“龙隐庵”的地方,在狮子山“飞云长虹桥”北边的巉崖上,差不多也就是藏经楼的后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狮子山石刻

《武定狮子山志》是这么说“龙隐古庵”的:

在大型摩崖“狮崖耸翠”旁,有一个背风向阳的平台,这就是龙隐庵的遗址。向下看,古庵的石脚还残留在平台之上,向上看,石壁上有斧凿的洞眼,为当时建筑梁柱的遗迹,攀上石壁还会见“振衣处”三个小字刻在壁上。 建文帝初到狮子山正续寺藏时,为躲避侦骑追踪,常隐藏于此,此处森林茂密,只有一条小道可通,平台下是万丈深渊,平台上悬崖壁,十分隐蔽。
礼斗阁:

“礼斗阁”这个名字,先要搞清楚这个“斗”的意思。

这里的“斗”不是“战斗”,而是“星斗”、“北斗”的意思,因此,“礼斗”就是“参星斗”的意思。

建文虽然出家成为和尚,但毕竟是皇帝啊,除了外来佛教的修行,中国本土的道教又怎么可能熟视无睹呢?

礼斗阁在如今的观日亭之下,紧靠崖壁而建,这个平台,人站在上而有凌虚下沉的感觉,所以,明朝曾被称为“凌虚”,直到清朝才被人们改称“礼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礼斗阁指示牌

如果转到下面去看,会发现这个平台原来是一块巨大的石块,按空从壁伸出,好像仙人巨自壁伸向半空,摇摇欲坠,使人毛骨悚然。

《武定狮子山志》是这么说“礼斗阁”的:

传说礼斗阁是当年建文皇帝朝拜祖先,参拜星斗和寺僧下棋的地方。明朝万历年间,巡按刘维借来师山游的机会,作了一番调查,当看到礼斗阁和棋盘石时说“风氏果匿帝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狮子山悬崖一景

翠柏亭:

建文帝在狮子山上亲手所植的东西可不少,除了著名的牡丹之外,接下来就是“龙凤柏”比较有名了。

虽然叫作“亭”,《武定狮子山志》是这么说“翠柏亭”的:

这处幽静的庭院,是建文皇帝在寺里为僧时居住的地方,所以,门柱上有一联说“古柏常留苍翠色,小亭先是帝王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翠柏与遗诗

当然,透过龙凤柏的枝条,我们还可以看到白色墙壁上建文帝的遗诗:

牢落江湖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 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 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愁。 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定狮子山山门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