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影响深远。后世多说诸子哲学,其实诸子最初都不是搞哲学的,百家都有同一个目的——那就是寻找怎么解决当时乱糟糟的社会问题办法。

提出解决办法,类似于提出观点。有观点就要说服别人,让别人同意自己的主张,这就得不断地解说观点,各有一套逻辑方法,渐传渐远,便形成了各自的“哲学”。

但总而言之都是“社会哲学”,或者“政治哲学”。

比如孔子讲礼乐,实际上就是周制——封建制度。孔子不教语文也不教数学,教当官治国。孟子讲仁,仁也是要拿来治国的。老子干脆回到三代之时,来个小国寡民。教治国之术是学水,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等等。

其共同特点是:寻找道德与政治的平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他们不论说什么,都在道德、政治的范围内。稍微独特一点的,大概只有庄子。其他的基本没区别,孔子、孟子、墨子、韩非子都一个样。

说透了,都在跟现实妥协。则有些人不现实,有些人非常不现实。有些比较现实,有些妥协地现实。

比如孔子,就是妥协的现实。他认为世道没救了,礼坏乐崩,想要回到那种三王盛世,基本不可能,那就马马虎虎,回到东周时代也不错呀。所以,孔圣人总是反反复复地说礼乐。

墨子则恰恰相反,他是个纯理想主义者。回到东周干嘛?东周还不是讲阶级的,不够。非回到共产主义的大同时代不可。

要会就回到圣王禹汤文武,达到兼爱天下百姓的那种时代。

为了这个“社会目的”的实现,墨子搞哲学,可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关于墨子的记载,其实更多地出自《淮南子》,这是汉代的书。同样是汉代的司马迁写史,口味很刁钻。

虽然司马迁说自己学兼百家,写的《史记》也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推三代,寻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指汉武帝时期)”,并且“整齐百家杂语”。

但实际上他放过了很多人没写。诸子百家中,孔子有世家,孔子的弟子都有列传,老子、韩子、孟子、荀子,甚至孙子、吴起都有列传。

就是没有给墨子写传。

究其原因,大概有两个。

第一,墨子老讲鬼神。

司马迁是尽量弃用鬼神之说的,他若写到,多数是为了记事所用,比如秦始皇、汉武帝崇神仙求长生之类,那是秦皇汉武的问题,不代表司马迁的观点。最直接的例子是,《战国策》中写豫让刺杀赵襄子事件,说豫让用剑砍赵襄子的衣服三次,衣服出血,而赵襄子回去之后,立即死了。

司马迁《刺客列传》中写豫让刺杀赵襄子事件,绝对不会说衣服出血这种怪话,唯恐自己涉及怪妄,直接写赵襄子把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就完了。

《禹本纪》、《山海经》里的那些怪物怪事,司马迁是尽量摒弃的。

那么,墨子怎么说鬼神了?

墨子搞哲学,其实就是形而上学的天与鬼系列。

因为墨子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尊崇的是禹汤文武那种兼爱天下的时代。

虽然,据《淮南子》说,墨子本来是儒家的弟子,当时也称道所谓尧舜禹汤。但他抛弃了儒家。

抛弃的理由是什么?

没人知道。但大概跟孔子的现实有关。

其实孔子并非不喜欢三王之时,只是他觉得太遥远了,我们还是现实一点,回到东周状态就很好了。

而那种时代的圣王,他们治理天下,其实很简单,就是啥都不干,尤其小事情一概不管。只需要“尊天事鬼”。

尊,是尊崇。事,是侍奉。

墨子认为把天和鬼哄高兴了,则天道会给苍苍蒸民以福利。

天当然很满意啦,所以天派了禹汤文武来做儿子——天子。

这个逻辑上是没错的,因为暴王桀纣幽厉(周幽王、周厉王)就是作恶于百姓的例子,而且诟天侮鬼,害人不浅,所以天给他祸事,让他失去了国家。

而且,还要被天下人讥笑,被后世子孙谩骂。

但在这里,墨子跟儒家出现了分歧。墨子认天命。疯狂批判天命。

由以上事实推断,那么,天可以主宰一切。所以,天是全知全能的,跟上帝一样,只不过孔子他们并不认为天是世界创造者而已。

儒家恰恰就是讲这个的,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论语》)。

墨子觉得这是瞎扯。天命,根本不存在。

墨子的逻辑也有趣,他认为,一个事物存在与否,就看人们能不能看见、听见。

看得见,听得见,那就存在;看不见,听不见,那就不存在。

这就叫,“有闻之,有见之,谓之由;莫之闻,莫之见,谓之亡。”

命,谁见过?啥样子?谁听到它的声音了?

可惜,墨子没生活在现代,否则他会大吃一惊,WiFi,就是看不见听不见,但就是存在的。

当然,墨子还认为存在的东西就得起作用,如果没用就不存在。既然汤武之时天命起作用,所以汤武为天子,为什么桀纣之时,天命失去了作用呢?

那说明,这玩意儿不存在。

世上主张天命的,就是那些懒东西、暴君。他们不好好做事情,就说天命如此。所以,墨子一概不认同。

那墨子认什么?

鬼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不知道墨子经历了些什么,但墨子说鬼神之存在,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的。他说自古有人以来,就常常见到鬼神,听到鬼神的声音。

然后,就是讲故事,

周宣王的大臣杜伯,是尧之子丹朱九弟的后裔。

周宣王听到民间童谣说:“月将升,日将没;桑弓箕袋,几亡周国”,这童谣被解释为女子乱政,有人操桑木做的弓和萁草编的箭袋,周王将罹难、灭国。

周宣王慌得一匹,下令全国禁弓矢,由上大夫杜伯专督此事。

恰有山野妇女不明政令,进城售弓矢,遂被杀。自此宣王以为童谣之言已应,不究此事。

周宣王四十三年(公元前785年)大祭,宣王夜梦美貌女子自西方来,入太庙携太庙神主东去。宣王惊,知谶语未消,乃杀杜伯。

杜伯临死言曰:“吾君杀我而不辜,若以死者为无知则止矣;若死而有知,不出三年,必使吾君知之。”

其三年,周宣王与诸侯在野外狩猎,日中,杜伯乘白马素车,着朱衣冠,执朱弓,挟朱矢,追周宣王,射之车上,中心折脊,殪车中,伏弢而死。

总之,只有一个中心思想,鬼把人杀了。

但比较奇怪的是,墨子自己不相信鬼神的存在。

他只是告诫为政者,不信鬼神,不好。

孔子其实也懂这个道理,孔子就对弟子说“敬鬼神而远之”。其实,樊迟问的是鬼神存不存在,孔子不说存不存在,说敬而远之。

那意思就是,也许存在,也许不存在,听听就可以,离远点。

因为孔子也知道人需要有所敬畏,天子权力极大,若无畏惧的东西,那真是谁也管不住他了。哪怕这种东西不存在,也得“敬着”。

墨子就不一样了,墨子说得很斩钉截铁。他认为鬼神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世界服务的,来“赏贤而罚暴”。所以,鬼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至。

你小心一点。你不兼爱,不干好事,鬼神就惩罚你,反之就奖赏。

如果没有应验,也不要着急,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这跟孔子的用意差不多。只不过墨子说得太吓人了。

但实际上墨子自己都恐怕不相信自己说的。有次他生病了,一个学生就问他,先生不是圣人吗?行好事,说好话,对得起鬼神。为啥鬼神不奖赏你,却用病来惩罚你呢?先生是不是偷偷干了什么不道德的事情?

墨子气得七窍冒烟,只好解释说,人生病有很多原因,环境影响而已,不一定是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就像你有一百个门,你只关上了一扇门,贼还有 99 个门可以进来呀。

司马迁则不太相信这些,一般就不太采用。

02

第二,墨子的漏洞很大。司马迁想了想放弃了。

墨子因为后来的大力推广和发展,弟子遍天下。

墨子本人,讲究以身作则,他的穿着和普通的农民没什么区别,自己经常亲自干活,劳动在墨家是必须的,墨子的裤腿经常被荆棘挂得破破烂烂。

学生多,就得给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而后跟其他诸家大战,墨家最先反对的就是儒家。其他的人他们还不怼,就拼命怼儒家,这就是儒墨之争了。

也就是说,墨家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反对儒家,这叫“非儒即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观点对立,相互攻击是必须的。

墨子比孔子小近 80 岁,他怼不上孔子本人,就怼孔子门人。孟子比墨子小近 100 岁,他出来就“报仇”,怼墨家。

墨家、儒家最大的分歧实际上就在于墨子的一个观点。

墨子名满于天下,是因为讲“兼爱”。他认为当时的社会为啥乱呢?乱自何起?起不相爱!还有,“生于无政长。”

因为大家不相爱,所以社会乱;因为每一个好领导(政长),所以社会乱。

没领导,就属于无政府无秩序状态;不相爱,就你打我我打你互相残杀。

那么,墨家提倡“兼爱”,解决不相爱的问题。

无领导,那么就“尚同”。

这其实是墨家逻辑最错误的一步,兼爱还说得过去。“尚同”就难了,墨子都不能自圆其说。

按照墨子的说法,要解决“无政长”(没好领导)的问题,就搞“尚同”。尚,就是上。同,就是服从或同意。

这其实是个等级划分,尚同,就是一切以最高领导为原则。意见分歧的时候,老三听老二的,老二听老大的。县长听市长的,市长听省长的。

意见林立的无秩序状态,就要逐级尚同,到最后,“尚同乎天子”。

说透了,这一条解决的是社会政治范围的问题。

兼爱,如何兼爱?大家一样,人人平等,相互友爱。连墨子自己都亲自参加劳动,否则,鬼神罚之。

尚同之后,天子兼爱国君,国君兼爱大夫,大夫兼爱百姓。然后天下兼爱。

但这岂不是划分等级了?这难道不是“集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尚同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天下都听一个人的。

那这个人要是个王八蛋呢,就像桀纣一样,他就不兼爱,岂不是完蛋了?下面还不能反对,因为要尚同呀,反对就不尚同了。

这根本执行不了,是个理想主义。一句话,没操作方法,没人知道墨子要怎么选出来一定圣明的天子。国君、大夫是否一定或一直圣明,鬼知道!

再说了,墨子一直讲爱民如子,亲民如亲,连他自己都觉得不需要等级,自己也不搞等级。结果,一尚同,同出了最高等级。

墨子尚同,就是说天下人只能绝对服从于最高领导,连一点意见都不需有,一旦违背尚同,那就等着受惩罚,所以,墨家领导人,在战国一言九鼎。

这可真是岂有此理!

自身逻辑有漏洞,提出的理想不现实,至少很难操作。所以墨家除了跟儒家怼之外,没做出什么事情来。

司马迁不为墨子列传,大概也有这两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