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媒体和网友都喜欢用“深度美颜”来形容北京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成果。

何为“背街小巷”?“度娘”释义为城市主要马路后面的小街道、弄堂等生活空间。胡同是北京的城市符号,“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遍布京城的大小胡同塑造了古都的肌理纹路,装满了城市的文化与记忆。可以说,北京胡同的“颜值”代表了背街小巷的面貌,成为展现古都风貌一张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北京胡同开始变得纷乱起来,私搭乱建、开墙打洞、违规停车、乱堆杂物、架空线密密麻麻,让曾经古朴美丽的胡同风采不再,也让生活这里的居民感到诸多不便,甚至失去安全感,成为北京的“疤痕”。

为擦亮北京的金色名片,一场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在全市展开。按照“网格化管理,板块式推进”的方式,北京对背街小巷开展全方位整治,内容包括:拆除公租平房上的违建两层楼,清理私搭乱建的棚亭,封堵“开墙打洞”,整治无证照、超规范、占道经营行为,清理胡同内堆积的废弃物和私自设置的地锁,整理纵横交错的电线电缆,清除违规广告牌匾,整修胡同内道路破损等等。经过持续不断的整治提升,全市3000余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特别是经过“深度美颜”的胡同,美的都快认不出来了。

位于前门三里河地区的长巷头条胡同,以前给人的印象特别差,私搭乱建多,环境秩序不好,一副“破败”的光景,如今却成为北京有名的网红打卡地。三里河地区作为古都旧城重要的历史片区,2017年政府对其进行整治提升,河流还原了历史的河道位置和走向。漫步其间,但见红门灰瓦、青砖石桥、绿荫低垂、芦苇摇曳、锦鲤戏水,自然和人文景观精彩纷呈,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与自然环境渗透融合,历史上的“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繁华盛景又回来了,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朝阳区朝外街道化家胡同也曾因“三多”(堆物堆料多、私搭乱建多、乱停车多)令这里的居民很无奈,而如今却成了婚纱摄影“新圣地”。近年来,化家胡同列入区里背街小巷改造任务,不仅恢复了古朴静谧的胡同风貌,而且增添了新颖别致的围栏、路灯,建成了正能量满满的文化墙,沿途花箱点缀,成了附近居民、上班族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许多情侣还在这里拍婚纱照。

在北京的核心城区,分布着大量平房院落,其中大部分是大杂院,房屋老旧,空间局促,公共设施落后,违建随处可见,改善居住条件一直是平房院居民最大的心愿。2015年9月,东城区启动了老旧胡同腾退、修缮整治项目。选择外迁的居民可改善居住条件,同时腾出空间,降低人口密度;选择留下来的居民,通过“申请式改善”,拆除院落的违法建设,在恢复院落传统风貌的同时,扩大院落的公共空间。

其中,雨儿胡同堪称改造大杂院的典范,实施过程中坚持“一院一方案、一户一设计”的原则,根据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要求和居民实际需求,不仅完成了24个院落设计方案,拆除160间违法建设,还原了院落规制格局,而且极大地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如今的雨儿胡同,月白灰墙、如意门楼下,绿植小景随处可见;清水脊、硬山墙旁,现代化的厨房、卫生间、浴室舒适方便;垂花门、影壁墙内,居民可在这里喝茶、下棋、唠家常,也可以谈论国家大家、协商共治美丽家园。此情此景,很容易让人想到“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的老北京生活景象,在环境提升的同时,也留住了乡愁。由此,雨儿胡同与杨梅竹斜街、熊家胡同、长巷头条、垂杨柳南街等30条胡同小街,被评为北京“最美街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4月,北京市启动了新一轮为期三年的背街小巷整治行动,明确接下来整治提升从核心区向全市域推广,整治标准将更加精细化,也更加贴心。在环境治理的同时,还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到整治范围内,着力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校园和医院周边环境整治提升等,补齐街巷胡同的人居环境短板。在“一巷一策”精细整治中,充分发挥街巷长、小巷管家、志愿者的作用,并在线上推出“朝阳群众管城市”等监督形式,把各个方面力量都激发和调动起来了。通过“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等机制创新,以及深化以“赋权、下沉、增效”为重点的街道乡镇改革,补齐了“治理缺环”,激活了“责任盲区”,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从而为背街小巷“美颜”永驻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

文/董聚山

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