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结论,6.5mm威力不小,但7.7mm确实威力更大,但这不是三八改九九的主要原因。所以这篇和大家捋捋

首先得说,改步枪并不是步枪本身的问题,而是弹的问题,而弹的问题又得追溯到很久之前。

日本在1897年研发了6.5x50mmSR半凸缘步枪弹,随后这种枪弹被命名为三〇式普通弹。当然,早期的6.5mm弹是圆头的。到1907年,日军用尖头弹取代了圆头,由于此时三八式步枪刚取代了三〇式步枪,因此这批尖头弹也被称为三八式普通弹。

然后可能有人会说,当时欧美子弹不都是7-8mm口径么,日本为啥弄个6.5mm,这不是威力天生就弱?

首先欧美子弹当时也不都是7-8mm,比方意大利卡尔卡诺是6.5x52mm,瑞典用的是6.5x55mm,奥匈帝国的曼利夏用的是6.5x54mm,美国李·海军步枪用的是6x60mm等等,所以说当时6-7mm这个级别的军用弹药并不少见。

当然,我们常听到说6.5mm后坐力小,适合日本矮子使用这个调调也有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票当时主流子弹分别是6mm李海军、6.5mm有坂、6.5mm卡尔卡诺、6.5mm曼利夏-施瑙尔、6.5mm曼利夏、6.5mm毛瑟、7.92委员会、7.92尖头毛瑟、.303英国、7.62X54R毛子,框起来的全是6mm级别)

我的意思是,6mm这个级别用于步枪够了。毕竟人的目视距离有限,在有效射程之内较小口径枪弹足够致命,而且初速较高,弹道低伸,不用频繁调节照门距离。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步枪用6mm是够了,但机枪呢?尤其是重机枪?

我们也知道,为了方便后勤和弹药统筹管理,制式弹药的种类越少越好,机枪和步枪往往是通用弹药。当年日本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在1914年开发了三年式重机枪

三年式基于法国哈奇开斯设计,风冷枪管,导气式原理,这本身是没啥毛病,但问题就在于6.5x50SR子弹。正常来说,当年其他国家的重机枪都能压制个2000米,瞄具最大射程能超过3000米,但三年式重机枪不行,压制个1500米都够呛,最大射程也只有2200米。

这你说和别人玩阵地战不是找虐么?而且这类枪弹也不适合用于防空和机载,因此在1932年,日军开发了九二式重机枪(后被戏称为鸡脖子)

九二式可以看做是三年式的简单放大口径版,它采用的是7.7x58mmSR半凸缘弹,动能从原本6.5mm的2500焦耳提高到了3700焦耳,射程也达到了主流中口径步机弹的水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问题就来了,这营级的重机枪得专门给他配7.7mm弹药,这个对于后勤方面来说特别要命。所以说日本在换装九二式重机枪以后也开始琢磨是不是把轻机枪和步枪的弹药也都给统一咯。

1938年,日本陆军开始尝试给步枪用九二式弹,但实验表明后坐力过大。另外日本当时已经研发了弹匣供弹的96式轻机枪,原本九二弹的半凸缘设计并不适合弹匣装填。所以他们干脆将九二式弹减装药,并做成了无凸缘设计,1940年,这种新式的7.7x58mm弹问世,被称为九九式步枪弹。

(左边九二,右边九九)

可以这么说,到九九式弹推出之后,一些全系换装7.7mm的日军师团就不发原本的九二式弹了,九二重机枪可以打九九式(需要调整照门表尺),但反过来九九式步枪打九二式弹不行。

补充:抗日战场上日军还是以三八为主,因为九九式的产能不足,优先发给了向东南亚作战的日军。关东军也发了相当部分的九九,因为北方空旷,而且苏军有装甲车辆,需要侵彻力和远距离存能更高的子弹。其实在中国战场上日军也很想要九九,不是说三八打人威力不够,而是当时我们农村有很多泥墙,用7.92弹能穿,但6.5弹打不穿,鬼子觉得自己很吃亏。

归根结底,日军与其说是因为步枪威力不够而换装九九式,还不如说是6.5mm不适合重机枪远距离压制使用。所以当重机枪改用7.7mm之后,考虑到弹药标准化,日军才赶紧推出了九九式,但这会儿他们已经陷入泥潭了,想全面换装就是想P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