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是当代新安画派的领军人物。王涛的画,不以形胜,而以气胜;不以技胜,而以格胜。他的勾线、没骨、皴擦、泼墨等技法驾轻就熟,似信手捏来,笔墨形式美和造型的抽象美相辉映,笔墨酣畅淋漓,意到笔到,笔到神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画化古为今,新风扑面,匠思独运,胸襟阔大,是当今画坛能将古法与新意完美结合的代表者。

“纸墨画“不是我独出心裁地想出的一个用纸当笔作画的歪歪道儿,而是在我20几年前的一次作画时,因用水用墨过多,眼看就要洇散,习惯性地用干纸把水墨吸起来,结果展开干纸一看,吸在上面的水痕墨迹竟然出现了各钟皴擦不等的自然又离奇的艺术效果,稍加收拾,便成了一幅有美感的山水作品。

其视觉效果竟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顿时,我便蒙生了是否可以用纸代笔作画的尝试和摸索的想法。

从那一次起,20多年来,我一直潜心探索用纸作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此间,无人与我交流切磋,私下里,我默默无语,悄悄独行,边尝试边整理,不知废弃了多少纸墨,走过了多少弯路,耗费了多少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纸墨画“让我趟过了寂寞而漫长、辛酸而艰苦、嘲讽与黑暗的历程。如今,要全方位谈”纸墨画“的心得体会,经验与教训,尚欠成熟。因为,”纸墨画“它在美学价值上究竟有多大份量,能否成为一种理性的东西,尚难论定。所以,我也只能就”纸墨画“说说自己的肤浅感觉而已。

——王涛

201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继往开来——中国艺术传承人物》,收录了近百年来在中国画坛蜚声中外的书画巨匠们的作品,王涛作品也作为案例收录其中,填补了业界的空白。王涛直言,这是很好的做法。“书中从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再到傅抱石、李可染,一直到把我们都放进去。”

王涛坦言,中国画,这个以国家的名字命名的画种,最重要的是走传承之路。“中国画里的诗书画印,有着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的笔墨写意,中国的情感表达方式,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

——李燕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文正公曰:“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这既是修身处世哲学,也可引申为画者从艺之道,思虑应周全、作画需留余——饱读经典的王涛先生正是这样践行的。

直面生命的哲思时,77岁的王涛先生坦然道:“到了我这个年岁,恐怕是要考虑做减法了,要留一点好东西给社会,尤其是优秀作品。”

壮志青春虽已逝,耄耋仙翁已释然。

当年从皖南“老屋”走出的淳厚少年,在‘一块好徽砖’志向激励下,误入尘网七十余载,

历经笔墨的洗礼和岁月的打磨,到今天携“当代大写意人物画个性贡献与徽派画学突出革新”之殊荣,澹然归居安徽查济新的“老屋”——寄醉园。

一出一入间,他的人生同他的艺术一样绽放出无愧于时代的大写意人物画华彩!

王涛先生的作品和人格在这片留余的世界里完美融合——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杨公白

作为“40后”画家群体中的典范人物,在王涛绘画创作的印记中,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发生在文化界、艺术界的重大历史事件,他用自己的笔墨语言抒写并记录了这部厚重的美术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涛作为当代安徽画坛的魁首之一,作为一位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画家,其写意人物画已经走出了新浙派人物画的传统,进入到新写意人物画的开阔境地。这既是王涛艺术创作之变革,也是其艺术创作之自觉,从他身上可以看到这一代画家共有的艺术执着,及其对于自身艺术面貌的自信与自觉。

——于洋

王涛

1943年生,安徽合肥人。原名王守信,别号寄醉园主、问溪亭茶客、留馀堂主。196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班。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1985年后出任安徽省书画院院长,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安徽省文史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