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布衣如是说 未经授权 谢绝转载

公元1620年农历八月,明神宗朱翊钧驾崩,其长子朱常洛即位,是为明光宗。没多久,朝廷命右佥都御史袁应泰,巡抚辽东。谁曾想,明光宗荣登大宝一个月,便因“红丸案”驾鹤西归,皇位由16岁的长子朱由校即任,是为明熹宗。

新君登基,朝中党争又起,御史言官屡次弹劾熊廷弼,熊廷弼愤然离职,朝廷改派袁应泰经略辽东,并赐予尚方宝剑。袁应泰文职出身,要说劝课农桑,治理地方,他确实是一位能臣干员,但上阵用兵非其所长。

古代军队

熊廷弼经略辽东时,定下“以守代攻”之法,而袁应泰到任后,却主张“以攻代守”,积极备战力求收复失地抚顺、清河。并将辽东明军主力,尽数集中于此,辽沈后方仅留下战力一般的守备部队。

当初,熊廷弼治军甚严,部将虽然敬畏,但对熊经略多有不满。而袁应泰到任后,为笼络人心,便宽松治军,结果矫枉过正,麾下将领不愿听其号令。

袁应泰筹划收复辽东失地,为短时间内积累军事力量,不惜招降纳叛。当时漠南蒙古受灾,袁应泰招募大量的蒙古难民为兵,这些战士精于骑射,的确可以跟后金骑兵抗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中的清军形象

但这群招降的蒙古骑兵,军纪极差,滋扰百姓无恶不作。大将童仲揆、尤世功认为招募的蒙古骑兵,人数众多,袁应泰又命其居住在辽阳、沈阳后方,如不仔细甄别,容易混入后金间谍,但袁经略自以为得计。

袁应泰收编的蒙古骑兵,在三岔儿跟后金八旗军发生的小规模冲突,这群勇士舍生忘死,竟然将入侵者全部驱逐,这让那些反对招降纳叛的元宿老将纷纷闭嘴。

影视剧中的努尔哈赤

沈阳当时是辽东重镇,地位次于辽阳,却是辽阳的屏障。熊廷弼担任辽东经略时,亲自主持沈阳防务,为了对付冲击力强的八旗铁骑,熊廷弼下令加高加宽原有城墙,并在城外挖掘数道深坑,底置尖桩,在壕沟外放置鹿角、巨树,挖掘各类陷阱,防备后金骑兵靠近和步兵架设云梯。并布置大量装备铳炮的战车,机动灵活,用以跟后金军弓箭手对射,沈阳城高池深,固若金汤。

沈阳城

公元1621年(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农历三月十二,“大英明汗”努尔哈赤倾尽全力,兵分两路,兵临沈阳城下。努尔哈赤通过混入城中的间谍得知,沈阳城高池深,守御得法,如果发动强攻,肯定伤亡惨重。而守卫沈阳的明军主将是总兵官贺世贤和尤世功,二人皆是榆林卫人,正宗的西北大汉,讲义气武艺高强,但缺乏谋略。

尤其是贺世贤恃勇轻敌,且嗜酒如命,于是努尔哈赤定下诱敌之计。三月十三日,后金军的斥候部队,靠近沈阳外城,贺世贤闻讯,下令明军骑兵迎击,后金军一触即溃。贺世贤听闻此事,认为努尔哈赤不过如此,便豪饮数碗,策马挺鞭,率领一千亲兵家丁杀出城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军队

而后金的“败兵”,将贺世贤所部引入包围圈,随后努尔哈赤指挥八旗铁骑,将出城的明军合围。贺世贤自知情况不好,率部且战且退,却被八旗铁骑咬住不放,贺世贤手中铁鞭上下翻飞,将近身的后金军砸得筋断骨折,但敌人越占越多,贺世贤身中四箭,最后杀回沈阳东门。

骑兵鏖战

城上的守军,看到贺世贤浑身是血,后金骑兵又尾随而至,混乱中,明军无法升起吊桥,城内发生混战。八旗步兵趁机运土,填平战壕,蜂拥东门,城上守军发射火铳大炮御敌,但战况激烈,连续射击致使炮管太热,无法装填。而袁应泰招募的蒙古骑兵,看到大势已去,便阵前倒戈,投靠后金,或是挥刀砍杀昔日袍泽,或是砍断吊桥,放后金主力入城。

古代军队

混战中,有人劝说贺世贤保存实力,退走辽阳。而贺世贤自称:“吾为大将,不能存城,何面目见袁经略乎!”说罢,身披重铠的贺世贤挥舞铁鞭,杀入敌阵,最后在西门,身中十四箭,伤重而亡。

而讲义气的尤世功,早在贺世贤身陷重围时,便率兵营救,结果殒命沙场。努尔哈赤在间谍的帮助下,仅用一天时间,便拿下固若金汤的沈阳,并自称消灭七万明军。

八旗骑兵

三月二十日,喜欢纸上谈兵的袁应泰,在辽阳城东北的镇远楼督战,发现后金军队在内应的带领下,已经突破小西门,便自缢而亡。义仆唐世明抚尸大哭,纵火焚楼自尽,而后金仅耗时十多天,便取得辽沈之战的胜利,基本消灭明朝在辽东的军事力量。

读史明智,知往鉴来,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