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

01‍‍‍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出自《史记·老子伯夷列传第一》,意思是指“思想观点不同的人不能共同谋事”。发出这一句感叹皆因司马迁所在时期的汉武帝刘彻听从董仲舒的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和主导地位,而在此之前,汉代采取的是道家黄老无为的政治领导原则。研究老子学说的人排斥儒家学说,而儒家学说也排斥老子学说,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其实,“道”是什么?真的很难说清楚,因为它是无形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幸好老子留下了一部《道德经》给世人解读。

《道德经》是老子所著,它被誉为“东方圣经”,又有“万经之首”的美誉,在西方,除《圣经》外,《道德经》的发行量最大。但是,《道德经》这部令人很多人为之着迷且区区五千余字的古籍,对于现代人来说,很是艰涩难懂。虽然我们从来不缺学者,但能读通读透《道德经》的不多,假如让这么一部文化瑰宝就那么摆放在书架上闲置,那真的是“明珠蒙尘”了。幸运的是,有人能读好这部书,齐善鸿先生便是为数不多能读通读透《道德经》的学者。

齐善鸿是南开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三十多年来一直在研读《道德经》,在“寻道”“悟道”“行道”的路上,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他将中国道学智慧充分融入到自己生活和生命之中,把老子道学应用到管理中,创立了“道本管理”思想和“精神管理”学说并出版了相关的作品。另外,他将自己理解《道德经》的一些观点编著成《齐善鸿讲道德经》一书,将晦涩难懂的古文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表达,详细讲解每一章的核心要义,帮助我们打通客观规律和主观世界的连接,用老子智慧重塑我们的思维方式,走出适合自己的人生。

打开这本《齐善鸿讲道德经》,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道德经》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道德经》有五千余字,共81章,它所说的内容很多,涵盖了老子所有关于“道”的思想精髓,即使我们不能悟通“道”,但若能领悟到其中一二之精髓,便已受益匪浅。

说到“道”,你会想起什么?许多人应该会想到“道德”,道德在我们看来,是一个意思,但在老子这里,“道”和“德”是两个不同含义的哲学概念。“道”就是宇宙与天地万物,也包括我们人类最终极的源头。《圣经·新约》也有关于“道”的说法:“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孕育万物,万物又有其客观规律,掌握了这个规律,并按照这个规律去做的人,就是有“德”的人。“道”是客观规律,若能入心并付诸行动,便是有“德”。

生活中总有一些我们会自动自觉去遵守的道德准则,例如,不随手扔垃圾,礼让老人、孕妇、小孩,随手关公共场所的水龙头,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其实,这些事情如果我们不去遵守也不一定会遭受什么惩罚,但我们依然会去做,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些道德准则遵守比违反更让人快乐,快乐就是顺应本心,顺应本心是主观的,而规则就是遵循客观规律,主观思想和客观规律一致,这就是《道德经》所说的“悟道”。

《道德经》告诉我们,悟道只是人生的轨迹的其中一部分,人生的轨迹包含了知道、信道、修道、悟道、行道、得道。唯有知道、信道,才对悟道,唯有悟道,才能行道,唯有行道,才能得道。但是,并非知道了这六个“道”就掌握了人生成功的钥匙,相反,“修道”“悟道”是一生的事情,不能有懈怠。

虽然我们“修道”“悟道”的初衷是为了幸福和成功,但亦不能为了成功就妄顾一切,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还有“成功是失败之父”的说法,为什么成功是失败之父呢?其实就是说有的人一旦成功了,就飘了,生出更多的贪念,就偏离了大道,就会在“邪路”上越走越远。

为什么人们经常说“富不过三代”?之前有个数据说2013年全球富豪榜上有四分之一的富豪财富来源为继承,但财富普遍继承到第二代为止,继承超过三代的仅有22位。还有人统计过我国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年,只有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二代,不到10%能进入第三代,而进入第四代的只有大约4%。无论是财富还是家族企业的短暂生命周期似乎都在验证着“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当然随着人们对知识教育和素养教育俞来俞重视,“富过三代”已经越来越多了,因为这些成功者懂得尊重、慈悲、善良、谦虚、真诚、自律,他们更知道“爬得越高,摔得越重”,所以他们时刻提醒自己要控制贪念不能膨胀,时刻以自己为“敌”,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用老子的思想来说,就是不管得到什么或者遇到什么,要保持自己的本心不变,不能让自己成为权力、成功、荣誉与财富的奴隶。

一个人越是成功就越是低调、谦卑,越是富有就越简朴、真诚,越是荣耀就越冷静、自如,越是位高就越是谨慎、自律,越是受捧就越是自省、改过。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有的表面张扬,但私下可能是谦卑;有的表面彬彬有礼,但私下可能爱慕虚荣;有的不声不响,但行事进退有度;有的做了一点好事就唯恐他人不知;有的人做了很多好事却从不宣扬,这便是有没有“悟道”,有没有“得道”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人人都想追求成功不想失败,然而,在生活中毕竟还是成功者少失败者多。成功不可骄,失败也不能馁。成与败之间亦会反转,成功之后如果骄傲自大便为失败埋下伏笔,失败之后如果能够吸取经验教训,寻找失败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成功也并非没有可能。

老子有一句话总结得很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微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所以,成功者并非是偶然。

有句话说“行百里半九十”,就是说走一百里路,到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因为剩下那十里才是最难走又最少人走的,很多人走到九十里就放弃前行了。所以,任何失败都不是没有缘由的,齐善鸿认为要认识失败才能“防患于未然”,想要成功亦要认识失败。

认识失败才有“失败是成功之母”的可能,老子的智慧告诉我们若想要成功,便要做到洞察规律占得先机,选择好的起点,深耕基础打好根基,纵观全局坚持到底,学会总结不怕纠错,放眼未来顾全大局。

结语:

人生是一场修行,亦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性格决定命运”,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决定着我们的命运,老子的《道德经》就是关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智慧哲学,是指导我们行动的智慧,因此,学习《道德经》能够改变人生绝非虚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物质条件已经非常丰富了,但是,在追求物质需求的路上,我们常常忘记了精神需求亦要同步,学习《道德经》,让我们物质富足的同时亦要精神富足,那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