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教的最高信仰是“道”,核心信仰是“神仙信仰”。哪些人能够得道成仙呢?秦汉时期的标准答案是:掌握“炼丹术”的道士。不过到了东晋,葛洪提出“积善立功”是成仙的必备条件。积善未满,即便炼成了仙丹,也无济于事。反过来说,不服仙药,只做好事,就算成不了仙,也能够寿终正寝,不得横死。

葛洪神仙道教的理论一出,便成为历代修道者修炼准则。奖善罚恶,对道教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当然,“积善立功”在中华文化中有久远的渊源。《易经》上即有“积善之家常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常有余殃”的说法。老子也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中也记载了很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故事。总的来说,行好事者得福报,做坏事者最终都会报应不爽。

不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儒家说,知过能改,善莫大焉。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而中国人又会用心性也就是动机,而非结果来评判事情的对错。《聊斋志异》的第一篇《考城隍》中便有“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样的句子。显然是因为很多实实在在的社会现象,丝毫没有体现因果报应的缘故。

宋朝笔记小说《夷坚志》就记载了一个无赖成仙的故事。有一个名叫孙九鼎的太学生,在访友回来的路上遇到了姐夫张兟。于是两人到路边的酒店中喝酒。张兟示意孙九鼎买酒。孙九鼎说,“我是个穷学生,你是富人,应该你买酒才是!” 张兟说,“我的钱在这里用不了。”这话说得很奇怪,但孙国鼎也不以为意。两人边喝边聊,相谈甚欢。好大一会,糊涂书生孙九鼎才想起姐夫已经死了好长一段时间了。他也不害怕,反而与张兟攀谈起地府的情况来。

当孙九鼎听到张兟告诉自己当了城隍手下注禄判官,决定人间的士人前程的时候,他不禁吃了一惊:你平常好酒好色,狎侮妇女的事情做了不少,怎么能成仙呢?张兟不以为然地说,“你看到的都是表象,没有体察我的内心。只要心不蒙昧,有什么不可以!”这明显是一些书生为了自己的放纵,找出来的憋足借口。不能起到任何劝善的作用。道教的功过格,才是这个世界中劝善的最有效的工具。

日行一善,每天精进修行。这样才能够不断地进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学问日益地精进增益,但内心的欲望不断地消除减弱,坚持修炼终会达到“无为”之境。为是道家的真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念经的和尚放下屠刀,真能立地成佛吗?这个真的难说。举起屠马的那一刹那,心魔已经入侵。内心的“恶”已经种下,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摆脱。还是从一开始便向着美好,不断地积善立功,只行好事,莫问前程。

奖善罚恶,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这也是神仙道教建立的初衷。对修行者而言,奖善罚恶修炼的正是我们的“心”。什么是神?阴阳不测之谓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