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上感应篇 》一书距考成书于宋,全篇以为太上口吻,即老君口吻传授于世间。全文为七段,分别阐述生活中应当注意的积福手册。如第一段,开篇明意阐述了人生在世的福祸是如何而来的,即非是其他,皆是自造。
“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如是而言,道理一目了然。
道教认为人身中有三尸神,在庚申日向上天汇报自己的功和过,有功得如何善报,有过受怎样惩罚,灶君亦然。全文中讲述向善的做法,多是四字,在生活中该怎样才能积福向善,拿出一句以做示例:“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翻译来便是要怀着慈悲心于世间,正视了自己,关心孤寡,尊敬老人心怀幼小,所提倡的和现行价值观相吻合。当然这虽是一本古代生活道德的指南,于现在社会细细看来,多觉得格格不入,甚至有许多是好笑的束缚枷锁。言说其有禁锢人性,有些愚昧之意味,其实恰恰相反。当今生活中若能以此书,择得一二符和当今社会提倡的价值观践行如法,不正是和古人又重逢于一处了么,正犹如暗室点灯 ,点点明光能照破幽暗得到正确的指引。

何谓福祸?对我好的即是福,对我坏的即是祸,但这不能建立在伤害和欺辱之上,此才是造善,于形形色色的生活中自身福祉若得明了,即是积福顺水行舟的善家。如“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自己不明了,守住情绪克制言行,自然省去不少麻烦和纠缠,岂不做了逍遥神仙?但不提倡愚善假善,泛滥爱心,因凡事有度,切勿忍让过分,这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感应篇不也是如此么,明眼人看到的是全篇追求人生圆满幸福的方式和方法,此为得道种子,若只看到了全篇框架条约束缚本性,何故看此书来荒废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上感应篇》作为一部道教的经典,其中所阐扬的入世行善,以及行善功德圆满,积功累德才能求长生乃至成仙的理论,使得积善成仙这一种道教中修持的法门,在古代社会中得以流行推广,便利众生修道,即是大开了方便的慈悲法门,不二经典。作为一本道德行为手册,加之其对“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提倡,更是对当今创和谐社会的实践与完成有积极明确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