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也许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思想最为通达的人,他比孔子和老子都混得惨,但是庄子从来没有为此感到伤心难过,相反,即使他生活无着破衣烂衫,还能保持逍遥的心态而自得其乐。

在庄子看来,生活的贫困只能说是没有钱,而真正的贫困是精神的贫困,是沉溺于世俗的种种诱惑,沉溺于心灵的种种欲望而无法摆脱的人。在庄子看来,临水垂钓是快乐的,像个乌龟一样在污泥中快乐地打滚是快乐的,像一棵参天大树自由地餐风饮露也是快乐的,而那些看起来流光溢彩的生活,看起来珠围玉绕、钟鸣鼎食的生活,其实是反自然反人性的,是黄金的手铐和枷锁,势必带来人生的不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按照庄子逍遥游的人生理想,所有的欲望都是有所待,都是黄金做成的翅膀,而黄金的翅膀注定无法飞翔。庄子认为,要实现人生逍遥之境,就必须取消一切有待,取消一切差别,取消一切欲望,把自己融入自然大道,虚空自己内心,齐生死齐万物,人生才能得到大逍遥。

但是庄子很狡猾,睿智的他经常会用一些寓言故事,来表达自己的人生理论,懂的人自然会心一笑於我心有戚戚焉,不懂的人就让他继续茫然混沌吧。

其实庄子才是心灵鸡汤的大师,是快乐人生理论的大师。在庄子的著作中,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三大理论,分别是养鸟理论、木鸡理论和虚舟理论。懂了这三大理论,你也就懂得庄子,懂得了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懂得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懂得了如何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中,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通透洒脱的精神。这种精神,庄子叫做逍遥。

木鸡理论:有实力还要有定力,人生才能成功。

庄子给我们讲了一个呆若木鸡的故事。齐宣王喜好斗鸡,特召纪渻子专门为王室训练斗鸡。过了十天,齐宣王问训练的情况。纪渻子说不行,这鸡表面气势傲慢,实际上没有战斗力。又过十天,齐宣王再问。纪渻子说不行,这鸡听到声音、看到影子就会冲动紧张,心理不过关。再过了十天,齐宣王心想应该可以了。但纪渻子仍认为不行这只鸡目光如炬,盛气凌人,过于躁动。直到一个多月后,纪渻子才向齐宣王禀报:基本可以了。虽然听到其他鸡鸣叫挑衅,但这鸡完全不为所动,看上去似木鸡呆呆的。但它的德性能力已经完全具备了,其他鸡都不敢应战,只会掉头逃窜。

有的鸡心浮气躁,有的鸡盛气凌人,有的鸡骄傲自满,在庄子看来,这都是在最低境界的鸡,不上档次,真正的斗鸡应该是有强大的实力,但是能平淡地看待眼前的一切纷纷扰扰,丝毫不为所动的。这就是老子经常说的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或“大勇若怯”。

人往往很痛苦,觉得自己怀瑾瑜怀才不遇,老是希望别人高看自己一眼,这样的人生才够味。在这种炫耀、显摆、求点赞的心理之下,在生活中,我们心浮气躁,我们骄傲自满,我们盛气凌人,其实就是想为自己博得一点赞美一点面子而已。而真正大境界的人,都是扫地僧,都是默默无闻地提升自己蓄积能量的人。

我们要注意庄子并非要我们做木鸡,而是要“若”木鸡,把自己的心灵和精神平静下来,提升实力和定力,就像苏洵所说的那样,“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有了实力和定力,我们的人生将会大有不同。

虚舟理论:别把自己看得太高,管住脾气,才能驾驭人生。

唐朝诗人有一首诗,叫“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是一幅近乎禅意的画面,一只虚舟自由飘荡,人生充满自由和诗意。虚舟其实也来自于庄子。庄子在《山木》篇中说,“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如果有人在划船渡河,一艘空船与自己的船相撞,即使他是一个脾气很坏的人,也不会变得愤怒。为何不怒,因为没有生气的对象啊,他不能像个傻子一样去骂天骂地骂空气吧。但是,一旦发现船上有人驾着船冲过来,“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是三呼邪,则必以恶声随之。”如果他看到有一人是在舟上的,就会大声嚷嚷让其让开;倘若对方不理,他则会再三叫喊,并开始咒骂。为什么刚才不愤怒,现在又是咒骂又是发狠呢?因为那船上有人。被撞之人认为这种撞船的行为是有意为之的,因此生气愤怒,要与对方较量理论。

有一种乐观的理论认为,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说人要互相关爱,但是还有一种悲观的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是狼是地狱。这与法家思想家韩非子的思想是一致的。韩非子认为人性是自私的,势必会引起争斗。为什么会引起争斗,是因为我们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最好是唯我独尊,最好别人都遵从我,这样才有面子。这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觉得自己是珍珠,而别人就是泥土。我们的心陷入了与别人的争斗,就让自己作了情绪的奴隶,拿本来正常的自然的事情折磨自己,这在庄子看来就是傻。人生有各种不如意,你面对的也有你不喜欢的人,但是我们要如何在这个世界上过得快乐一点呢?庄子告诉了答案:“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意思是:若能够顺应外界的变化,保持内心的虚静,外物就伤不了自己。也就是说,不管外界风吹雨打,我自保持内心的虚静,如此人生才能逍遥快乐。有个禅师说得好:“凡人多不肯空心。恐落于空。不知自心本空。愚人除事不除心。智者除心不除事。”人若能够虚舟以游世,就是空心而处,超然境外,无所不安,安则定,定则静,静得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养鸟理论:别以爱的名义伤害你爱的人!

庄子是道家哲学的集大成者,道家强调虚静无为,所以他们也反对那些所谓的仁义礼智,所谓的仁者爱人。庄子就讲了一个鲁侯养鸟的故事。怎么养鸟呢?给它奏乐,给它最好的猪牛羊肉,结果鸟儿 “鸟乃眩视(看得眼花)忧悲,不敢食一脔(小块的肉),不敢饮一杯,三日而死”。庄子评价说,鲁侯这是在“以己养鸟也”,也就是说用“自己希望别人侍侯自己的方式侍侯鸟”。这种养鸟方式动机很好,效果却很差。在庄子看来,正确的方式应是“以鸟养鸟”,即以鸟希望被对待的方式来对待鸟,“让鸟栖息于树林,游弋于江湖,吃泥鳅和小鱼,自由自在地跟其他鸟结群飞翔”。这其实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一个金律,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树立换位思考的思维,要知道,你喜欢吃肉,也许别人高血脂不敢吃,你喜欢吃臭豆腐,别人却掩鼻而去。人与人之间不可能相同。因此,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我们要用爱人或朋友喜欢的方式去对待别人,而不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爱别人。因为不合适的爱,会让你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