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终南山院士所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他有着英雄的历史,他有着不屈的灵魂,抗战时期,我们在这阻挡了日军企图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今天我们在这更是在这打响了一场无声的“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前夕

自1937年淞沪抗战和南京守卫战见证了中国军人铁血抗战的精神,但是国民政府的失败也难辞其咎。

在此期间有谢金元为代表的"八百壮士"让人钦佩,更有南京的惨剧震惊世界。在此国难危头之迹,

当日本试图"发动攻略汉口之战,使其成为战争一决雌雄的最大机会"后,蒋介石国民政府终于认识到了

"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武汉一地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量"。

于是为此抛弃过去的教条,同时部分发动群众的抗日热情,以"致力于全面之战争与抗战根据地之充实"为目标,同时跳出城市防御的桎梏,将防御作战推进到武汉外围的广阔战场。

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

武汉会战这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也是"四大会战"中的最后一战。

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以40万人的伤亡,造成日军近10万人的死伤,不但粉碎了日军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也鼓舞了全国抗战的热情,此后,中国战场进入了"相持阶段"。

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少将高参、后曾协助薛岳取得第三次长沙大捷的赵子岳,高度评价国民政府在武汉会战的战略决策:

"综观武汉会战,我军不在武汉城内弹丸之地作困兽之斗,而在武汉外围的广阔天地进行灵活、坚强的作战,予日军以重创,作战逾4个多月,竟无一个整师被歼灭,这都是由于统帅部正确的战略决策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12月,日军攻克南京,日本对中国政府会乞降的幻想却因蒋介石的拒绝而遭破灭。

日本首相近卫文磨一气之下,在1938年1月16日向全世界宣布,"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并在此后进一步声明,"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日本均不与国民政府交涉",日本"绝对不容许第三者出面调停"。这边是所谓的"近卫宣言",当然,"宣言"不仅此一次...

(会战前夕)

在战后的日本人认为,这是日本在战争中最为愚蠢的战略失误。

面对日军的层层逼近,没有任何退路的国民政府在1月19日国民党《中央日报》上迅速刊出蒋介石对日本近卫文磨声明的反应,措辞强烈地表明了中国将继续抗日的立场:"中国政府于任何情形之下,必用全力以维护中国主权与行政之完整。

任何恢复和平办法,如不以此原则为基础,绝非中国所能接受,同时,在日本占领区域内,如有任何非法组织篡窃政权者,不论对内对外,当然绝对无效。"(蒋介石抗日决心不可置否)

日军对武汉会战准备

对于日军而言,战争的接连胜利进一步激发了军队对中国的蔑视和对武力的狂热。早在日军占领南京后,日本大本营就开始研究所谓"攻占汉口作战"。

日军参谋本部情报部对于攻占武汉的建议是:

从历史看,只要攻占武汉,就能支配中国,通过武汉会战,可以做到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大半的目的,只要控制了武汉,即可以把蒋政权逐出中原,"使蒋政权降为地方政权"。

1938年5月徐州会战一结束,日本方面即决定于当年秋季进行"汉口作战":所有在中国大陆作战的部队停止回国调动,国内继续动员增兵40万人,并拿出32.5亿日元的作战费用预算。

日军规模庞大的"汉口会战"的另一个目的,正如日本天皇裕仁在武汉会战前的御前会议上所说,为了给国民政府最后致命的一击,迫使中国投降,不愿再见到"帝国雄狮百万受制于中国"。

为此,日本"陆军为汉口作战倾注了全力,没有应变之余力"。日本大本营陆军部文件这样记载。据战后发现日军文件证明,连日本本土仅留的一个近卫师团,也待命随时增援武汉大战。

武汉会战一触即发

"中国人民和政府已被日本侵略者欺侮压迫到最后限度。"蒋介石由此在中央广播电台发表讲话,誓言"中国军队为了民族之生存,决心在武汉地区与日军决一死战"。

国民政府调集全部海空军以及陆军120个师总兵力约110万人,蒋介石亲自坐镇武汉直接指挥。

然而与淞沪、南京会战不同的是,蒋介石在1938年2月发表的《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中称:"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

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1937年底,在淞沪会战、南京会战结束后,日军连下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中国核心城市,占领中国政治经济最为重要的华北、华东要地,之后又占领山东半岛。

日军的进攻可谓是"势如破竹",此时的武汉是少数仅存的大城市,而日军此时主要想法就是占据中国的各大经济命脉。

(蒋介石视察部队)

此时的蒋介石在吸取了淞沪、徐州会战的教训,听取了中共方面以及国民党内部许多将领的意见后,终于改变了以往死守一城一地的战略。

由蒋介石批准的《对武汉附近作战之意见》指出:“武汉近郊尤以江北方面之无险可守尽人皆知,更以中隔大将外杂湖沼,

尤非久战之地,故欲确保武汉,则应战于武汉之远方,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是为上策。”否则再按照南京的作战模式,则武汉“仅一片焦土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