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对于鲁迅先生,大家都是再熟悉不过了。当年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没少学习他的作品,就像《记念刘和珍君》《故乡》《阿Q正传》等,当时的很多人对于鲁迅先生其实内心都是有所“抵触”的,因为他的作品很多都比较艰涩,但是又要求背诵,这对当时还是学生的我们来说实在是“压力山大”。但随着慢慢成长,对于鲁迅先生的很多作品我们也开始逐渐理解,也明白了先生的伟大之处,这个时候很多人对于他的态度也从原本的“抵触”逐渐变成了崇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鲁迅先生的作品也开始出现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曾经被奉为经典的一些作品也开始被有些人质疑。就像先生的小说《阿Q正传》,写得那般深刻,便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谈及这篇作品时都曾直言“如果能用我的所有小说换一部《阿Q正传》,我很愿意”。由此也不难看出他对鲁迅先生这篇小说的推崇。

但就是这样的经典之作,依旧有人提出质疑。有着“文坛刀客”之称的文学专家韩石山,便曾写过一本名为《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的书。在这本书中他认为《阿Q正传》写的就是一个农村流氓调戏妇女、偷人财物,既麻木不仁又冥顽不灵,这样的作品就不应该出现在课本中给学生读。除此之外他还提到了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回忆叙事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同样主张这篇文章应该从课本中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很多人对于《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散文已经记不大清楚,只是隐约记得写的是小时候的鲁迅和家中的一位女工长妈妈相处的一些事。其实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所有作品中笔调最为温暖的一篇。先生通过和长妈妈之间发生的一些事,刻画出了长妈妈纯朴善良的形象,体现出了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怀念以及祝愿之情。可以说虽然我们已经记不清这篇散文中的很多细节,但是曾经读到这篇散文时感受到的那种温暖却始终记忆犹新。就像我们或许已经记不清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但是提到这篇散文,我们心中还是会泛起父爱的思绪。

那么鲁迅先生这么温暖的一篇散文,为什么韩石山会建议从课本中删除呢?他给出的理由是:《阿长与〈山海经〉》,写的是一个丑妇人,毫无美感可言;并且还有“脱裤子”的情节,极为污秽,容易让学生想入非非……

对于他给出的理由我们一一加以分析。首先就是关于“长妈妈是一个丑妇人,毫无美感可言”这一观点,笔者实在难以想象,这般浅薄之语会出现在一位文学专家笔下。写文章的宗旨难道就是“美感”二字?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写的也是父亲微胖的背影,还瞒珊着爬月台,同样没有美感;再往前推,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经典“三吏三别”,都同样写的是底层百姓形象,形象上同样不存在韩石山所谓的“美感”,但我们能够因此就否认这些作品的伟大吗?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所谓“污秽”的“脱裤子”情节,在原文中是这样描写的: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

这些话语其实是用来恫吓小孩子的,相信很多人小的时候都曾被类似的话语恫吓过,长妈妈嘴里的“长毛”说的是土匪强盗,我们小时候听到的就是坏人或者大灰狼,这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所以当学生读到这样的描写时关注点也并不在“脱下裤子”,而是在恫吓这件事本身。

韩石山说这样的描写会让学生想入非非,我也是从学生是时代过来的,我也学过这篇课文,但是当时我们班并没有任何同学对这样的描写有什么关注,而且当时学过以后记着的也是这篇课文的大概,对于“脱了裤子”这样的细节没人特意去记忆。所以说这段话让学生想入非非,纯属韩石山这位专家“成年人的臆想”,以此作为鲁迅先生这样的描述“污秽”的理由,实在牵强。

对于文学专家韩石山建议将《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从课本中删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