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伴随着疫情的冲击同时是企业信用债疯了,投资者慌了,发行者面临压力,信用债主体信用大幅度调低,企业信用债市场虽然还没有草木皆兵但已是风声鹤唳。特别是拥有AAA信用等级、国企摊牌的永煤信用债违约,更是成为压垮企业信用债的最后一棵稻草,从而严重冲击我国的企业信用市场,市场人士惊呼:如果一些企业以违约的方式进行逃废债则无疑对市场信用形成致命一击。

最近交易商协会称,针对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机构涉嫌违规行为,对永煤控股予以公开谴责,暂停其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1年;对河南能化予以严重警告,暂停其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7个月。同时涉及2家发行人、1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评级机构以及7家金融机构。

对永煤控股和河南能化的处罚暴露出我国信用债市场的三大痛点:

第一大痛点,企业信用债的违约并不是市场因素造成的,而是企业资金大量挪用、违规操作的后果,从而对我国企业信用债如何监管提出了挑战

2020年下半年,企业信用事件不断,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2日,2020年违约信用债规模合计1554亿元,违约只数累计136只。本来大多数专家和学者以及企业界人士,都认为企业信用债违约是经济环境和市场发展环境造成的,特别是面对疫情的冲击对发行企业形成了较大的经营压力和财务压力,从而形成债务违约。但现实呢?

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的自律处分信息显示,永煤控股和河南能化作为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人,存在违反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永煤控股存在四大违规行为:一是发行文件中披露的公司独立性信息不准确、不完整,未准确披露控股股东占用其资产的情况;二是大量货币资金被划转至控股股东资金管理中心,永煤控股未披露相关信息以及关联交易;三是相关发行文件或财务报告中披露的受限资产和违约记录信息不准确;四是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间未及时披露相关资产的无偿划转事项及变更募集资金用途情况。

河南能化的违规行为主要有:以自有资金认购自身及下属子公司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破坏市场秩序;相关募集说明书中披露的受限资产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受限资产信息披露不完整;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间未及时披露相关资产的无偿划转事项;未披露募集资金用途变更情况。

企业信用债,顾名思义就是以信用的信用为基础发行的债券,既不是股票也不是贷款,仅仅是企业的信用出让。这种本来只以信用为前提的企业信用债本来应该是风险程度高于抵押质押的风险,但是由于发行企业信用债的都是所谓的优质企业,反而成为我国债务市场的优质资产。但至于最终结果到底如何?却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规则的约束,最终取决于企业的良心、发展结果和未来的管理。信息披露不准确、不完整、资金挪用等违规行为才是信用债违约的最重要原因。

从这一意义上讲,对对永煤控股予以公开谴责,暂停其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1年;对河南能化予以严重警告,暂停其债务融资工具相关业务7个月;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生意人惩罚和警告不是重了,而是轻了,只有在更长的时间内限制准入甚至永久限制准入,并进行一定的经济赔偿,才是治理信用债违规主体的最好教训。

第二大痛点,国有企业信用债的大量违约严重破坏了企业的信用环境和信用市场,从而对我国企业信用债市场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性影响。

甸的投资者一直存在严重的国企信用信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国企也是银行的贷款信仰,因为如果国企特别是大国企都不可信了,那么我们还能相信谁呢?因此,企业信用债的发行主体和投资人选择的主体也必然是国企。

但让人无奈和大跌眼镜的是恰恰是我们信仰的国有企业信用债违约成为信用债市场违约主力,同时我们还必须面临如何严格控制“逃废债”陷阱重塑国企信用的选择?

2020年的企业信用债违约潮以国企主力的大量违约让企业信用债市场进入了一个几乎停滞的乱局。

2020年下半年,国企信用事件不断,有数据统计显示,仅下半年就已经有10家国企发生实质违约或永续债展期,相关主体当前债券余额合计达1028.31亿元。如果再考虑近期2家不赎回永续债的数据,这些主体债券余额合计达1338.97亿元。10月下旬以后,华晨集团违约、紫光集团永续延期、青海国投永续延期、永城煤电违约等国企信用债风险更呈现集中爆发严峻态势。数据统计显示,截至11月12日,2020年违约信用债规模合计1554亿元,违约只数累计136只。其中国企、央企违约数量合计达56只,占2020年所有违约债券种类的41.18%。

国有企业信用债的违约对未来发行市场的冲击仍然不可忽视和小觑。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国有企业的信用又是信用市场的主体,如果国有企业信用违约成为一种习惯和方式,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秩序和资本市场环境非常不力。反映于是一级市场就是直接出现企业信用债发行的大面积取消,有相关报道,仅11月11日就取消发行规模累积达74.6亿元。2020年11月10日永煤控股构成实质性违约后,涉事区域内企业债券遭到抛售,甚至出现高等级信用债抛售潮,同时数以千亿计的信用债发行被取消或推迟。永煤控股所在的河南省,在永煤违约后的一段时期内,无一单公开发行的地方国企债,直到2020年12月末才打破发行的沉寂。

国有企业信用债的大量违约,要求我们必须从市场信用秩序重建、市场刚性信用环境打造、市场信用强约束等三个方面防止“逃废债”陷阱的出现,国企特别是地方国企的市场信用必须守住底线。

第三大痛点,企业信用债发行相关机构如何尽职尽责成为信用债市场的最重要保障?对这些相关机构的不尽责行为如何进行监管和违规处罚成为一大痛点。

企业信用的好坏、企业信用债的发行和资金应用和兑付监管都是企业信用的保障。如何判断企业的信用好坏?凭什么决定对企业信用债投资与否?最终的依据当然是企业信用债的主体评级。特别是人们普遍存在的AAA级企业信用崇拜,似乎AAA是企业信用债的护身符和金钢圈。

但我国企业信用债违约却打破了AAA信用光环和信仰,一些违约的企业信用债的主体信用等级很多都是AAA级。永煤控股以信用等级为AAA,华晨汽车信用等级也是AAA,人们按照AAA信用等级购买和投资企业信用债。但是没有想到的是,不仅仅AAA的评级并不那么可靠,更重要的是,一旦出现风险和违约以后却直接下调企业的主体信用等级,导致信用等级的神话不再而信仰倒塌。

超短期融资券爆雷的河南永煤集团发行时的评级就是AAA级,爆雷以后被直接调降到BB级;另一违约的紫光集团发行时的主体评级也是AAA,出现违约以后被调降到AA,从而导致同系公司紫光国微发行的债券“18国微01”债上周五从AAA级降到AA+。

评级不可靠、推荐不可靠、监管不可靠,从而导致整个企业信用债市场的发行推荐、评级、监管如同虚设。

经交易商协会查明,永煤控股突发性违约的背后,既有发行人信息披露和合规意识淡漠的情况,也有中介机构“守门人”作用履职不充分的现象,还暴露出部分金融机构未能遵守执业道德的问题。涉及中介机构众多:2家发行人、1家会计师事务所、1家评级机构以及7家金融机构。特别作为主承销商、投资顾问、管理人等多重身份的“海通证券”及下属两家子公司,却协助相关发行人发行和交易自己的债券,既不遵守执业道德,也暴露出公司不同业务之间未做到有效隔离、内控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因此,对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海通证券、海通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东海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6家机构予以警告,对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主承销商予以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

因此,如何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企业信用债的主承销商、投资顾问、管理人、评级人和审计会计事务所的行为,是未来企业信用债的痛点。如何应该建立评级机构和评级人员对评级承担各相关主体承担企业信用债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应该有一定的制度安排。

企业信用债市场建设和健康的发展,仅仅靠各相关主体自律是不行的,加强监管、管理和规范以及处罚,建立明确的市场约束机构和严肃查处并惩戒各类机构违规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推动并引导相关机构尽职履责、合规从业,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才能真正维护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良好秩序,并引导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麒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