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吼着秦腔,端一碗髯面喜气洋洋,怀揣半个锅盔越嚼越香。”这就是古往今来流传在陕西民间的风土人情的乡土画卷。

其实这种乡土风情,最能在民间的古庙会上得到体现,今天我们不妨走进陕西最古老的庙会瞧一瞧,看一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古老的庙会就是位于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武功镇,庙会的名称就叫“武功河滩庙会”,相传起始于4000年前,农业鼻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传播怎样应天时,顺民意,种五谷,蓄牛羊的农业技术,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天南海北的农人相聚交流的地方,因为这里处于漆水河畔的空旷地带,所以就称为“武功河滩庙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庙会主要是交流农民生产生活用品的集市贸易,每年在农历十一月初七开始,到十七结束,为期十天,近年来根据商品经济发展情况,当地市场管理部门对庙会也实施了有效管理,庙会时间有时也会做适当的调整,2018年就把庙会延长为一个月,历史上还有一年让这个庙会从上年的年末开到下年的年初,成了一个跨年度的物资交流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庙会上的陕西各种小吃自然是一道风景,羊肉泡、裤带面、水煎包、锅盔饼、炒凉粉,当然还有现在各地流行的臭豆腐、麻辣粉、各式汤菜,可以说在吃的方面应有尽有,琳琅面目。

最为特殊的还有一些即将消失的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大家看看下面这些东西有能叫上那个名字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别的地方已经很难看到的柴火灶用的风箱、农村老人抽的旱烟、土炕上铺的炕席、简单方便的马扎、老石头花镜、旱烟袋水烟袋、簸箕笸篮、各种篾器等各种原生态生活用具在这里也是应有尽有。

许多老年人都是伴随着“河滩庙会”度过一辈子的,他们对庙会有着深厚的感情,每年不管有钱没钱,有事没事,都要到庙会上走一走,这已经成为当地农民生活的一部分。

这位张大爷已经75岁,是武功镇的李寨村人,8年前老伴得了脑溢血,虽然不能正常行走,但8年来,每年张大爷都要带老伴到庙会上转一转,听听庙会请来的剧团唱的秦腔戏,看看人来人往的盛景,心里才感觉宽敞。

张大爷说,他和老伴就是几十年前经人介绍,在这庙会上认识的,那时年轻人找对象见面,往往都会在庙会上,如果双双能看上眼,才能走到定亲这一步,如果不满意也就各奔东西,这里又不是啥正式场合,大家都不尴尬。

因为庙会会持续好多天,李大爷说只要天气好,他每天都会骑上电动车,带上轮椅,把老伴拉到这里听秦腔,看人流,老伴虽然说话不利索了,但心里很高兴。

有时庙会的组织者还在集会的开始日提供免费的午餐,摆开18口大铁锅,煮上几十锅酸汤面片,让与会的老人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面条,使这里的人气更加爆棚。

这样的原生态农村庙会,只要你融入进去,不仅能看到即将消失的老物件,说不定还能淘到你喜欢的记忆里的心爱之物,勾起你浓浓的乡愁味。反正这里又不收门票,既是是人看人,也是一道道不一样的农村人文风景,你说是不是啊。

【记录百姓生活,关注黄泥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