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斯嘉丽

去年因为疫情,我们与电影院的记忆缺失了一大块,而众多烂剧得到机会安慰坐在家里的人们。看得多了,大家对国产电视剧的要求一降再降。

5.6分的《有匪》被吹爆成良心武侠回归,还有北大教授发文加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2分的《上阳赋》被吹爆口碑逆袭,差点让我以为现在国内电视剧的评分,满分就是6.2。

不能再多了?

再多就是为难被粉丝众星捧月的明星?

在营销为王、水军泛滥的内娱环境下,张艺谋的《一秒钟》,无疑是2020年底的一股清流。因为这部电影,我对电影的热情又重新燃了起来。也因为这部电影,张艺谋之前拍过的商业大片,都可以得到原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张艺谋的电影分成两类。一类,是把镜头面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一类,是对商业和金钱下手的故事。

第二类,大概最出名的就是《长城》之类。上映之后,让人觉得特别迷失。(大概是我看过的马特达蒙最差的一部电影了。)

但其实我感觉,张艺谋心里是有武侠梦的。他每次商业性很强的题材,都跟武侠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只不过,这一类,远远不如第一类那么打动人心。因为第一类,是他的

这一类里的名作,大家都知道,《活着》《红高粱》《秋季打官司》《菊豆》《我的父亲母亲》……虽然我也不是在黄土高坡上生活的人,但是每一部都让人觉得震撼非常,因为感情是相通的。这一部《一秒钟》也一样。

《一秒钟》在营销上,都说是写给电影的情书。然而,这是用电影切入的角度覆盖了电影内涵的说法,比较表面。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电影三个主要人物就明白了。

逃犯的执念:父女情

逃犯执着地去看电影,不是因为他爱电影,他爱的是自己的女儿。他执着的是父爱。不是电影。他是为了看到女儿出镜的一秒钟,才搞出了这么多事:越狱、抢胶片,参与洗胶片,反复要求看一秒钟,被抓回去,出狱以后又来找胶片,最后失败。

电影在他这里,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他可以建立与女儿的联系。而这个载体,是那个时代特殊的记忆。

人们不能经常看电影,为了看电影,又奔波又等待,这是他的执念,也是时代的执念。只不过,他有非看不可的理由,而那些在电影院门口等待的人们,他们的理由是精神生活的单一,所以他们渴望电影,一两个月才能看到一次,那是人们对精神生活的呼唤。

电影,只是一个载体,恰巧承载了人们的美好回忆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闺女的执念:姐弟情

刘闺女就更加不爱电影了。她对胶片的执着,也不是因为爱电影,她爱的是自己的弟弟。她是电影里对《英雄儿女》最没有敬畏的人,她跟其他想看电影,把看电影的行为当成朝圣的普通人不同,她说看了很多遍了,没意思。

刘闺女之所以偷胶片,抢胶片,都是为了弟弟。弟弟烧掉了别人的灯罩,要赔,她没办法。她要弄胶片做灯罩。她们两姐弟相依为命,妈妈死了,爸爸跟相好的跑了。那是个美好的时代吗?对穷苦的普通人而言,这样的身世一点也不美好。但却又典型,又真实。

电影不是她的乌托邦,这一段童年故事,想来她长大了,也不会充满快乐地回忆起,她在电影院门口,被一群小混混殴打,就为了烧坏的灯罩,用胶片做的灯罩。

这就是张艺谋的厉害之处。不管是蒙着什么神话色彩的时代,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都是存在的,都是相通的。这里可以看到他的人文关怀。

所以有人说,为什么张艺谋的电影里,拍那些灰扑扑的人,总能拿到奖,漫天黄沙只是现象,人物本身倔强的生命力才是他要表达的,这比去年整一年回荡在电视剧里的大女主都有力量。这也就是为什么张艺谋说不要拍电视剧,看多了那种傻白甜剧,你会误会生活的真相。

范电影的执念:饭碗

范电影呢?虽然他是电影放映师,两个月放一次,是当地分场唯一的技术工。但是从头到尾,都看不到他对电影的热爱。他在乎的,是他的位置,以及他的位置为他带来的尊严感,和生存感。

他身上有着浓厚的市侩气息,你能想象吗?一个代表那个时代文艺精神享受的人,一个为大家放映精神寄托的人,他心心念念的是自己的位置。

在面馆吃饭,他为自己放映员的职位而自豪“知道为什么给你们加油泼辣子吗?因为我是放映员!”。

从逃犯手里拿过胶片,看到儿子把胶片拖地,洗胶片时……各种场景里,只要一找到机会,范电影就向群众们灌输,只有他才是放映员位置的不二之选。他心心念念的,是巩固自己的位置。

为什么?在这个原本应该像《天堂电影院》一样充满诗意的位置上,他想的东西那么世俗?

那就是时代的现实。

他儿子因为吃了清洁液没办法接班,而有后台的人又对这个看起来轻松又有社会地位的工作虎视眈眈。

张艺谋拍这种电影的时候,总是放置了太多他的记忆和对生活的理解。我们总能穿越时代找到相同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范电影,就是那个苦苦挣扎在生活里的你我。

虽然带着尘封的记忆,虽然有着跟现代完全不同的电影院,但人们对生活的挣扎是一样的。这种真实,也许挑战了我们对某些神圣时代的记忆,导致电影因为“技术问题”而错失国际大奖的机会,但是,我欣赏这样的张艺谋,至少,他还在努力想要讲述这些普通平凡而又真实的故事。

看完三个主要人物的解析,是不是发现,三个人对电影既没有真爱,也没有眷恋。

电影,只是生活的一个侧面。在那个精神生活形式单一的时代,如果说,那些在电影院,如朝圣般盯着电影幕布的路人,把电影当成了精神寄托,那么三个主人公,其实只是借着电影,为大家展开了当时生活的某一个侧面。

逃犯之所以和刘闺女之间产生了类似父女的感情,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出现在电影里的出发点都是感情,虽然感情的对象不一样,但是因为同样是真挚的,所以最后可以互相理解,以不打不相识的开头展开,以互相理解而结束。

逃犯为了刘闺女去打架,刘闺女把本应该给弟弟的灯罩还给了放映室,在逃犯被带走后,去捡回被报纸包的底片。对身边人的真把他们链接在了一起。

而范电影,虽然他对饭碗很执着,但是他也是个善良的小人物,所以他可以理解逃犯,而为他剪下胶片,这个电影里的小人物,虽然都过得灰头土脸,却能互相慰藉。所以,与其说这是一部写给电影的情书,不如说这是张艺谋对那个时代的眷恋,饱含矛盾的眷恋。

那里有我们的父辈无力抗拒的东西,也有他们努力挣扎的部分,泛黄的时代记忆,在电影里再现。

这些侧面交汇构成的故事里,在逃犯的出场就吸引我了。广阔无边的画面,漫漫沙地里的独行客,缓缓拉开一个时代的幕布,让我觉得电影的血液在这部电影里复苏了,这种宏大的感觉,是去年任何一部电视剧都给不了的。

感谢张艺谋,一部好电影,可以复苏对艺术的热情。而一堆鸡毛蒜皮的电视剧,只是在消耗人们对生活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