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原本名气并不大。但是,在2007年时出土了许昌人头盖骨化石,使其成为了中外考古界的焦点。其实,经过光释光测年和同层伴存的灭绝动物群比例来看,“许昌人”生活距今8万至10万年,并不久远,但它却填补了中国现代人类起源中缺失的一环,为“中国古人类连续进化学说”提供了宝贵证据。

而且,就在第二年即2008年,该遗址又出土了大量精美细石器,再次轰动世界。只不过近十多年,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相对沉寂。不过,在今年3月,当地出土的一座微型鸟雕像又点燃了文博界的热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座雕像确实很微型,甚至可以说迷你。它的身长为2.1厘米,高为1.2厘米,只有手指头大小,厚度更是薄至0.6厘米。鸟的一侧是黑褐色,另外一侧是古铜色。雕刻者似乎在展现飞鸟的体格,将它雕刻得相对粗壮。头部很短小,喙和尾部相对较长,整个比例匀称。

令人称奇的是,作者并没有直接雕刻鸟腿,而是削成了底座,完全可以让它让它站立,甚至可以转动。要知道,通过碳十四测年发现,它距今1.3万年。在那个文化尚处蒙昧期的时代,创作者竟然以灵活的艺术手法和使用方式,化繁为简,机智地制作了雕像底座。这也说明,当时的古代人类已经初步掌握了重心平衡的原理。

有人会质疑,这或许就是普通石头,经过风化之后形成了如此造型,并不一定是古代文物。其实,科研工作者已经通过成分辨明,它的材料是均匀烧烤过的鹿角,再由细石器中的雕刻器精心雕刻。而且,经过共聚焦显微镜和微型CT扫描等先进技术分析,它的表面看上去光滑,但实际有留下了68个微小面,均有人工处理,局部显示清晰的雕刻痕迹,至少有过研磨、琢削、刮削、切割等4道工序。

就是因为长期的掩埋,这件雕像已经形成化石,还有比较强的吸水性。因此,有专家评价这件微型鸟雕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史前雕塑艺术品”。

而且,考古的发现,也给我们带来了认识上的更新。鸟的雕像和造型在文物中屡见不鲜,但此前出现最早不过是商代。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雕像,一举将中国艺术中鸟类的表现提前了8000多年。它反映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观察细微,深入模仿,同时也表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

当然了,这样一个微型鸟雕像的单独出现,也给专家带来了困惑。因为它的年代如此之早,又如此孤立,不仅是中国,就是整个东亚地区,既不见更早的艺术模型,也没有发现继承者。考虑到目前认知中最早的动物的造型是距今4万年前德国斯瓦比亚朱拉的古奥里纳西亚遗址中牙雕飞行水鸟,还真不能断定这件微型鸟雕像到底是独立创新还是域外文化传播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算算日子,这件文物的发现时间其实很短,还不到一年,文物工作者甚至还没有来得及给它正式定名。然而,它的地位已经开始彰显,名气甚至漂洋过海。近日,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Archaeology》杂志就将它评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我国历史悠久,祖先更是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物,等待我们探索发现。很多朋友质疑考古的价值,认为都是无用功。其实,科学技术的前沿固然需要攀登,最新的科技领域需要中华儿女争取,古代的文化遗产也需要有人研究、继承和发扬,这两方面并不冲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