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靠名字来算命固然不靠谱,但是一个好名字确实能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气场。

比如赵云字子龙岳飞字鹏举,他们的名字连同表字读出来,就能感到一股豪气干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名之得,可以成龙;一名之失,可以为虫,比如现在估计没人会叫金圣叹,这名字看着就是让人后悔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给子女取一个好名字。

近日,广东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佛山2020年新生儿取名热门名字,男孩取名为“梓睿”的最多,已连续2年排行榜首;女孩取名最多的是“梓晴”,已连续5年排行榜首。

既然有热门名字,自然也就少不了重名现象。

近年来那些男宝宝最爆款的名字是浩然、一诺、梓轩,女宝宝最爆款的名字是伊诺、沐兮、若溪,颇有“琼瑶风”的名字不断刷屏,不由得让人慨叹起名风潮的变化,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想。

这些港台风满满的名字放在80后、90后群体里,或许还算得上是清新脱俗。

但如果放到50后到70后的群体里,就可谓是个性十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些老一辈人钟爱的字眼是如“建国、建军”等充满了乡土气息或是革命风情的名字。

其实,热门名字及重名的现象并非当今的产物,可以说自姓名诞生以来,热门名字或重名的现象就层出不穷。

这种热门名字或重名的现象,不仅反映了当时孩子家长对时代特征的认识,为人们观察时代文化风潮变化的一个巧妙视角,其背后还存在着一些深厚的政治意味。

01

西汉:延年益寿好彩头

汉代建立后,刘邦君臣虽不是泥腿子出身,但要说布衣,那是没问题的。

对这些新贵来说,虽然好不容易捞到了权力,但是日益强大的王权,使得大家都不知道能不能把自己的家业传下去。

所以对大家来说,自个活得够长,才能好好地享受下来之不易的特权,于是乎人人都想延年益寿。

汉武帝的弟弟直接叫刘彭祖,然后时人名字普遍叫延年、千秋、延寿

比如著名音乐家李延年,但是后来因为冲撞了汉武帝的车驾,而被割了不文之物,日后因为弟弟李广利的原因,李氏一门被抄斩。

到霍光执政时期,除了丞相田千秋外,手底下还有几个叫延年的官员,分别是杜延年、田延年、严延年。

杜延年是霍光的铁杆,后来汉宣帝处理霍氏一族,由于杜延年拥戴汉宣帝有功,加上他人缘较好,所以免于死难,但受处罚是肯定的。

田延年和杜延年关系较好,且都是霍光阵营的人,但由于贪污,被霍光彻查,田延年识趣地自杀了。

严延年却是霍光集团的政敌,与其他几个延年不是同一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严延年弹劾田延年,其实指向霍光,田延年可没杜延年那么好的涵养,又反过来弹劾严延年。严延年一看情况不对,没有自杀,直接逃亡了。

霍光被清算后,严延年作为早期和霍氏划清界限的人,又回到朝廷做官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嘚瑟了,得罪了很多人,最后这些人一起告发他,严延年被弃市处死。

看来,延年是一个好名字,但谁叫谁倒霉。

02

魏晋南北朝:两字名到三字名

王莽上位,又玩了一个骚操作,下令禁止使用双名,这下子西汉非常流行的双名几乎绝迹,出现了一大堆的单名,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南北朝为止。

而单名多了,重名现象自然也是呈几何级增长。

有人调侃,当马忠在俘获关羽及其子关平的时候,马忠对于自己的仕途感到了绝望。

前者是吴国的马忠,后者是蜀汉后期大将马忠,算是一个同名梗。

同时,三国还有两个张虎,一只是黄祖部将,一只是张辽的儿子。

而说到虎,不得不说三国起名的动物园风格了,阎象、张象、郭象(玄学家),更奇葩的是眭固字白兔。

当然了,三国世家大族很多,有格调的名字还是很多的,比如玉系列的名字。

刘璋字季玉、陈琳字孔璋、崔琰字季珪、蒋琬字公琰。

当然最出名的还数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两人肯定不是商议好的,或许是早年诸葛家和周家的祖先在洛阳当官的时候,有过交往。

到了南北朝时代,道教兴起,佛教传来,华夏大地一下子变成了神佛之国,在这个时代,取个有宗教意味的名字,自然就是最拉风的事情。

所以信奉天师道的喜欢在名字中加“之”字表明宗教信仰,如王羲之、王献之、祖冲之等。

信奉佛教的喜欢在名字中加“僧”、“惠”、“昙”等字,如王僧达、王僧辩、陆惠晓等,还有直截了当表明信仰的名字——萧摩诃

信奉道教的喜欢在名字中加“道”、“玄”、“灵”等字,如萧道成、王玄谟、谢灵运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或许也是中国人名由二字再次往三字发展的开端。

而且这个时代的人还有一个新爱好,那就是特别爱取和古代名人一样的名字。

南梁元帝萧绛曾写过一本《古今同姓名录》,他所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历史上有4个刘秀,9个张衡,9个张良、3个董仲舒,3个孔子,3个周瑜,3个王羲之......

当然,历史记住的名字只有属于名人的那一个,更多人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了,他们可能是不被史书记载的平民百姓,也可能曾经有些知名度,最终还是被历史遗忘。

03

宋代:皇弟赵廷美该入哪个席?

到了唐宋大变革时期,中间经历了五代十国的纷乱,这一时期,华夏大地虽然生灵涂炭,但武德却很充沛!

由于武人没啥文化,起名专找烂大街的字。

“继”和“延”都是传承的意思,“美”和“彦”是颜值高素质好,“廷”是在朝,“超”的本义是跳跃,“进”为向前,“昭”为明亮。

可见——宋初的武人就是想前仆后继、绵延不绝地成为美美的给朝廷当差,并且有跳着升官(超迁)这样的光明(昭)前途的国家俊彦。

于是乎就有了李继勋、李继隆、李继和、李继宣(还是跟自己的上级李继隆重名后改的)、冯继业、袁继忠、何继筠、尹继伦、王继英、王继勋、王继忠、王继恩、刘继元,还有党项人李继迁、李继捧等这一大堆的继字辈肌肉男。

此外还有“彦、美、延、廷、超、昭、进、义”等老热门名字。

这其中还有李重进、田重进、刘重进等直接重名的。

如果宋太宗要开宴席,武将们要以名字安排落座,那可就糗大了。

杨业老令公还好,毕竟之前叫刘继业,那去继字桌就好了。

最尴尬的是皇弟赵廷美,他原名叫赵匡美,后来叫赵光美,按理说去美字桌就可以,他在同桌子上还能遇到潘美、张美、杨光美。

问题是宋太宗即位后,他又叫赵廷美,又该去廷字桌,最好拉上杨光美,因为杨光美取名也犯规了。

相同的还有赵延进,也会为延字桌和进字桌发愁。

有发愁的,就有蒙混过关的,谁呢——呼延赞

他肯定会受到延字桌的欢迎,不过老呼心里清楚,他的呼延可是复姓。

04

明代:厂公名字受欢迎

经过两宋文教大盛,按理说重名现象应该少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蒙元入主,打断了这个文明进程,到了明朝,重名现象一点都没变。

拿“老实人”厂公王承恩来说,重名的就有在陕西剿灭义军的总兵王承恩,靖远伯王承恩,南明宣忠伯王承恩。

似乎“承恩”是个好名字。

比如太监曹承恩、周承恩、李承恩、戚臣李承恩、都司侯承恩、刘承恩、阉党袁承恩、土官景承恩、起义军杨承恩、南明雅州伯高承恩、南明将领范承恩等等。

这说明到了明代,由于君权高度发展,所以精忠报国就成了取名字的主旋律。

由此可见,重名现象不是现在特有,也不是说古人取名字就比今人讲究。

说到底,对于一般文化水平的人而言,想取个好名字其实不太容易。

中文字库看起来很庞大,但如果没有指向性根本无从下手。

这时人们脑海中会无意识联想起那些给自己以前留下过印象的好听的名字,而且挥之不去……所以每一代人多少都有起名扎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