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被中性名搞的乌烟瘴气的冬天,上海海港这个标准的擦边球成为了众矢之的。因为陈戌源的上港身份,早就被送上火炉很多回的上港,这回没有任何的“推搡”,就把自己架在了火上。

为什么”上海上港”要把中性名改成“上海海港”?在过去48小时,上港通过自己的御用媒体说这符合上海的城市文化内涵,又说上港不用“上海队”是一种谦逊大度。而在反对者看来,“海港”是一个猥琐的小动作,足协有意包庇上港。。。每种声音看起来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上海海港这个名字的背后,是上海市各方妥协的结果。

“上海队”只是上港球迷的一厢情愿,上港从来就没有用上海队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段时间,当媒体在热炒上港要改名“上海队”,这是一个让很多上港球迷信誓旦旦的名字;在上港球迷看来,如果上港真的改名叫“上海队”,意味着他们将对申花抢班夺权,抢占正统地位。但对上海足球内部环境有基本认识和判断的朋友,应该都很清楚,“上海队”最多是上港去要挟谈判的筹码,他们根本就没有用“上海队”的条件。

在15年和16年,上海德比的火药味一度失控,最终出现了登巴巴断腿的惨剧。但甭管球员在场上吵的有多凶,球迷在场外打的有多激烈,两家俱乐部因为球票问题闹的有多不愉快,这两家俱乐部的背景都是国资,且绿地和上港进入中国足坛的背后,都是上海市前任一把手直接找的这两个集团一把手,这就意味着申花和上港甭管在上海滩怎么闹,本质上是兄弟俱乐部。

正是因为这两家俱乐部是兄弟,所以很多事情,可以商量着来。比如说17年足协杯决赛前,从上层传出了“上海足球一盘棋”的论调;之后之所以上港在拥有优秀购买权的情况下,朱辰杰、蒋圣龙这批根宝基地99/00球员,去了申花,固然跟球员家长的意见、收购价码有一些关系,但这也是各方商谈出来的结果。而在转会市场上,两家俱乐部也早就达成了一种,不去抢同一名球员,不主动挖对方球员这一默契。。。

正是因为上海足球是“一盘棋”,国资的背景,上港改名肯定会跟上海市有关方面通报。而申花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3年成立的上海队,上港的前身则只能追溯到2006年开始打联赛的上海东亚。历史决定了,上海足球的积淀主要是申花这个大儿子打下的;如果大儿子没了,上港这个小儿子去继承上海队倒也没问题。但大儿子还在,小儿子怎么能篡权呢?何况上港这么一个“政能量”的球队,怎么可能会在体制里干这种违背规矩的事情呢?

上港集团一把手定基调,上海海港是有关方面都能接受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足球的内部环境决定了,甭管申花用不用“上海队”,这个名字都属于他们;即便上港真想“篡权”,上海市有关方面也绝对不会同意。当然不用上海队是不是一定得用上海海港呢?在上海市有关方面眼中以及上海足坛内部,只要你不用上海队,你要用“上海海港”、“上海黄浦江”、“上海领航者”都没有问题。那为什么上港集团要用“上海海港”这个名字?跟所谓的上海精神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是上港企业自身的“诉求”。

当初之所以陈戌源在上港集团担任一把手时从根宝手中接过足球俱乐部,要砸下巨资全力去搏联赛冠军,这是上面的命令。18年上港把联赛冠军给拿到手了,当初下令的上海市一把手也早就上调了,现在上海市有关方面给上港提出的要求是世俱杯。按照计划,扩军后的首届世俱杯,是前一年的中超冠军在上港的新主场浦东足球场打揭幕战,届时老大将亲临开幕式;在上头面前露脸,相当于是上港面临的死命令。但问题在于,世俱杯都不知道延期到猴年马月的情况下,这就让现如今上海市有关方面对上港盯的也没那么紧。

过去陈戌源是上港集团的一把手,由于他自己确实是个球迷;所以18年夺冠后制定预算,上港的投入并没有下来。可是现上港集团一把手顾金山,对于足球没什么兴趣。集团一把手对足球没兴趣,上面盯上港也没那么紧的连锁反应便是,2020年上港的预算就已经有了明显的下调,且他们是第一个在疫情期间执行降薪政策的俱乐部。让一个对足球毫无兴趣的集团一把手去拍板俱乐部改什么名字时,他会对“上海领航者”、“上海人”、“上海城”感兴趣么?让他拍板改的新名字,一定得跟集团有连续性。而上海海港这个名字不仅符合中性名的字面规定,且比上港集团看起来更能体现集团文化。

没有时间积淀决定了上港不可能去听球迷的声音

当然上海海港被报上去以后,能不能通过还得看上面审核。但问题在于负责审核的人,自己都不知道中性名是为了什么,甚至不明白职业联赛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的审核工作相当于花点钱从企查查上买个会员,对照足协的规则,看看哪些俱乐部符合,哪些俱乐部不符合,而上港集团旗下也确实没有叫“海港”的企业。

而这一次或多或少让外界感到意外的,则是上港的球迷强烈反对俱乐部改名。但历史因素又决定了,上港不可能把球迷的声音太当回事。

上港的前身上海东亚最开始打中乙的时候,所谓的球迷其实是球员家长自发组织。而09年他们把主场搬回了八万人,且那一年拿到了全运会冠军,申花那一年负面新闻不断等诸多因素导致那一年下半程几场冲超关键战,八万人的球迷数量已经超过了1万。但09年没冲上去,10年没冲上去,还卖了5个主力,11年打的很差,这就导致八万人上座率越来越差,有些比赛现场只有5、60个球迷。

到了2012年,当时的上海东亚一上来就在中甲领跑;而那一年夏天,柏佳骏相当于是被朱骏给强行抢走引发巨大的争议后,一些本就看不惯朱骏流氓做派的球迷,开始转投八万人看球。那一年冲超的几个主场,八万人的球迷数不断上涨,打到最后现场球迷达到了7000。之后在中超那两年,上海东亚的球迷基数也在持续增加;大多数比赛现场能坐一万多一点,打申花和恒大可以突破两万,打国安、舜天也能突破1万5。

之后上港集团进来了,八万人的上座人数开始激增;在18年徐家汇体育公园改造,八万人被限流之前,打申花、打恒大的上座人数接近5万;打苏宁,国安也能突破4万,打个一般的比赛,周中的亚冠,也能随随便便过两万。即便外界曾质疑,上港的现场观众是靠员工刷出来的。但上港进来后,套票售出数量和散客票售出数量飙升,以及某些关键场次,场外的黄牛已经敢把球票价格喊到1000以上都是不争的事实。

球迷基数飙升速度之快,让上港俱乐部也意识到,很多关注度是大牌外援和好成绩带来的;没有时间的积淀,意味着不少上港球迷依旧存在着“摇摆性”。再加之上港的球迷又不具备申花、国安球迷的购买力,球迷不可能成为上港的衣食父母,导致了上港俱乐部也没想过该怎么培养球迷,没有真正的把球迷当回事,因此即便上港球迷认为俱乐部该抓住这次机会去跟申花抢地盘,但上港的眼里只有恒大!

从上海上港到上海海港,看起来上港集团丢掉了自己的格局;但在现如今中国足坛的氛围就是:谁老实,谁犯傻,谁鸡贼,谁NB的情况下,上港其实做了很多俱乐部想做而未必敢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