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我们的身边,常常有一些古代建筑物的遗存。因为年代久远,它们失去了昔日的光环,让后人并不清楚多大的价值。比如宁夏贺兰山拜寺沟深处的一座古刹,历史悠久,但在1984年的宁夏自治区文物普查中,并没有引起太多重视,只是记录它高为30米,共11层,是一座石塔。而且,考古工作者根据古塔上面明代进士石刻题记,只能判断“可能修建于明代”。

甚至因为资料的缺失,这座古塔没有被命名。然而,就在1990年11月,古塔突然传出一声巨响。等到警方赶到时,才发现它已经被歹徒用TNT炸药炸毁了。这是严重的事件,惊动了中央。然而,因为古塔太过偏僻,当地人烟稀少,案件至今都没有能够被侦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也不愿意看到这个结果,现在能做的,唯有亡羊补牢,对石塔进行抢救性发掘。也正是专家在清理时,找到了塔心木柱的文字,发现古塔修建于公元1075年的西夏国。因此,这座方塔暂时被称为拜寺沟西夏方塔。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就是这座长期不受重视的拜寺沟西夏方塔的遗址之下,考古专家们还清理了大量西夏文佛经。而且,在此其中,还发现了国宝文物《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在现存的佛家经典著作中,并找不到《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可能藏文原本早已失传。因此,西夏文的这部经书,从目前来看就是孤本,对佛教的研究意义很大。

至于说西夏文,那是党项人建国之后,由大臣野利仁荣创制的文字。在西夏国繁盛时期,西夏文盛行于宁夏、甘肃、陕西北部、内蒙古南部,只不过蒙古征服西夏后,采取了文化灭绝政策,让西夏文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历经元明清后,能解读西夏文的专家寥寥无几,就连西夏文的实物,也是非常少见的。

然而,上述两个重要特征,并不是《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的最重大意义。这部佛教经文,能成为国宝文物,被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展出文物之一,还是在于它居然是活字印刷术的成果。

众所周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活字印刷术也因此被列为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然而,很多人却并不知道,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之后,还是有不少技术难关未能攻克,而且汉字本身并没有字母文字那么适合活字印刷术。所以,这项技术仅仅因为记录在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而名声大噪,实际应用非常有限。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实物资料很少,目前的文字文物还是以雕版印刷为主。在相当长时间内,专家认为元成宗大德二年,尹王祯用3万多个木活字排印了100部《旌德县志》就是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产物,那还是在元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65年,《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本寥寥数页在温州出土,因为是崇宁年间所制,被认为是当时发现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只不过,那也距离毕昇去世的年代也有50多年了。

相关方面的专家发现,这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的内部存在版框栏线交角处缺口大、版心行线与上下栏线不相接、同一面同一字笔锋形态不一、栏线及版心行线漏排、省排、经名简称和页码用字混乱、有错排、漏排、数字倒置等现象,这些都是活字印刷品的特征,绝对不会出现在雕版印刷中的。

因此,这本佛经普遍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恰好与毕昇生活的时代一致。这充分说明,活字印刷术并非一些专家曾经认为的那样,发明之后并没有多少用途。它早已传播开来,并在一定范围内应用,甚至远在西北的西夏国,都留下了不可辩驳的实证。正因如此,《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成为了值得炫耀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