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那些文人武将之中,讲究的是一个“风骨”,是忠君爱国、刚正不阿,这大概也是儒家思想对历朝历代臣子们产生的影响,可若是有人做了降臣,尤其是投靠了异族的降臣,会被所有人看不起。

这些人,有一个统一的称号,叫做“贰臣”,或者是“汉奸”。

如元朝初年的才子赵孟頫,他身为南宋汉臣,更有着皇族血脉,追根溯源,他乃是太祖皇帝赵匡胤的后人,可是他却投效了敌人元朝,这就被很多人骂作“失节”、“无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书法评论家项穆在他的《书法雅言》中评价道:“若夫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
明末清初书画家傅山亦曾说道:“予极不喜赵孟頫,薄其人遂恶其书,痛恶其书浅俗如无骨。”

赵孟頫相比于铁骨铮铮的文天祥与陆秀夫等人,确实做得不太地道,不过此事也并不能怪他,只因他名气太大,元世祖忽必烈点名应召,他身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不得不去。

而且,在忽必烈去世之后,他曾经多次请辞,看得出来,他入仕元朝,并非他所愿,所以说“汉奸”这顶帽子,他戴得着实有些冤枉。

如果抛去这件事情,单看他的才华的话,那真的是惊为天人,超凡入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书法、绘画、诗文、军事、政治等方面全部精通,尤其是书法方面,更是引领了元初书坛的潮流,堪称是那个时代的扛旗之人。

他的书法,来源极广,先学宋高宗赵构思陵体,后开复古之风,对于“二王”、李邕等人的书法精髓,赵孟頫全部都拿了过来。

他在元初书坛高举复古旗帜,提倡晋唐书风,可谓是传承了晋唐风流,世人也都知道,他堪称是学习王羲之,学得最好的一个人。

他的笔下有一幅行书神品之作,名为《千字文》,此作传承700多年,惊艳了整个书法史。

《千字文》的原作者,是南朝梁武帝时期的才子周兴嗣,传说他做此文时,有神助之,遂灵感迸发,一夜之间写成了这篇千古奇文,而他的头发也在一夜之间全都白了。

《千字文》现世之后,后世很多书法家都争先恐后用书法将其抄录,这其中写得最好的,应该是王羲之的后人智永和尚,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堪称名震书法史。

而智永和尚之后,那便排得到赵孟頫了。

赵孟頫从小便对《千字文》情有独钟,每日练字时都以《千字文》为范本,他自己也曾说:“二十年来写《千字文》以百数。”

不过他最为出彩的一卷《千字文》,还得数晚年写的这一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幅行书《千字文》精致唯美,华丽洒脱,纵览全篇很难想象有人能一气呵成地写出,这样没有一点偏差的1000字,这就好像是一台精密仪器在写一样,没有纰漏,没有懈怠之处,不论是字体大小,还是布局都恰好好处。

字里行间里,能够看出王羲之的神韵在里面,这也正是赵孟頫学习王羲之的效果。

正因如此,明代书家莫云卿才会评价:“昔人谓方圆一万里,上下数百年,绝无承旨(赵孟頫)书法 ,观此本信然。”

毫不夸张地说,即使现在700多年已过,此作仍是书法界的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