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小本,摄影师。


比如在摄影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决定性瞬间”,就是说会有那么一瞬间,前景、背景、相机的参数等等一切因素都很完美,摄影师需要在这一瞬间快速按下快门。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概念,而我们用这组作品去质疑了它。我觉得这种摄影很有趣。为了继续探索摄影的原理,我又尝试了用各种各样新鲜的方式去拍照片。

(注:该演讲为中英双语,内含讲者中文首秀!生动有趣,建议大家直接看视频感受快乐!)

Some Photography Lessons

2020.10.24 北京

大家好,我叫鲁小本。我来自荷兰,是一个摄影师。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我自己的摄影经验。

首先我想从这张照片说起。这张照片是1984年拍的,上面是我的家人们。我有一个很大的家庭,穿米菲毛衣的那个小女孩是我的姐姐,她看上去很可爱。我也在这个照片里,你们可以猜出哪个是我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最高的那个?)不是。是这个哭得很惨的。

这张照片是在我祖母结婚纪念日的时候拍的,她很喜欢这张照片——我们家有很多小孩,她感到很自豪,就把它挂在了餐桌的正上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从1984年开始就一直挂在那里,大概挂了十多年,反正在我整个童年印象里,它一直就在餐厅占据中心位置。每到周末我们全家就围在这张餐桌旁,喝咖啡,吃东西,他们总是抬头看看这张照片,然后对我说,“你小时候真是个爱哭包”。

学习摄影之后,有一次我问我妈,我小时候真的很爱哭吗?我妈说并没有,“你偶尔会哭,不过这很正常,你并没有比其他小朋友更爱哭。”

所以这就是我上的第一节摄影课,在我一岁的时候,它告诉我,摄影的作用不只是捕捉现实,有时也可以创造新的现实。后来我在荷兰学习摄影的时候,也加深了对这一点的认识。

这是我大概20岁的时候拍的照片,我从衣柜找出了三件衣服,拍了这三张照片。

左边的我穿着排球服,中间这张我穿着咖啡馆的衣服,我当时在咖啡馆做兼职,右边的大概是在阿姆斯特丹的体育馆做另一个兼职。

很明显这三个人都是我,是同一个人。不过对看照片的人而言,包括我自己,会感觉像是在看三个不同的人。再一次说明了即使一个真实的人站在你面前,你看到他的照片也会产生不同的印象,摄影可能也会改变你对现实世界的看法。

我从此开始对摄影很着迷。怎样通过摄影来反映现实呢?这个问题是我一直在探索的。

上海森林

2005年,我第一次来中国,去了上海。那时候我很腼腆,不敢跟人说话。我觉得我可以用摄影来与周遭环境交流,所以我就天天背着一个4x5英寸的相机,在上海的马路上走来走去。有一天,我走过了上海的一个巴士站,感觉它看上去很不错。

在巴士站的中间,我看到一块大广告牌,上面印着好看的风景,我猜应该是为了遮住后面不太好看的建筑。

我觉得这是摄影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很棒的应用方式,我很喜欢。广告牌上面印着的不是卖东西的广告,不是打折信息,而是好看的风景照片。

这样的广告牌其实在上海并不难找。2005年的时候,上海有很多建筑工地,你可以看到它们有很多都被这些漂亮的森林风景图给盖住了。这些树木呢,你不用去浇灌,不用做任何事,它们也一直是绿的。即使你不小心把树划了,比如骑自行车路过时没注意,“树”被割开了,它也不会倒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这一边,美丽的溪水从画中流出,流到了上海的街道上,地面上有雨后的积水,两者相得益彰。我很喜欢摄影与现实以这种方式融为一体。

“中国名人”鲁小本?

2007年,我来到了北京,开始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我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太高了,我有两米高,所以走在路上有好多人看我,他们会说“这个外国人好高哦”,然后就过来找我拍照片。

一开始我很怕被这么多人看,走在路上都想把头埋起来。不过差不多三个月以后,我发现这根本不可能,你不可能一直躲着。于是我转念一想,明星走在路上应该也会有这样的烦恼吧,只不过我是因为长得高,而不是因为多有名。

我觉得这个想法挺好,那个时候我在学习中文,我就在本子上写了一个小目标:毕业以前成为中国名人!

这之后,每次有人找我合影,我都会问他们:你可以把这张照片也发给我吗?于是我就有了几百张这样的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感觉自己很像一个明星了。所以我在中央美院挂了横幅,“哇噻!”

“你有多高啊?”

还做了一个“好高啊”立在桌子上。

后来我去了杜莎夫人蜡像馆,还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情。你们可能认识这个人,

但是我并不知道她是谁。其实很多中国明星我都不认识。这是谁?

谁啊?

这又是谁?

我去找他们合了很多张影,但是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在中国有名,就像也有很多人来找我合影,但是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名,我觉得我们可能差不多吧。而且他们其实都是蜡像,不是真的明星,这一点我觉得他们也和我一样。他们是假的明星,我也是一个假的明星,我觉得我们挺合适做朋友的。

这些“明星”中,只有一个人我认识,因为他比我高。

这是我做的一件衣服,到肩膀处是170cm,我穿上它,戴上帽子后刚好两米。

它的作用就像一把尺子。虽然有点儿不好意思,不过我还是穿着这个衣服,去了中央美院对面的菜市场。

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中的阿姨,她笑得很开心。

还有一次我得了一个“中国学院奖”,英文叫Academy Awards,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

我去成都领奖,觉得很光荣,

看着台下满满当当的观众,我感觉这下子自己是个名人了。

于是,我就邀请我的设计师好朋友刘治治帮我做了一本书,把之前这些“出名”的照片都放到了这本书里,

这本书很高,你可以看看它有多高,

和我一样高。

其实这个摄影项目是我做的一个实验,我知道自己并不是个明星,但是如果我努努力呢?是否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把这个世界上本不存在的一种状态,变成现实呢?

当然,最后我并没有成为一个中国名人,但是我很好地适应了文化差异。

什么是“决定性瞬间”

2010年,我开始了一个新的摄影项目。如果你去过东京,会发现东京的人好像每天都穿着新衣服,这让我感到很新奇。

我很喜欢她们每天的精心打扮,比如这张照片中,你可以看到一位女士穿着一件粉色大衣,戴着口罩,手里还拎着一个粉色的包。

我当时是和我的朋友一起去的,他也拍了这位女士。还是穿着那件粉色大衣,戴着口罩,拎着粉色的包,不过在她的照片里,你可以看到她还拎着另一个灰色的袋子。这在我拍的那张照片里是看不到的。

我和我的朋友就这样在东京走来走去,拍了上百个路人的照片。我们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给同一个人拍照,然后放在一起。

这组照片中,看到左侧画面你只会觉得这是一个穿着蓝色T恤的男子,

与此同时你的朋友看到的可能和你是完全不同的一幅景象,他看到这个男人头上其实有块纱布,而在另一边按下快门的你是不知道的。

在学习摄影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经典的摄影理论和摄影概念,但是有一些概念让我很疑惑。比如在摄影中有一个概念叫做“决定性瞬间”,就是说会有那么一瞬间,前景、背景、相机的参数等等一切因素都很完美,摄影师需要在这一瞬间快速按下快门。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概念,而我们用这组作品去质疑了它。我觉得这种摄影很有趣。为了继续探索摄影的原理,我又尝试了用各种各样新鲜的方式去拍照片。

其中一个例子用到了这种即时照相亭,它可以很方便地拍护照照片。它的使用方法是坐进去选择好照片尺寸,然后点击拍照,等五分钟就可以取到照片了。

这是一种非常局限的摄影方式,不过也正是我喜欢它的地方。于是我拿着一面镜子坐在了这个照相亭里,然后把镜子倾斜了45度,大概像这样:

镜子会反射外面的世界,而照相亭里拍下来的也就是镜子里反射的画面。比如在这张照片中,你可以看到一位女士在购物,

刚才说了这是一种非常局限的摄影方式。因为平时你会拿着相机走进超市寻找画面去拍摄,在这种方式下,你只能静止地坐在某个点位,无法移动。平常作为摄影师所拥有的一些权利,比如布置前景、背景、相机参数等等,在这种摄影方式下全部消失了。

此时你拍摄的这个瞬间,是真正地完全取决于按下快门的瞬间。你有五秒钟的时间,之后一张照片就拍好了。

我还尝试过一种新鲜的摄影项目,在央美刚毕业时我很喜欢这种形式:截图。坐在电脑屏幕前截图,这也是一种拍摄人像的方式。

2011年春节期间,有一首歌突然走红,叫“忐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首歌是没有歌词的,唱起来是这样子:

这首歌可以说是风靡一时,很多人都很喜欢唱,并且录制下来自己唱歌时美妙的演绎,传到了视频网站上。

我看到这些视频的时候很高兴,它们给了我一个机会通过摄像头观察别人家。我可以用空格键就拍下一张照片,当“啊啊啊啊啊哦~”越来越大声的时候,就是最完美的拍照时刻。

通常如果我要去别人家里拍大头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问“我的头发ok吗?”,或者是“我的家里太乱了”,然后就会整理一下再让摄影师拍,但这对摄影师来说并不真实。作为摄影师,我喜欢混乱,喜欢不加修理的头发,喜欢他们生动的面部表情,喜欢他们家的墙纸和床。

通过网络摄像头,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家里最舒适的状态。

你看这个婴儿的父亲唱得声嘶力竭,他的孩子可没那么兴奋,在他的怀里睡着了。

中国摄影画册

除了用新鲜的方式摄影,我还喜欢收集摄影画册。

2007年,我刚来中央美院学习摄影的时候,我的好朋友——英国摄影师马丁·帕尔特也来到了北京,我们经常一起去潘家园那边看摄影画册,潘家园有好多五六十年代的东西,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后来他回国了,我还在北京,每个星期依然会去潘家园淘画册,还发现一些网站,比如孔夫子,也有很多有意思的二手书。收藏画册这件事我已经做了很多年了,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其中的五本,它们都和摄影相关。第一本很古老了,是1902年一位法国摄影师拍的中国。

▲ 《La Chine a Terre et en Ballon(从地面和气球上看中国)》

书名中的这个“balloon(气球)”很妙,因为在这本画册中有一些照片,是把相机绑在气球上拍出来的。气球既出现在了摄影作品中,也是摄影装置的一部分。

那个时候当然是没有无人机的,不过这个法国摄影师在1902年就想到了利用气球进行空中摄影,可能是第一个从天空视角拍摄中国的,挺有意思的。

中国本土的摄影师也很有意思,比如郎静山,我觉得他是二三十年代最有名的摄影师,直到现在都还很有很多人知道他。

▲ 《靜山集錦》(1948年)

不过他的视角和法国的摄影师就很不一样,因为他很喜欢中国历史,用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特别中国风。

下图左边的这张照片很有名,它是三张照片放在一起的——上面是一张照片,中间是一张照片,下面是一张照片。

那个时候不仅没有无人机,也没有ps,没有办法把三张照片合成在一起,郎静山用绘画技术和摄影暗房的结合,手工把三张照片画在了一起,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历史的摄影风格非常的了解。

新中国的时候,人们的摄影风格就不一样了。1959年是新中国成立十年,是一件大事。这本书就是那个时候做的,给我们看看新中国十年是什么样子的,在做什么事情。

这张照片是1959年的上海,里面的人看上去很洋气。

这本书做的非常好,在中国有名,在荷兰也很有名。但是从这张照片上,似乎看不出那年历史上有过困难。

除了这种很大的书,我也收集到过特别小的书,比如这本《教你踢足球》,我就很喜欢。

它是1974年的一套书籍,有16本放在一起。

最后我想分享的还有这本书,这是来自上海的徐先生和他的儿子在2004年一起完成的。

▲ 《百变上海》,Xu Xixian and Xu Jianrong,2004,

80年代,徐先生曾拍过几万张上海的照片,这幅图是1987年他拍的浦东,

徐先生把拍过的每个路口、每个街道都标记在了一张地图上。2004年,他的儿子回到了上海,按图索骥在同样的地方拍了照片。

我觉得这是摄影最简单的方法,你看以前1987年的外滩是那样的,2004年是这样的。我们就只看这两张照片,不用多做解释,也能看出中国的变化很大。

这个中国摄影历史的项目我做了差不多8年,通过看这些画册,我拥有了一些新的视角去看待中国历史。

Wow! TaoBao

除了历史照片以外,我也很喜欢收集当代摄影。比如这本书就是我和我一个朋友刚出版的,关于淘宝的摄影。

我一直都很喜欢淘宝摄影,在淘宝买东西时,总是看到很多商家的照片拍的特别好——既有想象力,又好看,还很简单,也不用请很贵的模特儿。所以我就做了一个贴纸相册,把收集的100多张淘宝图片做成贴纸放在一起。

比如这张贴纸照片我就很喜欢,你看这个阿姨在这里,显得这个晾衣杆确实非常结实。

这个螃蟹被子我已经买了,

这个狗狗的衣服我买给了一个朋友,我们都特别喜欢,但是我觉得狗狗应该不是那么喜欢。

我们在这本书里把收集到的淘宝照片分成了几套。比如阿姨就被收到了这套照片中,主题叫做Prove it!

淘宝上的人通过这些照片,来向你证明这个东西真的很美,真的很强。

或者真的很抗压。

再比如我从来没有看过这样的花,它闻起来很香。因为这个花里面有鸡翅,可以吃的鸡翅。

下面这组是我最喜欢的淘宝照片。在淘宝的时候会有一个常见问题,就是通常情况下你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多大。不过这个人站在了这碗面的旁边,瞬间就有对比了。

我觉得这个人应该是老板吧,你看每次他都有不一样的衣服。

这些淘宝上的摄影想法我特别喜欢,因为都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东西。我喜欢这样的摄影风格。

Say Something Smart

最后该说一些有哲理的话了。

这些年我一直在中国,为一家荷兰报纸做摄影记者,遇到过很多不同类型的摄影师。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几乎每个人都成了摄影师。比如这张照片是在黑龙江拍的,他们在拍我,而我也在拍他们,这就是所谓的“双赢”吧。

这张照片是在成都的一个酒吧,女孩儿们在拍喜爱的说唱歌手,

这是有一次很多记者围在了人民大会堂前面。

这张照片是我的荷兰同事们在北京等待荷兰国王的抵达。而比起拍国王,我好像更想多观察这些摄影师们。

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摄影师,我不仅仅是对新闻报道感兴趣。当然了,我需要向荷兰的人们展示中国正在发生的事情,我喜欢我工作的这个部分。同时我也喜欢跳出新闻报道的视角,思考摄影的意义是什么。

让我们回到我小时候那张照片。很多时候大家都在思考摄影和现实的关系,这非常有趣,因为很难将两者分开。

也许我妈妈是对的,因为她知道我不是一个爱哭的小孩;也许其他亲戚也是对的,因为他们看到这张照片时,就会觉得我是个爱哭的小孩。结论就是,摄影和现实是密不可分的,你不仅无法将两者分开,而且你必须接受有时候照片可能会影响或者创造现实,并且这没什么错。

如果要给大家一个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照相的时候尽量不要哭。

希望大家都能拍出好看的照片,也希望大家喜欢这堂摄影课。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