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五条线”视觉识别系统

代表了当代平面设计先锋水平的托尼克工作室(Thonik),不仅是视觉设计领域活跃度极高的文艺标杆,更是阿姆斯特丹的“一张视觉名片”。他们赋予当代平面设计更具生命的形式,让设计真正用于改变生活。在他们的设计中,平面设计不仅仅是形式的呈现,更多的是内容及背景的展现。这么说一点也没有夸张的意思,因为遍布荷兰首都的“三个叉”,就出自他们之手。

托尼克工作室由设计师妮基· 冈尼森(Nikki Gonn i s s en)与托马斯· 威德肖温(Thoma sWiddershoven)于1993年创立于阿姆斯特丹,其打造的变化丰富、协调连贯的视觉识别系统被众多客户青睐,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08年)、欧洲宣言展(Manifesta,2013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3年)、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2015年)、荷兰艺术节(2015年、2017年)等艺术文化机构、展会,再到荷兰当地重要商业机构及公共服务部门,包括VPRO荷兰电视网(2010年)、阿姆斯特丹市政府(2002年)、荷兰社会党(2005年)等,都是他们的客户。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五条线”视觉识别系统

托尼克注重设计观念的直接表达和融合理念于无形的“懒设计”,将客户的理念在视觉形式上减省、再减省,直至抽缩到无法再减省的原点,再由这一原点出发,通过将抽象后的共性基本形式与需求的个性化素材两相叠加,放射、变幻出多姿而又谐和的宇宙。作为设计工作室,托尼克坚持“只给客户提供一个方案”。在这看似大胆的服务理念背后,是工作室对设计师专业判断的坚守。

在托尼克的作品中,国内观众最为熟悉的应该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ower station of art ,以下简称PSA)的“五条线”视觉识别系统。托尼克在“当”字及“大烟囱”形象为基础设计的视觉识别体系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延伸,设计出以线段变化为主体的馆内导视系统及多幅展览海报、动效展览宣传材料。五条长短不一的线段在海报中被灵活变形,扮演了从具有语义的图形到形式上的网格系统、字符底色、视觉分界线等多重角色。例如,在《书写时空:抽象艺术在中国》海报中,五条线充当了汉字笔画;在《伊利亚和艾米莉亚·卡巴科夫:理想之城》海报中,五条线与建筑物的抽象图形结合在一起,成为建筑物的基座;在《身体·媒体II》动态海报中,五条线化身为被囚困在变幻线条织成的网纱中向外挣脱的元素;在《渐渐件件:伦佐·皮亚诺建筑工作室》海报中,五条线担负了平衡画面不同位置元素视觉重量、设定网格基准的功能。在2014年延续至今的青年策展人计划(青策计划)创立之初的几年间,工作室操刀了多幅主海报,以“五条线”系统衍生出的青策LOGO确保视觉上提供具有识别性的统一线索的同时,又能够十分灵活地嵌入当年设定的主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五条线”视觉识别系统

除与PSA积极开展合作外,近年来托尼克参与了大量艺术及文化机构的视觉识别及宣传活动项目,从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南京青年文化周到香港M+美术馆、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国内许多重量级艺术机构、活动的背后都能看到托尼克的身影。他们曾直率地表达过此类工作的偏爱,因为“商业的产物无处不在,但文化需要发声,需要为之争取。”

在2015年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中,托尼克将设计对象扩展到重塑城市景观中,模糊了平面设计与建筑景观的界限。其以“编织”为理念,将亮橙色与蓝色组合成的视觉语言编织进蛇口工业区废弃的城市建筑中,以建筑和居民着装为画布,铺设出演绎整个双年展重思城市发展脉络、坚守、外来与原生等概念,回到“城市原点”(Re-Living The City)的舞台。

2015年第六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项目

近年来,随着设计理念的发展和技术工具的革新,托尼克的实践也逐渐深入到交互和动态设计领域,在视觉识别系统考虑线上线下的跨平台环境均可适用,借助动效传达静态时代所无法传达得更加丰富的理念,同时避免落入“为动而动”的窠臼。例如,在今年为荷兰阿纳姆美术馆(MuseumArnhem)设计的动态视觉系统中,通过对LOGO文字进行透视拉伸体现出空间感,同时结合用户的网页浏览时的下拉行为,用拉伸文字的形态变化自然地引导视线、组织内容;在为PSA新设计的官方网站中,将“五段线大烟囱”的线条灵活转化为组织网页导航栏的网格系统,以线段的漂浮制造悬停时的提示效果,以线段的移动、重组提示网站展览、购票、出版物等不同子模块之间的体系架构,起到了为用户理解网站逻辑提供线索和引导的作用,可以说是对先前静态视觉识别系统做动态化拓展的精彩案例。

同时,托尼克也积极投身公共服务部门项目。早在2002年,托尼克就为阿姆斯特丹市政府提供了城市形象的升级方案。在2005年荷兰社会党(Socialistische Partij)竞选中,托尼克大胆使用“番茄”作为核心元素,利用“反对者以投掷烂番茄表达不满”这一文化谜因,将其反抗精神成功与番茄汤日常亲民的文化内涵结合在一起,设置以派发番茄汤为创意的街头宣传点,并设计从服装到百洁布的周边物料,传递出该党派亲民、革新的理念,成功促使该党支持率提升了一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5年荷兰社会党竞选视觉

又如为阿姆斯特丹公共图书馆(Openbare Bibliotheek Amsterdam,简称OBA)设计的视觉识别系统从“文字作为图形”这一概念入手,通过调整字符的字号和朝向,创造出错落有致有如书籍般连续不断的视觉效果,不仅坚持减法思维、省去了冗杂的图形,融字于图、化字为图,更暗合了“图书馆”的主题,阐发了书籍载道的理念。

自成立以来的27年中,托尼克工作室从未停止过思考“设计为何”这一基本问题,他们身体力行参与社会美学实践,发出简洁明确且务实的声音。在托尼克看来,“设计无法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但能够将信息传递得更加准确”,使得社会问题从纷繁的信息流和嘈杂的背景音中凸显出来,这便是设计师尽其所能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

荷兰节视觉设计

一方面关于设计的宣言式解读频出,另一方面平面设计学科因着技术更迭而愈加产生身份焦虑的现下,这一谦逊的耕耘姿态十分可贵。继承了荷兰现代主义设计基因的托尼克工作室似乎在以行动召唤已被遗忘在20世纪却仍未过时、需要我们不断重访的“设计应当隐形”的理念,促进世界在向美向善的道路上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