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作为HBV转录模板,pgRNA作为HBV复制模板,因此,目前全球有一些期刊文献中记录针对cccDNA研发药物是治疗HBV感染的有效方法。例如,许多小分子的已发展为序列特异性RNA引导的核酸酶和蛋白质,它们可以阻断cccDNA形成,并增强破坏,在刺激细胞分裂同时,抑制其转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乙肝开发新药靶点,cccDNA抑制剂,开发阶段未在临床评价

全球目前基于cccDNA研发药物的靶点称为cccDNA抑制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转录激活因子样(TAL)效应核酸酶(TALENs)切割序列特异性DNA靶点,或是使用聚集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CRISPR)/CRISPR相关9(Cas9)系统编辑基因,显示出抗病毒作用。目前,全球已有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组蛋白修饰和cccDNA甲基化进行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在不改变DNA本身的情况下,把活跃转录的DNA,修饰成为非活性状态。

基于cccDNA抑制剂潜在研发方向就包括直接基因编辑剂、表观遗传修饰剂、DNA失稳剂等,当然它们都还处于开发阶段,还没有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评价。除了人们关心的cccDNA,中和HBV重组人单克隆抗体是另外一种科学家找到的治疗慢性乙肝新方向。所谓中和,即Hepabig基因(lenvervimab),它是一种结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中和乙肝病毒的重组人单克隆抗体。

这种化合物,不但抑制乙肝病毒进入肝细胞,并且还通过显著降低乙肝表面抗原水平,以增强免疫反应。中和的作用机制,可以包括通过形成免疫复合物中和环状病毒粒子或表面抗原,以及通过结合乙肝表面抗原,抑制乙肝病毒再次进入。在一项前瞻性、开放标记的I期临床试验中,对乙肝e抗原阳性(大三阳患者)分别给予单剂量和多剂量的lenvervimab,4种不同剂量(分别为80000 IU、120000 IU、180000 IU或240000 IU);

而乙肝e抗原阴性的慢性乙肝(小三阳患者)自然或NA治疗后,出现病毒学抑制。研究结果表明,Lenvervimab显示出良好耐受性,以及基线乙肝表面抗原水平和持续乙肝表面抗原丢失之间的相关性。目前,这个方向的研究药物正在进行一项随机、双盲、IIa期研究,以评估其与NAs联合使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试验数据和进展来自:2020年12月28日,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业内人士,还比较关心免疫方向开发的全球乙肝在研新药。所谓免疫治疗新药,在慢性乙肝领域一般指免疫调节疗法或间接抗病毒药物的开发。慢性乙肝患者自身的先天性和HBV特异性免疫反应较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导致T细胞功能衰竭,这种状态的主要特征是效应细胞毒性活性差、细胞因子生成受损,以及多种抑制性受体的持续表达。

因此,目前全球基于免疫调节这个靶点,研究人员认为,识别在用免疫调节剂恢复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治疗策略中是比较重要的。但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基于这种靶点,即免疫调节剂的研究结果还是令人失望的。cccDNA是乙肝病毒复制模板,由于目前已获批上市抗病毒药物,无法直接作用cccDNA,因此,HBV经常在停药后再度被激活。

介绍的cccDNA抑制剂方向,也还停留在开发阶段,还没有在临床试验中得到评价。虽然,目前全球有许多新的治疗HBV方法,全球医药学家还需要通过临床前或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