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40年后的中国,进入了百年至暗时代。今天你割地,明天他租借,后天又来要求赔款,中华大地上各国洋大人横行无忌。

软弱无力、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却只会赔着笑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特别是八国联军一役,中国彻底成为一座不设防却物产丰富几乎取之不尽的宝库,任列强为所欲为,各取所需,各自攫取想要的利益。

之后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日本与沙皇俄国发生冲突,想要诉诸于战争。然而战场却是在中国的东北,打完仗后又密谋抢占中国土地。

清廷与之协商,日俄却无耻地告诉清政府:"这跟你没关系,不关你的事,你没有说话的资格",两个国家在中国打仗,但中国连说话资格都没有,这成为鲜有人知的国耻,也妥妥的验证了一个道理:弱国无外交,强权即真理

1、两个"强盗"的分赃战争

1894年甲午战争日本战胜后割占中国辽东半岛,沙皇俄国认为日本威胁到其远东利益,于是与各有盘算的法、德联合,三国干预还辽,日本被迫将到嘴的肥肉辽东半岛归还清廷。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从此日本视沙皇俄国为头号竞争者,不断强国扩军,寻找机会一雪前耻。

20世纪初,沙皇俄国妄图吞并整个中国东北地区。而已经占据朝鲜的日本,早就视东北为其盘中餐,日俄战略目标发生剧烈冲突,各不相让,无法调和,两个本来都是到别人家抢劫的"强盗",因为分赃不均,为了各自的最大利益只能兵戈相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4年2月6日,日本正式与俄国断交。之后日本不宣而战,东乡平八郎指挥联合舰队偷袭了旅顺的俄国舰队。

交战那天正值东正教传统的"圣烛节",当时俄国舰队司令官斯塔尔克以及舰队大部分军官都在旅顺城内参加庆祝晚宴,生性嗜酒的俄国大兵纵情豪饮。结果疏于防备的舰队遭到日军偷袭,损失惨重,舰队司令迅速被震怒的沙皇免职。

新任太平洋分舰队司令马卡洛夫3月上旬到职后,采取了一系列紧急防范措施,加强了旅顺舰队对抗日军的行动,然而一个月后却在乘军舰返回基地途中触雷毙命。

8月10日,旅顺的俄国舰队试图冲破日军的围困,前往海参崴与友军汇合,结果被日军强烈狙击,舰队很快被击溃。然而此时负责接应的海参崴分舰队没有得到一点情报,南下时在蔚山遭遇了日本舰队埋伏,同样大败。

在陆战中,俄军表现也是毫无起色,甚至可以说是不堪一击,节节败退,9月4日弃守辽阳,退守奉天。

7个多月的事实表明,战争已经完全偏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预期,在俄国人早期的认知和宣传中,本以为能够轻而易举地战胜日本,然而事实却是俄国无论陆军还是海军,却接连败在日本人的手里。

沙皇尼古拉二世不甘心失败,尽全力挽救战局。1904年10月8日,他下令组建的"第二太平洋舰队"誓师起航,经非洲开赴远东支援被困在旅顺的舰队。

当时的俄国国力已经大不如前,所谓的"第二太平洋舰队"是由仓促完成的新战列舰以及各种五花八门的老舰临时拼凑而成的,官兵也都缺乏训练和海战经验,却要劳师远征18000海里,结果可想而知。

在航行途中,1905年1月2日旅顺要塞已被日军攻克,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也已覆灭。但"第二太平洋舰队"却没有停止前行的步伐。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表示:"如果我们不将舰队开到远东,俄罗斯帝国的颜面将何存。"

已经得到消息的日本联合舰队则在东乡平八郎的指挥下以逸待劳,等待着俄军舰队的到来。

1905年5月27日,双方在对马海峡进行了最终的决战,结果俄军大败,38艘俄军战舰被击沉击毁32艘,伤亡及被俘1万余人。而日军却只损失3艘鱼雷艇,伤亡不足700人,日军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在20世纪初在中国的土地上爆发日俄战争,主要原因是:

首先,是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从16世纪起,日本开始不断对外推行扩张政策,所谓的"海外雄飞论"、"攘夷论"等民族主义思潮泛滥,所有论调都是企图将朝鲜和中国置于日本的统治之下。

明治维新使日本发展成资本主义强国,明治天皇公开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日本政府开始精心制定后来在二战时臭名昭著的大东亚共荣圈的核心----"大陆政策"。第一步是征服朝鲜和中国的台湾,第二步是占领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直至内地,最终是征服亚洲乃至世界。

从1874年开始,日本开始执行这一侵略政策。首先发动侵略台湾战争,虽然没能实现占领的目标,但却以此为由从中国勒索到50万两白银赔款。

第二年,尝到武力侵略甜头的日本军队强行打开了朝鲜大门。4年后实现对琉球的吞并,至此日本军国主义"大陆政策"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紧接着,日本开始执行大陆政策的第二步计划,将目标放在中国满蒙地区,明确提出该地区为日本的利益线。几乎在同一时间,俄国宣布修筑西伯利亚铁路,如果这条铁路建成通车,满蒙地区无疑将处于俄国的控制之下,此时的日本朝野一致认为日本的利益线受到了极大威胁。

因此,日本认为要想推动大陆政策实现第二步目标,切实控制朝鲜及满蒙地区,打败俄国成为首要任务。

其次,俄国奉行"远东政策"霸横独吞的必然结果。俄国在远东地区的目标,首先是占领一个中国沿海的常年不冻港,进而并吞整个中国东北地区。于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制订了"黄俄国计划",拟将中国东北地区变成"黄俄罗斯"。

俄国不但在东北驻扎大军,而且威逼恫吓清廷与其签署《中俄密约》。核心是要建立两条铁路,其中一条是横贯东北的"东清铁路",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西连接满洲里、海参崴。另一条南满支线,由哈尔滨经长春到大连。

对制海权念念不忘的俄国强行租借旅顺、大连港。同时俄国还将熊掌伸向了朝鲜,在那里积极扶植亲俄势力,意图取代日本在朝鲜的地位。俄国在中国东北及朝鲜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使得视这两个地区为禁脔的日本如芒在背,日俄矛盾极为尖锐对立。

其三,英日同盟给予日本极大的国际支持。俄国企图独霸满洲的举动,使远东国际矛盾急剧恶化,西方列强的利益都有不同程度受损。

其中与俄素有矛盾的英国积极支持日本,与日本结成对俄战略同盟,为形成对俄国的威慑,增强日本的信心,1902年签署《日英同盟协约》,于是日本就此下定开战的决心。

法国、德国虽然支持俄国,但对英日结盟却并不紧张,两国因为各种原因都已决定不会为俄出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一直持有"门户开放"政策,自然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独占满洲的局面。这样在即将爆发的战争面前,骄横的俄国已被早早地孤立起来。

而俄国因为军事费用和铁路建设费已经造成财政危机,又因对国内人民群众扩大掠夺程度进而酿成了革命危机,为转移国内矛盾以及国人的目光焦点,对外战争是必然也是必要的。这样由于日俄双方互不退让,战争成为不可避免且自然而然的事情。

2、晚清朝廷屈辱的"局外中立"

日俄战争爆发4天后,在多种因素耦合之下,清政府正式宣布"局外中立"。并随即公布《两国战地及中立条章》,表示两不相帮,严守中立,并且划出交战区域,难得的是一向软弱可欺的清政府明确主张东三省疆土权利归中国自主。

但日俄两国完全将中国政府的声明当作一纸空文,不但肆意侵犯中国的中立,而且还不断在中国土地上随意杀害中国官员和平民,公然抢掠财物。控制和收缴中国军队的武器,武力夺取地方政权,建立殖民统治机构。

而且还大肆招募匪类,充当自己的别动队,实行以华治华的策略。一时间,日俄两国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奸淫烧杀、掠夺财物,犯下累累罪行,血腥无比,罄竹难书。

日俄两军的兽行和暴虐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和坚决反抗,他们秉持保家卫国之心,在东北乃至全国,抗日大火遍地燃起,抗俄烈火相继出现。他们认为既然腐朽的清政府不能保家卫国,那么我们就自己干,绝不放弃。

在哈尔滨、营口等东北各地出现了一系列抗俄反日自保团体,他们拒绝为俄国和日本做工出劳役,参加抗俄、抗日的武装队伍,割电线、拆铁轨、打击小股敌人,使得本就相互作战的日俄军也感到"患之忧之"。

特别是清军中也有一部分爱国官兵,他们不认可清廷的中立决定,因为交战的地方是中国的土地,那里还有他们的家人朋友,于是都积极要求参加抗击敌人的战斗。中国人民在反抗日俄帝国主义的斗争中越发地日益觉醒。

清政府的所谓局外中立,不但不能保证本国的领土安全,而且置东三省千万人民于战争水火之中,其懦弱无能已是无以复加。

清政府之所采取"局外中立"政策,主要原因是:

首先,列强从自身利益出发要求清政府"局外中立"。日本认为清政府实力不足以打一场战争,与其让清政府站在自己这边,引来俄国以外国家的不满和干涉,是得不偿失的,于是要求清政府"中立"。日本人担心中日联合,有可能引起西方列强的黄种人与白种人战斗的观感。

沙俄表面上也同意中国中立。他们打的主意是先集中力量消灭最主要的敌人日本,等到战局有利于俄国时,就要设法制造事端使清政府出现破坏中立的情形,然后以此为藉口把清朝官吏赶出满洲,进而占领,可见沙俄是想利用清政府的中立来达到它吞并满洲的目的。

英、法、德、美等欧美各国也极力促成中国中立,主要是担心本来就因为甲午、庚子战役后财政混乱的清政府,一旦发生战争则不能应付赔款,进而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

其次,清政府软弱无能,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多年来,被列强欺凌、掠夺甚至肢解的清政府已经到达崩溃的边缘,在军事上更是呈现"兵少,饷绌,械乏"的尴尬局面。

别说是精神振作、雄心大起同时抵抗日俄两国的侵略,即使单独对抗日本或是俄国,清政府战败也是大概率事件,何况积弱的清廷根本就没有这个胆量和决心,那么力图避战以自保就成为唯一的选择。

清政府在战时虽然宣布"中立",却暗怀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想法,期望最好是两败俱伤,或是日本打败俄国后,清廷乘机收复东三省的野望。

于是在列强施行压力,要求清政府奉行"局外中立"政策时,清政府接受了这一政策。但是二者各有自己的目的,在清政府而言,根本原因还是自身力量薄弱,实力低下,只能力图在列强允许的空间下维护本国利益。

3、列强张罗的"和谈"主人却缺席

胜利是要付出代价的,本来比俄国实力弱小的日本就是"以国运相赌"来进行的日俄战争。

当时其自身的经济和人力资源都不足以支撑日本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战争,日本军费一半以上是靠美、英资本家高额利息借款筹措而来的,如果没有英美借款,则日本只能支持战争半年到一年。

现实中就是日军在奉天会战中惨胜后,已经面临着兵员枯竭无法补充、财政拮据无以为继的局面,根本无法持久作战。于是作为战胜方的日本却比战败的俄国更急于结束战争,在奉天之战后日本内阁就开始商议媾和条件。

而在沙皇俄国方面,战争开始前,俄国并不认为日本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所以没有在远东地区配备重兵应战,与之相反,日本却把全部兵力集中于此次战争。

于是一个全力以赴,一个掉以轻心,两相力量对比之下,俄军战败也是应有之意。

但是俄国毕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使在奉天战败之后,俄国也没有下决心议和,因为总体上俄国军力较日本占据优势。但是在连续败北,特别是对马海战导致俄罗斯海军波罗的海舰队全军覆没之后,俄国失败的命运已经不可挽回。

此时的俄国不但军力不足,士气低落,而且国家陷入动荡混乱之中,罢工、起义不断发生,加之财政入不敷出,就连这场战争的费用还是靠的法、德等外国贷款支撑的。

所以当法国政府授意法国银行家拒绝再向俄国提供贷款时,尼古拉二世继续作战的决心彻底动摇。

而最开始表示中立,实际上却以各种方式卷入这场战争的英、法、德、美各国却因各自的理由决定促成双方罢战和谈,于是他们开始相互交涉,勾兑利益,进行调解斡旋。

一切以利益为重的美国人极为关注日俄战争,日俄两败俱伤是美国最希望看到的局面,这样美国就可以加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

而如果俄国获胜,美国就无法达成自己的目的。正因为如此,美国才一直在舆论上、财政上支持日本。但是日本的实力如果过分强大也不符合美国的意图,因此美国仍希望他们像战前一样对抗,这样才最符合美国的利益。

英国把日本作为远东反俄的工具,尽力削弱俄国的实力,认为战争继续有可能使日本经济枯竭,以至于日本在军事上受到削弱后降低作为英国工具的作用。

当然英国也不希望日本过分强大,威胁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又因为在战争期间英法已化敌为友,所以不希望战争继续下去。

法国为降低自己面对德国的压力,则希望俄国尽快结束战争重返欧洲,它还在英俄间牵线,力图英、法、俄结盟抗衡德国,自然不希望俄国过于削弱。

德国对日俄双方都给予了支持,既向俄国提供财政援助,又卖给日本军火和军事技术,但主要是支持俄国。它希望日本削弱俄国,进而削弱法俄联盟减轻德国压力。但当英法合流后,德国又希望停止战争,以此笼络俄国来反对英国。

这几个西方强国虽然出发点各不相同,但最后的目的都是力图维护沙皇统治,担心俄国国内革命如果胜利将使他们失去在俄国的巨大利益,更惧怕引起本国工人起来革命。同时他们也不愿看到日本势力过于膨胀,以至于日后威胁到各国在远东的殖民利益。

在各种因素交织的情况下,日本政府利用对马海战大捷己方占据的良好局面,在1905年5月31日通过驻美公使向罗斯福表示,日本政府委托总统促成日俄两国进行谈判,罗斯福欣然应允。

此时的俄国既无心又无力再战,当罗斯福出面居中调停时,双方一拍即合,均赞成议和,日俄两国分别于6月10日和12日表示接受这一提议。

美国利用双方急于谈和的心理和无力状态,加大自身调停和谈的操纵能力,将和谈地点定在美国朴茨茅斯。

至此,日俄两方决定和谈,表面上与和谈没有关系的美、英、法、德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战争与议和的进程。

偏偏是战争所在地的中国,不但因为战火使万里赤地,人民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的浩劫,蒙受极大的灾难,而且战后谈判涉及的必然是中国东北的权益,理所应当参与其中,结果却被各方抛在脑后,毫不顾及。

在日俄议和前,清政府外务部于7月6日向俄、日发出照会,提出己方要求,表示议和时如果有涉及到中国的事件,而没有经过中国同意就商定的事项,中国一概不能承认。然而就是这样一份极其正当的照会却遭到了两国的无视。

俄国在回复中宣称:战争是在俄日两国之间进行的,那么和议条款必须由俄日全权商议决定。日本的回复则更嚣张:此次议和必须由日俄两国专门直接商定,绝不容许第三国从中插手干预。

至此,日俄这两个侵略中国的强盗已经是放下武器、串通一气,坚决拒绝中国参与和会。

1905年9月5日,一份没有经过中国参与,却完全决定中国领土和利益的条约由日俄正式签订,史称《朴茨茅斯和约》。

这个极为无耻的条约规定:日本不但巩固和获得朝鲜的独占权,而且还从俄国手中夺得旅顺口、大连湾及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的独占权。而战败的俄国虽然势力收缩,退到东三省北部,但也稳固了在中国东北的权益。

日俄双方通过这个强盗条约确定了在中国东三省南北割据的局面,这个事关中国领土主权的肮脏交易是在中国政府毫无所知的情况下达成的,如此强盗行径应当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恰如列宁所说,日俄战争是"两个强盗分赃"的战争。在强盗的眼里,利益永远第一,只要利益足够就可以放下一切不和及纷争。

日俄战争后,两个本来的敌对国家并没有相互仇视,而是相互勾结,掠夺中国东北的权益,先后达成四次协定和密约,完全无视中国的领土完整,不但瓜分了中国内蒙古和外蒙古地区,更是不容许第三国插手中国的东北。

赌上国运的日本倾尽全力与俄国开战,盲目自大的俄国不把日本放在眼里。两个熊狼为争夺中国这块肥肉,不惜一战。日本经此一战跨入列强的行列,而俄国因为战争失败导致了1917年的革命。

在日俄战争中无所作为的清政府被迫宣布"局外中立",千万黎民葬身战火,财产资源损失无数,最后的和谈仍不容清政府置喙,这样的奇耻大辱亘古少见,而这样的政府离倒台也不远矣。

虽然今天的俄罗斯正在重新崛起,而日本新军国主义更是泛滥成灾,但今天蓬勃发展的中国再不是百年前民不聊生的中国,今天强大的人民政府也不是百年前软弱无能的清廷,中国被欺侮、任人宰割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