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文字数/3506 阅读时长/7分钟)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大学明明是最适合学习的阶段,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荒废时间?”

小明也刚大学毕业几年,仔细想了想这个问题,似乎确实是这样。

你看,大学期间没有经济的压力,因为几乎所有的同学父母都会按时的给生活费;

大学期间没有时间不够用的压力,相比于高中和职场人大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自己安排;

大学期间没有赡养父母的压力,反而是父母有供你读大学的经济压力。

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按道理来说是最适合学习的阶段,可是为什么有很多人荒废时间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我思考了一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01过度补偿心理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小明在上大学的时候曾经问过自己的室友。

上大学的时候我有这么一个室友,凡是没有课的时候早上起来就打游戏,一直打到晚上熄灯还不甘心,直到电脑没有电了才消停。

由于我作息比较规律,熄灯了我就要睡觉,为此我还跟他理论过几次,所以这件事我的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有一天一起去食堂吃饭的路上,我问他“兄弟大学可只有四年时间,你难道打算每一天都这样过?”

他笑了笑说“急什么,高中都那么苦了,好不容易上了大学了还不能让我轻松一下?这不才大二吗,大三再开始学,来得及。”

然而他的这种生活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大四。

上大学的时候我一直没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每次看到他打游戏我心里只能默默的叹息一声。现在我才明白这其实是一种补偿心理。

补偿心理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它一种心理适应机制,指个体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偏差,为求得到补偿。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你在生活中缺了什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一旦有机会你就会想着把它补起来。

就我这个大学同学而言,在他心里高中生活让他缺失了自由、缺失了娱乐消遣,所以他想在大学的时候补回来这些他当初没有得到的东西。

需要警惕的是,这种“补偿心理”经常演变成“过度补偿心理”,也就是矫枉过正。

还是以我这位同学为例,刚开始他肯定只想着空闲的时候玩自己高中没有玩过的游戏来补偿自己,后来就直接变成了每天玩游戏,玩各种自己没玩过的游戏。

你看,这就由补偿心理直接变成了过度补偿心理。

其实过度补偿心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的常见,你比如说如果你没有按照饭点吃饭,饿了很久以后你就会暴饮暴食;

再比如说下了班吃过晚饭你本来打算看书的,结果躺倒沙发上心想上班都这么苦了,刷半个小时抖音休息一下吧。结果本来打算的刷半个小时,结果等你意识到的时候已经过去几个小时了;

比如说有些女孩子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困难,没有怎么用过化妆品,长大后就大量购买一些高档的化妆品来补偿自己;

再比如说有些父母觉得自己吃了没读书的苦,就大量给孩子报班,希望他们能考上大学。这些父母的初衷看起来是好的,但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违背了教育的规律,只能让孩子不堪重负。

这些都是过度补偿心理的表现。究其原因,都是希望将自己过往失去的东西,通过现在弥补回来。

02自控力有限

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一个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你可能会说是无限的,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总认为只要我心里想自律,就一定能控制住我的行为。可是后来我才明白,原来一个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人员要求,受试者在略带饥饿的状态下进入实验室,实验开始前至少3个小时内不能吃东西。

随后,研究人员将参加实验的学生带到一间食物香气扑鼻的房间。房间的桌子上摆放着两只大碗,一只碗里放着刚出炉的香气扑鼻的巧克力饼干,一只碗里放着一堆小萝卜干。

研究人员还准备了一份像模像样的实验说明,告诉他们“这次实验选择巧克力饼干和萝卜干是因为两者的味道相差悬殊,明天将有工作人员与你们联系,询问你们品尝食物后留下的味觉印象。”

接着一半学生分到了几块巧克力饼干,但是没有萝卜干;另外一半学生分到两三根萝卜,但没有巧克力饼干。学生在吃东西时,研究人员故意离开房间,营造诱惑的氛围。

那些吃萝卜干的倒霉学生,孤零零地坐着,一边吃着萝卜干,一边羡慕的看一眼桌子上新鲜出炉的巧克力饼干。

虽然面对诱惑备受煎熬,但所有受试者还是吃完了自己该吃的食物,萝卜组的学生也没有任何人偷吃饼干。不得不承认这是人类自控力强的表现。

“味觉实验”结束后,另外一批研究人员走进房间,开始第二项看似毫不相干的实验。研究人员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是想弄清楚擅长解决问题的到底是高中生还是大学生。

之所以这么说也是为了让这些大学生认真对待实验,毕竟人都有好胜心。

受试学生拿到一组智力谜题,要求一笔画出复杂的几何图形,笔尖不能离开纸面,线条也不能重复。

研究人员给每位学生都发了很多草稿纸,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画。

事实上,这道题根本是无解的。研究人员只是想观察,受试者在放弃求解之前能够跟令人灰心的难题奋斗多长时间。

结果是“未受诱惑”的学生,也就是无须克制之前可以随意吃巧克力饼干的学生解题的时候平均花了19分钟,认真努力地尝试了34种方法。

而“受到诱惑”的学生,也就是只能吃萝卜干不能吃巧克力的同学,明显缺乏耐性。平均花了8分钟就不干了,连吃巧克力饼干组的一半时间都不到,并且他们平均只试了19种画法。

为什么这组同学这么容易放弃呢?答案是他们用光了自控力。

心理学家从其他类似的实验中也发现了自控力是可以耗尽的有限资源。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在一件事情上耗费大量自控力,那么我们在做别的需要自控力的事情时就容易放弃。

这下我们再来看为什么很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荒废时间,而不学习。答案很明显,他们的自控力被用光了。

我们都知道高中阶段学习强度是非常大的,每天需要做大量的习题,背大量的知识点。而每个人的一天的时间都是24小时,你把时间花费在学习上,那么你玩的时间自然就会变少。

为了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我们就必须发挥自己的自控力减少各种娱乐时间,比如说看电视的时间、打游戏的时间等。高考是一场持久战,长时间的自我控制,消耗了我们大量的自控力。

上了大学后,学校宽松的管理和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仍然需要我们用自控力来进行自我管理。然而很多同学的自控力在高中阶段就被大量消耗,等到了大学需要用到自控力的时候已经是力不从心。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遇到诱惑,比如说网络游戏、黄、赌、毒时,就特别容易沦陷。所以,这就不难理解大学期间特别适合学习,但仍然很多同学还是把时间荒废了。

03目标不清

如果说高中是选择题,那么大学就是简答题。

为什么这么说?你看,高中其实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考上大学,要么考不上。

所以,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那就是考大学。目标很清晰吧。

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毕业后,你可以从事的工作种类是非常多的,可以进私企,可以去国企,可以考公务员,可以自己创业,可以考研接着读书,可以做自由职业者。

而这些选择之下,又有不同的选择。你比如说大部分人的选择,去私企工作吧。这个选择之下还需要你再次做出选择。你想从事哪个行业?你想去哪家公司?你想从事哪类岗位?等等。

这些都存在不确定性,都是变量,需要我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落实,做出解答。

很多同学想到要考虑这么多事情就感觉很烦。遗憾的是,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在正确的事和容易的事之间做选择,并且往往选择了容易的事。

都知道目标很重要,但最终选择了逃避思考,逃避问题。

就像美团创始人王兴说的“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解释,我们的大脑是喜欢确定性的。我们大脑中有一个脑区叫缘脑,一旦它感知到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认定大脑无法根据现有信息清晰把握事件的全貌时,就会感到惊慌失措,停止不前。

没有目标的人就像晚上走夜路,你可以走几步,但绝对走不远。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玩拼图游戏时,为什么都会先看一下完整的图片。这个图片就相当于是大脑的行动目标,有了目标大脑才会指导你的身体做出行动。

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大脑是不会带领你做出改变的。而荒废大学时光的同学,恰恰是那些不知道将来干什么,没有规划过自己的未来,心中没有目标的人。

所以这下你明白了吧,虽然大学是最适合学习的阶段,但如果你没有目标,每天游手好闲,这段时间最终也只能被你荒废。

好,最后我们总结一下,在大学很多同学荒废时间不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 第一个是过度补偿心理,一些同学认为自己过去损失的东西,大学期间应该补回来;

  • 第二个是自控力耗尽,一个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有的同学在高中阶段耗费了大量自控力,导致大学期间自控力缺失,经不住各种诱惑;

  • 第三个是目标不清,没有明确的目标我们的大脑就不会做出具体的行动,荒废时间的同学大多逃避思考,没有明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