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年龄越大越容易不由自主的思考一些人生的终极问题。

你比如说“人为什么要努力呀?”“人为什么要读书呀?”“人为什么要结婚呀?”等等。

这不,新的一年开始了,最近有一个问题就特别困扰我:

“到底什么决定了我们这一生的命运呢?”有人可能会说“选择”。

你看你选择了读不读书,就决定了以后的工作是智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你选择了从事哪个行业的工作,就决定了你工资水平的高低;你选择了在哪定居,就决定了你生活压力的大小。

这样乍一看确实感觉没毛病。可是我们各种各样的选择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听到这里很多人沉默了,脑袋了出现了个大大的问号。

没事,不用沉默,我来告诉你答案,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各种各样的选择,也最终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

01 良好的心智模式的优点

我们来设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打拼,通过几年的努力,工作稳定,年收入30万左右,自己的储蓄加上父母的存款,银行卡里一共有400万出头。

跟女朋友感情也很好,双方父母也都见过面。听到这里很多人可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心想这条件也太好了吧。

好,假如现在这个人就是你,你想想一下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可能大部分人会说还想什么呀,肯定是买房结婚呀。这一副“天时地利人和”的景象结婚不香吗?有一个人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但他不是这么选择的。

他既没有买房,也没有结婚。

他跟未婚妻说“亲爱的,我给你两个选择:

一、用现在这笔钱买一套小房子。

二、让我用这笔钱去投资,过几年买一套大的。”

未婚妻想了想说“我相信你,我选择第二个。”于是他们租了个两室一厅就结婚了。第二年生了女儿,但还是没买房。结婚第四年,这个小伙子成了投资公司的合伙人。

到了第六年,他买了一套挺一般的房子,全家人住了进去。到了他结婚十周年,也就是32岁的时候,他赚到了第一笔100万美金,折合成人民币也就是六七百万。

顺便问一下如果你是他,这时候你怎么选择?我想你的答案或许是置换一套好一点的大房子,但他的选择是接着做投资。

到了他87岁的时候,也就是2017年,他的净资产达到了734亿美元。顺便说一下,这些资产在当时,排名世界第四。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股神巴菲特。

如果巴菲特当年选择用自己的储蓄买一套房子然后和爱人一起安安稳稳地过日子,我想他可能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

同样是选择,为什么巴菲特与我们做出的选择却截然不同呢?

答案是他的心智模式。

形象地说,如果我们是站在山脚下看这个选择,那么巴菲特当时就是站在山顶看这个选择。

更开阔的视野,更独特的视角能让他更全面的审视眼前的这个选择,从而让他得到最优解。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他的心智模式。

02 什么是心智模式

那么到底什么是心智模式呢?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如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这个世界,理解我们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从而决定我们如何去行动的一套思维模式。

听起来可能有些抽象,我来举几个例子我们加深一下理解。早上起了床,你是先刷短视频还是先看书?

地铁里你是刷微博还是听本书?上班路上遇到同事,你是躲着走还是主动跟他打招呼?

工作的时候你是拖到最后再做,还是“今日事今日毕”?每个月发了工资你是拿一些存起来还是全部花光?

下了班回到家,你是选择点个外卖然后在沙发上躺尸,还是看菜谱买菜做一顿自己喜欢的晚饭?吃了饭是选择追剧还是出去跑步健身?

这些生活中的所有选择其实都是由我们的心智模式决定的。我们有什么样的心智模式,就会做什么样的选择。而这些选择或好或坏,都将构成我们的一生。

03 心智模式形成的三种来源

那既然心智模式这么重要,它是如何形成的呢?说来也简单,心智模式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和推理归纳。

心智模式的第一种来源,直接经验。也就是你直接与这个世界接触获得体验和感受。

举个栗子,小时候你被蛇咬过,长大后每次看到蛇就会有恐惧心理;上学的时候你每次考了全班第一名老师就会表扬你,于是你就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心智模式的第二种来源,间接经验,也就是我们从除自己以外的地方获取到的经验。

举个例子,你听别人说跟女生谈恋爱的时候“包治百病”,于是女朋友生气的时候,为了哄她开心你就给她买包;你听别人说当公务员好,于是你努力考公务员,结果考上以后发现公务员并不是你想要的工作。

心智模式的第三种来源,推理归纳。过年回家的时候二叔问上过大学的你和没上过大学在工地二哥一个月分别挣多少钱,结果你说自己一个月挣5000元,二哥说他一个月挣8000元。

结果二叔就酸溜溜的说看来读书也没什么用嘛,还不如去工地打工,挣的还多一点。

表面上看二叔的这个结论似乎确实没什么问题,但我们仔细推敲的话这种结论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看起来心智模型的三种来源似乎都有各自的局限,那我们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心智模型呢?

04 培养良好心智模式的方法

自省

自省是培养良好的心智模式的核心方法。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车马很近,微信很快,很多人半生就爱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这个社会似乎走得快了些,导致我们一直埋头赶路,却时常忘记了来时的路。

停下来自省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可以让我们发现自己内心世界深处隐藏的成见、假设、逻辑、规则,可以让我们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重新对自己做过的事加以检视。

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你从一个“过来人”的视角看问题时往往能看的更透彻更全面,也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

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就能避免在类似的事情上犯下同样的错误。所以,自省是优化心智模式的一个重要方式。

读书

心智模式健全的人往往具有缜密的思维方式,而我们的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是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碰撞出来的。

查理芒格说过“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可见读书对于让一个人变得智慧有多重要。

需要说明一下,这里我说的读书特定指读好书。书和人一样,有好的,也有坏的,交友不慎会误入歧途,读书不慎也会。

所以读书的时候我们要对书进行筛选。那什么是好书呢?真正的好书是需要你花费数倍于阅读的时间去思考和实践的。

换句话说所谓好书就是能够启发你的思维,优化你的行为的书。

向厉害的人学习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个人成长的最快方式就是向厉害的人学习。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说到:“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放在个人成就上也同样适用。

成功的人都是相似的,不成功的人各有各的不成功。一个人能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就,绝对有其过人之处。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他们的过人之处,变成自己的。

在《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这本书中作者也提到“成功人士一旦发现别人的好习惯,就立刻将这个习惯变成自己的。”

所以向厉害的人学习是优化心智模式的又一重要方式。

更换新的环境

心智模式的形成具有“路径依赖性”,也就是说你的成长环境和你的人生经历会影响你的选择。

为此,换一个新环境,有助于你的心智模式的改善。孟母三迁就很好的解释了这个道理。

具体到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在熟悉了一份工作后,主动跳槽,去迎接新的挑战。

正如清华大学陈国权教授所指出的,改善心智模式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让新颖、鲜活和丰富多样的体验不断冲刷、冲击、甚至冲破我们可能落后和固化的心智模式。

如果人们长期在一种熟悉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不仅很难产生新的灵感,而且很容易思维固化。

人们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自己有在各种环境下工作、生活来获得新的知识,优化我们的心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