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能人。这些人以超出当代人的眼光看待时事,并且在自己的认识范围之内推测出历史发展的趋势。但是他们提出的这些想法往往因为和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而得不到重视,最终只能无疾而终。

在我们的历史书中,清政府扮演的角色一向是一味求和,割地赔款的无能角色。我们对于李鸿章的认识也仅仅在于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鲜有人知晚清大臣李鸿章早在100多年前就曾告诫后人:要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养足兵力,灭掉邻国日本,但当时这个想法并没有人在意。

光绪意气风发,不听建议

晚清时期,清政府闭关锁国,狂妄自大,认为本身的实力雄厚,看不起其它的国家。清政府对于日本的印象还一直停留在过去的蛮夷之地,并不认为会对当时的清政府造成任何的威胁。

那时候沿海地区匪寇威胁已经十分严重,到了紫禁城大臣的眼中,这只不过是小小的侵犯,没有必要重视。再加上当时中国地大物博,日本仅仅是一个弹丸之地,清政府便更加盲目自信,并不把日本放在眼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清政府接到电报,听到日本侵略朝鲜的消息,起初朝中大臣并不当回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那时,光绪刚刚登上皇帝的宝座,意气风发,试图干出一番大事业。但局势面前,一切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他的头上压了一个强势的慈禧。

在很多事情面前,慈禧太后与光绪帝都持不相同的看法,二人的小摩擦渐渐的发展成为了后来的冲突。

清政府在慈禧太后的安排之下有条不紊地运转,皇帝只不过是一个玩偶,可有可无,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光绪帝想要成就一番伟业,却找不到发挥的空间

日本出兵侵略朝鲜,正好成了光绪帝的一个机会,他想要通过这次战争来证明自己,让大家看到自己的价值和过人之处。在他眼中,这次出兵帮助朝鲜可能会被载入史册,成就自己的光辉形象。

意气风发的光绪帝想要冲破慈禧太后的压制,表现出自己敢于担当的英雄一面,于是决定派兵帮助朝鲜。这个决定和朝中大臣的想法是一致的,因为毕竟在朝中大臣的眼中,日本仅仅是一个小国,只要清政府出兵帮助朝鲜,那么朝鲜的胜利将是必然。

借此机会,清政府还可以挽回尊严,重返辉煌。甚至曾国藩的长孙曾广均还夸下海口,说朝廷不仅要击退日本,还要在这次战争当中彻底除掉日本,扩大国家的领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试图力挽狂澜

但大臣李鸿章首先站出来反对,他提出: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生产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且摆脱掉了民族危机。

日本在踏上资本主义道路之后,不仅掌握了新式的生产技术,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生产力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强国的水平。

总而言之,李鸿章的意思就是说,日本早已经不是当年的弱国,清政府可能并不是日本的对手,这次出兵一定要谨慎,不能盲目行动。

为什么李鸿章会提出这样的建议呢?其实李鸿章在此之前就已经提醒过当权者,日本将会成为清政府最大的敌人,所以在这一次的战斗当中,他才会主张清政府求和,避免引发进一步的战争。

李鸿章与日本打交道的经验丰富,完全清楚日本的发展情况,现在的清政府已经不是日本的对手,如果这一次拒绝出兵朝鲜,一心一意发展本国产业,提高本国的生产力,加强军事管理,那么在将来还可以与日本抗衡。现在这种情况之下,贸然出兵,不仅不是日本的对手,甚至还会影响清政府的发展。

光绪帝不以为然,当时的他年轻气盛,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已经年迈的大臣的建议,甚至光绪帝还觉得李鸿章看不起自己,想要打压自己的威风。

当时的光绪一心只想证明自己,而且在他眼中,日本压根不是清政府的对手,完全听不进李鸿章的建议。李鸿章虽然看透这一切,但自己也仅仅是一个大臣,他无力挽救这一切。

节节退败,颜面尽失

战争开始之后,一切都如李鸿章所料,清兵在战场上节节退败。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清政府的失败会如此之快,极短的时间内就被人赶回到了沈阳地区。

光绪虽然勤奋,但他并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在战争面前,他就是一个纸老虎,没有任何的能力。面对清军的节节溃败,他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一次次下令让军队顶住。

清政府的兵力完全不足以抵抗日本的入侵,结果是一次又一次被人往回打,一次又一次的往后退。这让光绪大失颜面,曾经立下的豪言壮语顷刻间灰飞烟灭,他为了自己的面子,将一切损失都归咎于李鸿章,斥责李鸿章指挥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好胜的光绪帝听不进李鸿章的任何建议,一味地往前线派兵,所有的士兵都无心打仗,只是被逼无奈来前线。最终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完全战败告终。

屈辱并没有随着战争的结束告终,光绪为了尽快结束这场令他颜面尽失的战争选择了丧权辱国的割地条件,此前李鸿章曾告诫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同意割地的条件,光绪帝依然一意孤行,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从这一刻起,世界各国列强都试图想打中国一个巴掌。在这种局面前,李鸿章超越常人的眼光似乎没有任何的意义。

他一直在强调,要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日本,必须保存发展自己的实力。但没有人在意他的话语,也没有人听从他的建议,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