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藤说:

语数英是压在孩子身上的三座大山,其中以数学最为沉重。学龄前错误的数学启蒙,导致孩子严重缺乏数学思维,是他们入学后数学成绩越来越差的根本原因。

教育部曾经做过一项调查:超过40%的八年级学生为数学而焦虑。


随着学段增加,数学难度也不断递增,孩子越来越难考出高分,甚至数学成绩开始“掉队”,曾有人吐槽:初二那年弯腰捡了一支笔,从此再没听懂数学课。

数学这门学科,越深入学习,涉及到的思维方面的能力就越多,而且现阶段的国内学校数学教学更多以抽象演绎为主,需要学生凭空想象出很多运算和抽象过程。

所以严重缺乏数学思维,正是大多数孩子数学成绩越来越差的根本原因。


说起提升孩子的数学思维,不得不提风靡全国中小学的奥数班。

前一阵,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在一档节目中说:“奥数和数学的区别是很大的,并不适合于所有孩子,我女儿的奥数题我有的都不会,所以我不同意她上奥数班。”


小学数学的本质不是更广、更深、更偏的数学,而是探索更高阶或更贴近生活的数学。

而且上不上奥数班,家长首先要做一个发现者,那就是主动去觉察自己家孩子对数学有没有兴趣,在数学上有没有天分。

但家长自己的数学都烂到不行,又如何在家挖掘孩子的数学潜力呢!

被家长称作为“最会启发式教学的数学老师”慈老师,从最常见的儿童游戏和启蒙玩具入手,紧扣新课标下幼升小数学知识点,手把手教会家长在家开发孩子数学潜力的正确姿势。

一、数学启蒙,光会算数、数数远远不够

很多家长都认为数学启蒙就是教孩子算数、数数,其实这些都只是对数的认知。

真正的数学启蒙则是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孩子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数学思维启蒙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图形”的启蒙。
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从简单的数图形到复杂的立体图形,可以说图形贯穿了孩子的整个数学学习过程。


本质上,学习图形就是培养孩子空间想象能力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长看来,图形学习很简单。但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不同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差异是很大的。


有的孩子觉得平面图形转化立体图形的过程非常简单;也有些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十分薄弱,甚至一些小孩子的头脑当中,难于想象出家长所描述的影像,这样的状况不利于孩子打好数学基础,更会影响到初高中的数学成绩。

二、空间想象能力弱的孩子数学成绩在三个阶段出现下滑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孩子的数学成绩下滑集中在三个阶段。

第一次数学成绩下滑是在小学三年级。


通过分析我发现,这些孩子的成绩出现下滑,与三年级开始的“图形”学习有一定关系。
比如“周长与面积”是三年级的学习内容,也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很多孩子总也分不清楚面积和周长的区别是什么。

这就说明孩子对图形的感知能力越弱,空间想象能力也就越差。

第二次数学成绩下滑是在小学五六年级。


这个时期,立体图形展开与折叠、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等一系列“图形”内容开始出现。

那些对立体图形感知差的孩子,根本不能够想象出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的样子,也没有办法将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的样子,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没有感觉。

同时,这些孩子对度量等立体图形的单位在不能头脑中建立表象。

以上这些情况都将再一次导致孩子数学成绩的下滑。

第三个数学成绩变化的重要分界点就是初中二年级。


这个年级开始出现几何,也会导致一些原本数学比较好的孩子成绩下滑。

总结来看,孩子数学成绩的下滑,与图形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果孩子成绩持续下滑,没有方法改善,慢慢地数学不仅是孩子拉分的“凶手”,还会让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畏惧数学、厌恶数学。

三、学前龄孩子的空间想象力从搭积木开始

空间想象能力与幼小阶段的培养密切相关,因为学龄前孩子常常玩的搭积木、剪纸等游戏,也就是体验各种图的生成过程。

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各位家长,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多动手画图和制作实物模型来得到一定程度提升的。

搭积木不难,重点是怎么搭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我们都知道积木有不同的形状,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圆锥、拱形桥……但是你知道这些立体图形在孩子头脑中是什么样呢?
孩子搭积木的过程,也就意味着要将手中的多个物体摆放起来,成为他心中想象的样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每个孩子搭积木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孩子,搭积木的时候完全不看图纸。


有的孩子是先描绘心中“物品”的模样,再挑选积木进行拼搭。也就是说,孩子心中先有了想法,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积木。

还有的孩子是在众多的积木中随便捡,他自己也不知道想搭成什么样子,搭完再去想象“妈妈,你看像不像一个大炮?”“妈妈,我搭了一个小熊。”

第二类孩子,则是按照图纸一点点搭建。


问题来了,以上两种不同的表现,你觉得哪种更能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呢?

其实不同的搭积木方法,可以让孩子学习到不同的数学概念,这些都是孩子上了一年级后会涉及到的。

四、搭积木方法一按照想象随意拼搭


从培养想象力的角度来看,我个人更倾向于孩子按照想象随意拼搭。

家长在陪孩子搭积木的时候,可以先试着不给孩子图纸,就算搭得慢一点儿也没关系。

一开始选择稍稍少一点的图形来拼搭,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把发挥想象的过程参与进去。比如家长可以问问孩子,“宝贝,你想搭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你能自己描绘一下吗?”

孩子可能会用语言来描述他准备用哪些立体图形来搭积木,打算搭成什么样子,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用准确的语言说出每一块立体图形的名字,以及有什么特点,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按照图纸搭积木的过程,也就是孩子自然而然地认识立体图形的过程。
接下来家长可以继续观察,孩子用积木搭出来的效果跟他想象的、表达的是否一致。

如果一致,那说明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强。

如果孩子搭出来的跟想象中的有偏颇,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跟孩子一起想办法动手操作,换一块图形或摆在另一个地方,通过这样的调整来弥补孩子想象力的空白。


家长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孩子:“宝贝,怎么动一动可以让我们的铁塔有尖儿呢?”“宝贝,如果把这个正方体放在长方体的上面,你觉得是不是更像门了?”“宝贝,如果这个立体图形进行一下翻转,你觉得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家长的引导可以让孩子在动手操作与想象之间不断地建立链接,通过操作、观察不断地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积木形状输入到大脑中。

这样不断调整、重新搭建的过程,加上长期的亲子互动,对于孩子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绝对是效果显著的。

五、搭积木方法二光靠图纸搭积木


对很多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光靠图纸搭积木是很有难度的,所以这个过程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好处。

在搭积木的过程中,除了通过亲子互动来帮助孩子认识立体图形外,家长还可以完全把这个游戏交给孩子,让他独立且专注地看着图纸完成积木拼搭,构建起立体形状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

孩子独立完成搭建游戏后,家长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比如“正方体什么样”、“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呢”……这里就进入到了数学学习的另一个层次,对应了一年级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

还有一点很重要,家长一定要抓住孩子启蒙数学思维的黄金时期,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立体图形的同时家长进行启发式提问,帮助孩子将描述的语言与数学语言之间建立链接。

比如家长问孩子“方方正正的是正方体,方方正正是什么意思呢?正方体有几个面?”

家长的问题就会引导着孩子去观察和发现正方体,原来正方体有六个面是正方形,所以正方体是方方正正的。

家长还可以问孩子“圆柱为什么只能朝一个方向滚?球体为什么可以朝各个方向滚呢?”

观察后孩子能回答出“因为圆柱有两个面是圆形,所以可以朝一个方向滚。”

家长适时的追问,能够让孩子发现球体与圆柱的区别与联系。


家长的稍加点拨,孩子就从生活的情境语言进入到了数学语言中,数学中的图形思维自然得到了深度启蒙。

这两种搭积木的方法,都可以引发孩子对数学的思考:面在体上,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形与体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跃然于头脑中。

这个过程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最核心的过程,也是用数学思考的过程。

如果家长工作忙碌,平时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也没机会听到孩子表达内心对图形的想象,推荐尝试第二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