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述:2021年的A股,会是什么样的?他也许会像16年,也许会像17年,更可能会像18年,但唯独他不会是19年!但是不管他像什么,大家一定谨记春节前这个时间段是一个资金大规模流动的敏感点,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足以引起不小的问题。

2021年的策略为什么直到现在才发出来,我想大概跟目前这种混乱的局面有很大的关系,开年这短短几天,风格转换已达四次之多,我虽然已经放低21年的预期收益率,但是对于目前这种变幻莫测的行情依旧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这也是我的21年策略迟迟没有确定的原因。

一 那些年的A股是什么样的?

2020年作为波澜壮阔的一年,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很多人的股市认知。从盘面上来看,扣除新股,3800只股票,中位数涨幅2%,2000只股票上涨,1800只下跌,整体来看,局面不容乐观,考虑股票上涨过程中的进进出出的沉默成本,其实很大程度上,今年大部分人并没有赚到钱!

2021年,A股会是什么样的?如果想知道这个答案,那么我们从A股的历史行情来参悟是否可行呢?我感觉这也并非不可以!

16年的A股,是什么样的,16年的A股,如果扣除16年的一月份,整体来看,其实涨幅并不是很理想,整个时间段基本就是成长股的天下,年度涨幅榜扣除新股后,三江购物这个类重组股成为了第一名。

那么17年的A股是什么样的呢?17年的A股在经历了15年的波涛汹涌,16年的开年大回撤,17年的A股从整体来看,就是一个价值回归的走势,当然,这种走势跟19年的复盘来说,看起来十分类似。

18年回忆的梦魇,依旧徘徊在大家的心头,从21年行情来猜测,如果结构性行情依旧,那么18年的梦魇也许也不是不可能,虽然这种概率很低!

二 怎么看目前的A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股到底有没有泡沫?

A股有没有泡沫我不知道,因为一直涨的A股是绝对没有泡沫的,几百倍的新能源,七八十的光伏,六七十的消费,你敢说他有泡沫,他立马再给你涨个一二十PE出来,高度膨胀的板块是从来不言顶的。

目前A股的估值系统,有很大一部分不是共识胜似共识的东西,分层估值,上层依照风口赛道进行估值,不计成本,不计回报,不考虑PE,不考虑增长率,完全看赛道、风口的资金拥挤程度进行判别。中层估值考虑回报率、成长性和增长率,在PE的基础上完全可以给予更大的自主权,45倍、50倍都是可以接受的,底仓资产考虑PE,在30倍以内进行徘徊,进行合理估值,更有甚者,直接拿净资产进行股价换算。

分层估值这种逻辑,直接导致了A股目前这种囚徒困境,风口股赛道资金极其拥挤,急需要以时间换空间烫平20年的股价高速增长。

成长股因为目前整体大环境的宏观收缩,股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制,PE股估值目前来看,更是整体受到了机构及其基金的抛弃。

从估值来看A股到底有没有泡沫,目前来看,非常明显,这条路走不通!

三 2021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宏观上来看,不放松就是紧,目前大的资金面,包括整体流动性来看,都是一定程度上收紧的,所以春季躁动,本质上已经开启,并且因为宏观方面的原因,整体资金依旧龟缩在热点风口之内,看似热点的不断放量,实际上就是因为缺钱。

今年上涨的外资重仓股,以及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抱团股,一个目前汇率肯定有底线,一个抱团股肯定有上限,如果汇率稳住,抱团股的市梦率也导致股价的持续调整,这两条主线肯定不能继续引导A股进行上行。

在大的宏观复苏及21年Q1必然的同比增长条件下,那么在资金面稍微宽松中,成长股以及疫情受损股必然第一个受益于资金面的充裕而导致股价的上行。

所以重点来看,21年上半年不管行情如何延续,受到宏观压制的成长股及疫情受损股,当仁不让的应该是大家着重关注的要点。

从开局第一周的行情来看,资金多少有些畏高的情绪存在,对于这些个风口,目前并不做猜测,大的流动性犹在,但是局部流动性收缩,所以风口并不一定说散就散,不关注,不参与即可。春节前后的一季度,历来是春季躁动的时间点,这个时间段,年报和一季报竞相出炉,因为大的风口和趋势已经炒过,所以后面因为资金沉淀的缘故,继续持仓这些并不会使得你产生超额收益,所以如果想要取得超额收益,那么出奇制胜则是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要手段。

因为20年Q1众所周知的问题,所以21Q1会出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件,就是1季度预增会形成一个新的风口,从20年7月开始,因为外资重仓和内资机构抱团所导致的流动性分层抽血大小股票和一众成长股暴跌,恰好为这个风口清理掉了相应的泡沫,在泡沫出清的前提下,21年Q1预增的成长股,将会处在一个非常舒适的环境下,理所应当的获得一部分超额收益!

综上总结来看,21年,我的持仓策略是,热点行业不做空,不在风口的PE股不看空,高低适度切换,主抓Q1预增成长股,适度配置低PE股,做抱团滞涨股资金外溢的价值回归,主抓生产端和资产端的通胀预期。

21年上半年的策略其实很好做,但是其实21年下半年的策略就很困难了,因为全年的趋势,现在才走了几天,所以预判来看,上半年出奇,那么下半年简单来看,就必须是守正。先从宏观来看,因为去年上半年基数低,所以今年上半年的宏观经济还是快速回升的,但是下半年的数据因为基数已经上来,预期来看还是不好预判,但是不确定加大并不代表去看空,毕竟整体大的宏观是宽松的,并且明年肯定不是拐点。

看空预期不明朗,毕竟放了那么多的水,上半年出奇如果有超额收益,那么下半年价值回归和资产明确通胀的预期将会非常明显,所以下半年的预判就是守正,在生产端的价值传导至资产端,可以在生产端和资产端同时进行布局,做价值回归的蹲守!所以总结来看,上半年成长,下半年通胀,这种策略在大的宏观面前,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举个例子,例如按照中字头的净资产进行估价蹲守,例如按照生产材料端的预期通胀进行蹲守,例如按照明确价值资产溢价进行蹲守,这些都是价值回归的一些传统操作)

最近也不要研究什么板块趋势了,只看补涨,哪个板块涨得高的,后续跟着凑个补涨的逻辑,要不就是直接挖掘低位被砸到爆的小盘成长股,因为大盘股的溢价实在是太高了,性价比不划算!

目前抱团股这种格局,抱团股上涨,基金净值跟涨,基金持续募资,募资到手之后继续买入基金重仓抱团股,这种不看估值只是闭上眼买买买的样子,跟17年底的50永远涨有一拼,虽然不知道绩优股抱团何时瓦解,但是不看空不参与现在是最好的态度,毕竟100多PE的股价,真要大范围回踩起来,也是会要人半条命的,抱团一时爽,一直抱一直爽,希望看不到终结的这一天。在这里,一定要时刻注意基金持股的滞涨问题,基民作为一个相对敏感的人群,长时间的滞涨会产生多米诺效应,包括不限于领导层的口头窗口指导问题,对于这些核心股票的上涨空间,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最后总结,从2015年至今,大盘股溢价超越小盘股的时间在这5年间大概只有两次也就是两个季度的样子,也许你会说注册制之后不一样,但是从历史来看,5年间成长小盘涨幅只有2个季度输给了大盘股,现在的现状是大的资金和小散都跟随去了绩优大盘股,绩优小盘成长股的PE都要砸到20PE了,这在这5年里的任何时刻都是极其具有诱惑的,不是说我对成长股有什么想法,只能说产生溢价的大盘股我是感觉真的没有性价比,2021年,对于仍在下杀估值的成长小盘股,我想说,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特别提示,以上标的及板块不做买卖推荐,切勿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