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缅甸北部山水相连,千百年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由于文化、经济、战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汉字、汉语是缅北很多地方的官方语言,所以给人一种掸邦、佤邦都是华人的错觉,其实缅北只有果敢是华人,掸族、佤族等都是高度汉化的民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敢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领土。秦时为哀牢地从东汉到宋朝一直为永昌郡(府),元朝为云南行省的镇康路和孟定路,明朝是分属永昌府和孟定府,清朝受木邦宣慰司管辖。抗战时,果敢土司还前往昆明、云南等地接受召见,但后来杨姓土司为一己私利,选择了加入缅甸。

虽然加入中华版图的历史悠久,但在明末以前这里一直是不毛之地。公元1657年,即清顺治14年,南明永历帝在清军追击下,由贵州安隆退入云南。次年,吴三桂步步紧逼,晋王李定国无力招架,永历帝又从保山退到了中缅边境的腾冲地区。

1659年初,李定国在潞江被清军所败,永历帝又进一步退到蛮莫,并让当地土司携带黄金百两,恳请缅王收留避难。缅王贪图永历帝财宝,将其软禁在王城。李定国为救出永历帝,多次攻打缅甸王城,无奈寡不敌众,只得含恨退兵。

1661年,吴三桂追至缅甸,逼缅王交出永历帝。永历帝在昆明被吴三桂用弓弦绞死后,南明军队群龙无首,除小部分降清外,大部分都扎根在中缅边境地区。这部分明朝遗民的后裔构成了果敢人的主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代长期统治果敢地区的杨姓土司祖籍南京应天府,明初随沐英征讨云南时入滇。清朝初年,杨家先祖追随永历帝一路来到缅甸,最终落脚果敢麻栗坝火烧寨。清朝时,杨家在果敢崛起,成为当地的“大伙头”,即首领、头人。光绪初年,杨国正被清政府正式任命为果敢土司。

英国人将罂粟传入后,金三角地区凭借特殊的环境条件,迅速形成了土著种植、制作鸦片,旅缅汉人运输、贩卖鸦片的产业链条。在杨国正的主持下,麻栗坝“烟名”远播,尤其是一年一度的“烟会”成为当地的盛事。

为了保护鸦片贸易,杨家始终维持着一支土司武装。抗战爆发后,土司杨文炳宣布抗日,并前往重庆接受蒋介石的召见,武装也改编为自卫队。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自卫队编入20集团军,在作战中牺牲150余人。

虽然抗战有功,但1948年缅甸独立时,杨文炳之子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掸邦财政部长,杨振声为果敢下议员。杨家兄弟二人为一己私利,提出了“果敢系缅甸领土“的议案。缅甸国会很快通过,并写入宪法,这样果敢从此离开了中华版图。

继杨振材之后,统治金三角的曾被美国政府称为“海洛因教父”的罗星汉。罗家也是永历帝带去缅甸的明朝遗民。罗家祖上是李定国的副将,兵败后隐藏身世,第八代出了一个在缅北赫赫有名的“罗四老板”——罗朝兴。

罗朝兴靠马帮起家,最多时手下拥有200多匹骡马,为长子罗星汉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罗星汉少年时加入了国民党残军在金三角创办的军事训练班。残军退回台湾后,罗星汉依靠土司杨家二小姐的支持下,最终发展成了集产供销于一身的金三角第一代毒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永历帝带来的官兵,缅北一直是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不少云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商贾马帮也选择定居在此,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汉人为主体的小社会。

永历帝登基前为“桂王”,他们最早叫“桂家人”,后来英国殖民者将他们居住的地方译为“果敢”,可能是因为中文释义中包含着“果断”、“勇敢”等褒义词,慢慢地他们就成了“果敢人”,缅甸独立后正式将果敢地区,说云南方言的汉人认定为“果敢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