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武定县城的核心

383年前的徐霞客,最后的目的地是宾川鸡足山。

但因为要到元谋的江边考察金沙江,所以徐霞客并没有走寻常路:昆明-安宁-楚雄-南华-祥云-宾川,而是绕道富民-武定-元谋-大姚-姚安-祥云。

这就是徐霞客要到武定府的根本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霞客到云南主要是为了到鸡足山

很可惜,徐霞客关于武定府、尤其是武定县的游记是缺失的,所以我们也无缘看得到徐霞客亲笔写下的这一段游记。

但徐霞客的行踪也不是无迹可循的。后来的编注者有这样一段记录:

季会明补曰:“此后共缺十九日。询其从游之仆,云武定府有狮子山,丛林甚盛,僧亦敬客。留憩数日,遍阅武定诸名胜。后至元谋县,登雷应山,见活佛,为作碑记,穷金沙江。由是出官庄,经三姚(三姚:大姚县、姚安府、姚州)而达鸡足。此其大略也。余由十二月记忆之,其在武定、元谋间无疑矣。夫霞客虽往,而其仆犹在,文之所缺者,从而考之,是仆足当霞客之遗献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

就算这样,还是遗憾。

翻开历史的画卷,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脑补出383年的徐霞客,在武定府能看到武定府治,也就是武定县城;武定县城的明清古八景;武定狮子山……等等。

今天我们先来说当年的武定府城池:府治。

徐霞客到了武定县的第一天,应该就住在府治,毕竟是他自己说的:

“十一日自小甸堡至武定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富民小甸村附近

武定府与今天的武定县,府治和县城有什么区别呢?

在明朝,“府”一级是“省”(布政使司)下一级的行政单位,相当于今天的地市一级,所以当年的武定府还是很牛的哦。

当年的武定府下辖二个州(和曲州、禄劝州)、一个县(元谋)。

徐霞客没有到过禄劝州,主要到的就是和曲州和元谋县,也就是今天的武定县和元谋县。

在明朝,一个府的中心和标志和今天也是一样的,也就是政府所在地,是有城墙、府署的城池,也就是今天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南京城墙

当年武定府的府治是这样的:

明隆庆三年知府刘宗寅、同知邓世彦移建石城。周六里,高二丈,设四门,东曰迎祥南曰毓秀西曰宁远北曰丰润。万历间同知袁国藩增高三尺五池。和曲州附郭。

明·陈善《新建武定城治记》有武定府城池的更多介绍:

隆庆二年,陈公因刘君请躬往,相度叹曰,兹省会之藩篱,滇南之右臂也,迁城移府乃可长久。题奉钦依择地,于狮山之麓,然工费钜甚,左使邬公琏曰设险守邦,不宜惜费,议定以。三年五月初十日起工讫于四年十二月,为石城者七百九十丈八尺有奇,为城楼者四,为铺者十,为水洞者七,府治儒学院道行台和曲州驿城隍庙山川社稷厉坛次第落成,雄壮甲于列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朝的城墙与城池

可见,当年的武定府治是标准的明朝“府”配置,因为是新修的,再加上位置重要,因此修好之后,”雄壮甲于列郡。”

上文中的“陈公”也就云南当时的巡抚陈用宾。具体建成的地点在“狮山之麓”,也就是今天的武定县城所在。

需要说明的是“和曲州附郭”

和曲州的州府原来在九厂旧城,这次新修府治,把和曲州的行政办公地点也也移到府治之内,这就叫附郭。

后来的历史中,武定经历几次凤氏土司与朝廷派出官员的“土流之争”的战乱,也是毁了修、修了毁,甚至在徐霞客离开后的崇祯十二年,当时的武定府知府卢懋鼎都还在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狮子正续寺已经山下的武定县城

这次武定府治的修建,为后来武定整体发展奠定了基础,确定了武定的格局,一直延续到成了今天的武定县城。

因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徐霞客真的只是武定府这座城池一个匆匆的过客、一个劳累的旅者而已,没有任何特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定狮子山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