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不仅让外界对其营收主力项目产生质疑,同时对爱尔眼科的品牌产生了负面影响。

作者丨君平

出品丨鳌头财经(theSankei)

新年伊始,知名抗疫医生艾芬在微博发布的一则视频,将市值3000亿的白马股爱尔眼科(300015.SZ)拖入舆论旋涡。

据了解,事情的起因源于去年12月31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医生艾芬发微博称,她在爱尔眼科接受晶体植入手术,因前期检查不彻底导致视网膜脱落。

1月4日,爱尔眼科发布公告称视网膜脱落与手术无关,一时双方各执一词。

一方是“抗疫英雄”,一方是中国眼科连锁医院龙头,这一事件也引起各方关注,此事一出,1月4日爱尔眼科股价大跌,截至收盘报68.22元/股,此后两日稍有回升,截至发稿时为71.27元/股。

“吹哨人”网络维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艾芬自述,去年5月其感觉视力明显下降,经熟人介绍后前往爱尔眼科就诊,该院副院长王勇对其实施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其右眼裸眼视力由0.2矫正至0.4。

但到了今年7月份,艾芬右眼视力迅速下降至0.1,此后艾芬去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检查,检查的结果则是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近乎失明。

于是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艾芬质疑爱尔眼科隐瞒其视网膜病变问题,夸大晶体植入作用,并耽误了她眼疾的治疗。

当日晚间,武汉爱尔眼科在社交媒体发布回应,称医院第一时间对诊疗全流程开展自查,患者右眼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有手术适应症,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

这一回答并未让此事件画上休止符,反而愈演愈烈。今年1月1日,艾芬在微博回应称医院要求做的术前B超和OCT检查有没有异常与眼底视网膜平复不是一个概念,并希望爱尔眼科公布她正确的白内障照片。

2日上午,上市集团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首度发声,称“工作组将对此事进行全面调查核实。集团对艾芬女士所述病痛表示关心和同情,并愿意为其后续治疗提供帮助。”

4日,爱尔眼科发布《关于艾芬女士诊疗过程的核查报告》,《报告》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面对该报告,艾芬的回答则是“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管理混乱,推卸责任。”直至今日,艾芬仍在微博上持续回应,就《报告》内容一一晒出证据反驳。

艾芬事件或许只是爱尔眼科医疗不规范的冰山一角,鳌头财经查询天眼查数据显示,爱尔眼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司法解析47条,法律诉讼45条,案由则涉及股权转让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纠纷等,也从侧面反映出集团管理存在不规范之处。

并购扩张埋下隐患

爱尔眼科发家之初也走了一条与“莆田系”相同的承包科室之路,在登陆科创板后又通过不断地并购扩张至今,今日的事件或许在昨日已埋下伏笔。

时间回溯到2009年,A股创业板诞生,爱尔眼科也成为了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之后便开启了并购扩张之路。

数据显示,2009年到2013年间,爱尔眼科便通过自有资金或公开募资新建或收购医院;2014年开始,爱尔眼科通过并购基金加速在全国布点医院,2014年至2017年,平均每年新增40家医院。

截至目前,爱尔眼科在中国内地拥有超过500家眼科医院及中心、5000余名眼科医生。

持续的扩张一方面造就了爱尔眼科总市值从69亿元攀升至如今的3000亿元左右,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商誉,同时为医疗管理埋下隐患。

财报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爱尔眼科商誉为41.26亿元,较年初增长56.41%。

“过高的商誉无疑是一种隐患,当集团业绩出现下滑,其商誉可能存在爆雷的风险,此次自身服务体系欠缺所引发的事件,可能会成为导火索。”长期观察资本市场人士向鳌头财经表示。

实际上,此次事件中引发纠纷的白内障手术项目,是爱尔眼科的第三大营收来源。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白内障手术营收为6.25亿元,位居第三,前两位则是录入15.41亿元营收的屈光手术和录入8.23亿元营收的视光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白内障手术项目占爱尔眼科营收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其营收的增速却在逐年上涨。

历史财报显示,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其白内障手术项目营收分别为14.17亿元、15.45亿元和17.60亿元,占营收总比重分别为23.77%、19.29%和7.62%。

在财报中,爱尔眼科也承认了白内障业务的贡献,“高端多焦晶体、飞秒白内障术式等应用增加,确保了该项目的稳定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不仅让外界对其营收主力项目产生质疑,同时对爱尔眼科的品牌产生了负面影响。

“民营医院”和“抗疫英雄”的角色对立,让关注此事的人不自觉的占到了艾芬医生的一方,目前双方仍各执一词,双方的对峙也在继续,责任的归属、事情的真相最终一定会明晰,但艾芬医生的右眼却不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