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作为世界军事领域的传世瑰宝,当它传入西方后,受到了西方军事家们的一致推崇。

据传说,当年拿破仑战败后,在圣赫勒拿岛的囚禁中度过了自己的最后岁月,当他看到《孙子兵法》时,曾老泪纵横说:“如果我早看到它,怎会落得如此下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孙子兵法》英文版、德文版的问世,西方军事界对孙子军事思想的研究更加深入,据说当德皇威廉二世拿到德文版的《孙子兵法》时,对德国为什么会在战争中失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柯林斯甚至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根本就是一场盲目的大混战、一场毫无意义的人类浩劫,而归根结底,它是当时各帝国主义国家军事战略的落后所导致的,而《孙子兵法》关于这种军事战略的阐述就非常深刻。

发生于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历时4年多,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在战争期间,大约有1000万人直接战死疆场,2000万人因战争而受伤,全球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2700亿美元。

因为战争而引起的饥荒、瘟疫造成的损失,更是数不胜数。

这场战争,也彻底改变了国际秩序。首先是几个帝国被终结:

奥匈帝国彻底解体,分裂成了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其核心部分仅剩下了现在的土耳其,面积是其黄金时代的1/5。

德意志帝国解体,其在欧洲的领土失去了1/8,全球的海外殖民地被瓜分一空。

沙俄帝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沙皇的统治彻底倒台。

英法两国虽然取胜,但其实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而美国开始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资本输出国,军事实力与英国并驾齐驱。

后起之秀日本异军突起,成为仅次于英美的军事强国。

然而,这种国际秩序仍然是不稳固的,列强之间矛盾重重。于是在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一战”称为是列强之间的称霸战,参战各方之间的争斗,毫无正义性可言,列宁就曾评价一战说:“两个强盗不等三个强盗拿到他们订购的新刀子,就发动了进攻,这值得大惊小怪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照美国军事专家的说法,“一战”从根本上反映了各国在军事战略思想上的落后,那么这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各国缺乏比较通畅的大国沟通协商机制。一战后,各国才成立了国际联盟,负责协调大国关系和处理国际事务,但收效甚微。

直到二战以后,反法西斯同盟才正式设立了联合国,为日后维护世界和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当时交战双方都低估了对方的军事实力力量,高估了自己的力量。比如,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曾经大言不惭的说:“只要我和你们(奥匈帝国)联手,其他国家便无足挂齿。”

而事实上,他们无力快速吃掉英法,只能陷入沟壕战的泥潭之中。

第三,一些国家过分明目张胆地抢夺势力范围、争霸世界,因此激化了各国的矛盾。以德国为例,由于是后起之秀,德国急于改变英法等国建立的旧秩序,于是推出了“世界政策”,用咄咄逼人的武力与英国争夺地盘,这必然引发双方的热战冲突。

由此可见,一战中各国的军事战略思想是落后的,因此导致了一场看似没有意义的大混战。

那么,成书于2000多年前的《孙子兵法》,又提出了哪些与这种说法对应的军事战略思想呢?

1、“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在这里讨论了战争的一般原则:运用谋略以使得敌国完整无损的降服为上策,其次是运用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再次是运用军事手段去征服,而直接攻打敌人的城池是最差之选。

所以,孙子认为,善于运用战争工具的人,降服敌人的最好手段不是通过战场上的厮杀,毁灭敌人的国家也不需要进行旷日持久的征伐。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在这里,孙子提出了一条指导战争的一般规律:通过“知己”和“知彼”,来达到预测战争胜负的目的,从而避免在战场上失败。

具体来说,孙子给出了5条预测胜利的条件: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判断己方能否取胜,不是拍拍脑门、拍拍大腿就能决定的,而是需要从这5个条件入手,综合分析判断:

(1)清楚地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与敌作战、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与敌作战的,能够获胜;

(2)懂得根据兵力的多少而采取不同战略战术的,能够获胜;

(3)将帅与士兵同心同德、同仇敌忾的,能够获胜;

(4)以充分周密的准备去对付毫无准备的敌人的,能够获胜;

(5)将帅有组织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获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如果再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两国相争,该从哪些方面来判断胜负的趋势呢?孙子提出了“政治”、“天时”、“地利”、“将帅”、“法制”5个关键词。

(1)政治,即一国之人民可以与他们的君主同心同德、同生共死,那么他们将不惧怕任何危难。

(2)天时,即用兵时的昼夜晴雨、严寒酷暑、春夏秋冬等气候情况,掌握了天时,则可事半而功倍,而违背了天时,则事倍而功半。

(3)地利,即用兵时距离的远与近,地势的险峻与平坦,地域的宽阔与狭窄,是死地还是生地等地理条件。

(4)将帅,即军队的主帅,是否具有足智多谋、言而有信、关爱部下、勇猛果断、治军严明等素质和能力。

(5)法制,即军队的组织编制、军事训练、管理教育、军令法规、武器装备、军需供应等情况,是否适应当前战争的需要。

综合考虑这5种情况,就基本可以判断战争的胜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