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恩师符定一商鞅徙木立信论毛泽东后来深入湖南农村考察,写出了经典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给符定一写的信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

在历史书中,这个起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封建王朝的终结,也是中华民国的开启。

王朝更迭需要闹革命,但也要流血牺牲。当时很多革命党人到处演讲,希望人们起来闹革命。

有个在湘乡中学读书的青年听了演讲后热血沸腾,决心参加革命干一番事业,于是毅然投奔了新军,成为一名列兵。

这个青年就是毛泽东

而他的长官,就是后来追随他的国民党“元老级人物”程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在新军里当了半年兵,虽然没学到啥“真本事”,但好歹学会了行军打仗的基础。他参军的目的是为了改变中国,可是半年下来,他对革命非常失望,于是就退了伍,想继续求学寻找中国的出路。

想一想我们18岁还在为考哪所大学而迷茫的时候,毛泽东已经在寻找中国的出路。

恰好这时碰上湖南省立第一中学招生,毛泽东立即报了名,而这所学校的校长就是慧眼识珠、认为毛泽东必成大器的符定一。

1

湖南省立第一中学的招生名额只有150人,能考上的个个都是人才。

当时的毛泽东已经怀有一腔报国之心,于是奋笔写下了一篇文章:《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要策》。

这篇文章以教育与实业为出发点,实事求是地将教育与实业的联系分析的十分透彻。

读过《毛选》的人都知道,毛泽东写文章与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别人只是提出了问题,而他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时的阅卷老师读完后直接惊呆了,他直接找到校长符定一说:

“符校长,这个学生写的文章真叫人拍案叫绝!”

符定一拿来一读,果然拍案叫绝的说:“奇文奇文,真是奇文!这名学生一定要录取!”

然后翻看卷首,发现该学生遒劲有力地写着三个字:毛泽东。

第二天放榜后,毛泽东被列在第一名的位置上。

开学后,符定一迫不及待的见了毛泽东,可当他看见眼前面如土色,穿着土布衣裳,操着一口浓厚的湘潭口音的青年时,突然又犯了顾虑:他能是写出这篇奇文的学生吗?

交谈过后,才发现他不仅来自韶山冲那个小地方,而且任课老师没有一个知名的,符定一更加疑虑,于是以复试为由,让毛泽东当面再写一篇文章,题目只有五个字:《论救国之道》

在校长面前写文章,就好比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再多的灵感,估计也被吓跑了,可毛泽东气定神闲,文思敏捷,一气呵成完成了文章。

符定一读后,才发现这篇文章比入学那篇文章更加令人拍案叫绝,他激动的对毛泽东说:

“毛泽东同学,将来拯救中国的重任,就落到你们这样青年人的肩上了!”

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小16岁的学生,爱才的符定一欣喜若狂,他认定毛泽东今后必成大器,于是想好好的栽培他,还把自己最心爱的294卷本《资治通鉴》送给了毛泽东,希望他能参透其中的治国之道。

这本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对毛泽东影响很大,晚年时,他的床头总是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而且通读了17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

符定一教学严厉是出了名的。

这个从旧社会中走出来的校长,思想一点也不陈旧,他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博学多识,成为栋梁之才,将来为“拯救中国”而读书。

所以从凌晨吹哨出操开始,到晚上熄灯之前,他总是亲自去巡视一遍才放心。

有一天晚上,他照例到各个宿舍巡视,突然发现锅炉房处有一盏灯亮着,他走近一看才发现毛泽东捧着书,正忘我地诵读,而那本书就是他送给毛泽东的《资治通鉴》。

此情此景,更加坚定了符定一的看法:毛泽东将来必成大器。

有一回,符定一路过学校的橱窗栏,发现很多学生和教师在围观,那是学校作文比赛的优秀作品,第一篇就是毛泽东的《商鞅徙木立信论》。

一名教师读完后,对符定一说:

“校长,你看这篇文章写的多精彩,作者目光如炬,敢说敢言,关心国家之命运,前途不可限量!”

符定一捋了捋胡子,没说什么,但他比谁都清楚,毛泽东的格局早已在他们之上。

为了奖励毛泽东,符定一又把自己珍藏的《御批通鉴辑览》送给了他,可这些对于迫切渴望知识的毛泽东来说,还远远不够。没过多久,他找到校长符定一说:

“我准备退学。”

符定一十分吃惊,但听了毛泽东的理由后,虽有万般不舍,但他还是被毛泽东折服了。

毛泽东说,在这里学习的知识面太窄,思想没有多大突破。是啊,在这所小学校里,怎能装下毛泽东的远大抱负呢?

于是符定一推荐毛泽东去考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那里也许能遇到他志同道合的朋友。

3

像毛泽东这样胸怀天下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个人物。

在湖南一师读书的过程中,他就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广交天下好友,谈论国家大事,并且利用暑假的时间,深入湖南农村进行实地考察。这样用脚步丈量得来的知识,不比别人优秀才怪。

1915年,符定一举家迁往北平。

虽然隔得远了,但符定一经常关注着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学习中,毛泽东的成长很快,由他创办的《湘江评论》,因敢说敢言、观点独到迅速火遍整个湖南,当然还火到了北平和上海。

现在想来,这跟自媒体写文章是一个道理,只要文章写得好,自然会得到一大批粉丝的支持。

在北平的符定一就是毛泽东的“忠实粉丝”,几乎每期必读,每一次都被文章中深刻的思想而拍案叫绝,只可惜《湘江评论》只办了五期就被叫停,但毛泽东拯救中国的梦想从未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2年,湖南军阀赵恒锡枪杀了湖南劳工首领,毛泽东十分愤怒,领导了长沙6000多工人大罢工,并且率领11个工团代表与赵恒锡辩论三天,最终获得了工人集会结社的权利。

毛泽东为工人争取了权利,但同时也得罪了赵恒锡。

赵恒锡命令手下人秘密逮捕毛泽东,符定一虽然身在北平,但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毛泽东。

有一天,他从省政府工作的表弟处得知赵恒锡要抓捕正在长沙养病的毛泽东,顿时觉得大事不妙,他对表弟说:

“你们不要抓他,将来他的成就绝对在你我之上!”

然后他又花钱托关系四处打点,力保毛泽东,并且连夜赶到毛泽东的住处,让他赶紧离开。看到年近半百的老校长亲自赶来营救自己,毛泽东十分感动。

毛泽东平安离开湖南后,符定一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4

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后,毛泽东被确定为党的领导人,他的名字开始响彻大江南北。

而此时的符定一,更加坚信当初的预言。

在北平,凡是有关毛泽东的报纸,他都必看。当他看到报纸上有“朱、毛匪徒”这样的字眼时,十分生气,有时也会拍着桌子怒骂国民党:都是一群乌合之众!

在他看来,只有自己这个学生才能堪当大任,拯救中国。

1946年,毛泽东邀请符定一到延安看一看,符定一十分高兴,带着女儿符德芳一同前往。

这时候的符定一思想越来越进步,他在演讲会上深刻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与腐败,号召人民群众跟着共产党,跟着毛主席,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然后毛泽东亲自带着符定一父女俩,到延安的学校、食堂、部队等转一转,每到一处,人们都激动地围着毛主席,聆听他的讲话,此情此景,符定一想到了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到校舍干净明亮,部队军纪严明,领袖与群众如此的亲密无间,符定一明白了共产党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也顿感自己学生的伟大。

回到北平后,符定一不顾危险,向北平各界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备战”的阴谋,并大力宣传毛泽东的主张,号召人们支持共产党,支持毛泽东。

但很快,他就被国民党逮捕了。

得知这一消息,叶剑英一方面展开营救,一方面告诉了毛泽东。听到老师被捕的消息,毛泽东当即指示叶剑英全力营救。

后来在北平师生的抗议以及共产党舆论的压力下,符定一被“无罪释放”。当他从监狱出来那一刻,突然感觉自己也伟大了很多。

5

解放北平之前,符定一不顾个人危险,化妆成村野老夫赶到西柏坡。

见到毛泽东后,符定一向他建议:解放北平,我认为应当先攻克天津,北平就会不攻自破,这样既能和平解放北平,又能保护这座古城。

毛泽东听后激动地说,“符老,您真是给我们提了一个宝贵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

后来解放北平的方案果真采取了符定一的建议,先攻克天津,再夺取北平。

果不其然,天津被攻克后,傅作义失去了抵抗的屏障,接受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所有条件。毛泽东第一时间找到了符定一,夸赞他说:

“符老,您的建议真是英明。”

符定一感慨的说,“这都是共产党的英明和你的胸怀宽广,否则北平怎能和平解放呢?”

符定一所言不假,他的建议确实很妙,但毛泽东的运筹帷幄才是关键

1949年10月1日,符定一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亲眼看见自己的学生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在中南海举行家宴,邀请符定一、章士钊等人参加。晚饭开始前,毛泽东拉着符定一的手,让他坐在上席,符定一连忙推让说,“使不得,使不得,您是主席,应该坐上座。”

毛泽东硬把他拉到上席的位子上说,“哪有学生坐上座的道理?”

师生再次相见,仿佛又回到了37年前,符定一仿佛又看到了当初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的情形,就那么一眼,他就判断毛泽东日后必成大器。

当预言变成现实,符定一才发现,毛泽东不仅拯救了中国,而且自己还追随了他一生。

只不过,这才是最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