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的一天,阿尔弗雷德·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无意间落到了墙上的世界地图……“为什么地图上的美洲和欧洲、非洲海岸线如此吻合,难道这几块大陆曾经是相连的吗?”他大胆设想:这两块大陆早先是一个整体,后来因破裂、漂移而分开。

1912年,魏格纳正式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在1915年发表的《海陆的起源》一书中作了论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地图

01提出即遭反对的学说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一出来,地理学家的反对意见几乎是同声一片。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随着古地磁与地震学、宇航观测的发展,使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获得了新生,并为板块构造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大陆漂移的动力机制与地球自转的两种分力有关:向西漂移的潮汐力和指向赤道的离极力。较轻硅铝质的大陆块漂浮在较重的黏性的硅镁层之上,由于潮汐力和离极力的作用使泛大陆破裂并与硅镁层分离,分别向西、向赤道作大规模水平漂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泛大陆存在及大陆破裂、漂移的证据主要有:

海岸线: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两岸构造: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

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如巴西和南非石炭——二叠系的地层中均含一种生活在淡水或微咸水中的爬行类——中龙化石,而迄今为止世界上其他地区都未曾发现。又如主要生长于寒冷气候条件下的舌羊齿植物化石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诸大陆的石炭——二叠系中,而这些大陆所在的气候带却不相同。

驱动大陆漂移的力到底是什么呢?地球物理学家经过潜心钻研,给出了与实际完全吻合的模型:简单地说,就是板块运移划开洋壳引起部分熔融岩浆上涌,在陆块后面冒泡,巨大的岩浆热动力推着板块往前。

该模型说明大陆板块在大洋中是通过热力驱动的,就好比大陆板块自带了一个螺旋桨,靠自身漂移过程产生的热力前后的不平衡而驱动前行。该研究支持了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内容,补充了其中关于源动力的问题。

冰岛Thingvellir,大陆漂移造成的裂谷

03魏格纳

魏格纳(1880年11月——1930年11月),德国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大陆漂移说的创始人。他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

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

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入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1930年11月,他在格陵兰考察冰原时遇难,享年50岁,被称为"大陆漂移学说之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